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刘霞1(通讯作者)成仲夏1薛愚愚2

刘霞1(通讯作者)成仲夏1薛愚愚2(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四川成都610081;2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川成都610081)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20-0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48例(7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位置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或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0±0.66)D,术后3月为(0.67±0.59)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2±0.67)D,术后3月为(0.40±0.3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13D,而B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4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角膜散光度减小,视觉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源性散光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术式。角膜屈光力占全部眼屈光力的3/4,因此,角膜表面的较小改变都可能影响视觉质量。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角膜切口不可避免地对角膜形态产生影响,产生一定的手术源性散光(SIA),其成为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减少手术源性散光以及如何利用手术本身因素产生的角膜改变来矫正术前已有的散光成为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采用两种不同位置角膜透明切口,两者进行比较,评价患者术后散光度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8例76眼,其中男28例40眼,女20例36眼;年龄55-85岁,平均69.6岁。入选标准: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核混浊不超过IV级核,可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排除圆锥角膜、角膜炎等角膜病变。

1.2检查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以及术后3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最大、最小角膜屈光力以及轴向,两者的差值即为角膜散光度。

1.3手术方法手术按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进行术前准备。3mm三角形穿刺刀做透明角膜切口,注入粘弹剂,15°穿刺刀做辅助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注吸残存皮质,抛光后囊膜,注入粘弹剂,植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冲洗前房,BSS平衡眼压,检查切口无渗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无菌纱布包扎术眼,送返病房。手术由同一名医师完成。其中,A组:47眼,选择颞上方(右眼)或鼻上方(左眼)做透明角膜切口;B组:29眼,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向做透明角膜切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比较用正态近似法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周,切口处角膜尚未完全愈合,角膜散光变化,随访1月趋于稳定,随访3月稳定。其中,A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0±0.66)D,术后3月为(0.67±0.59)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2±0.67)D,术后3月为(0.40±0.3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13D,而B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4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内障是全世界目前致盲率第一的眼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术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用时短、结膜无损伤、手术性散光度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是,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易产生逆规性散光,颞侧鼻侧透明角膜切口易产生顺规性散光,即切口子午线上的角膜愈合后易变扁平,产生手术源性散光。本研究表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向做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减小,术前角膜散光得到一定的矫正。该结论与国内外报道的宜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向做透明角膜切口的结论一致[1,2]。

总之,白内障手术精细化发展,从复明手术发展成为屈光手术,而术后角膜散光的情况成为影响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表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能够使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度减小,从而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镇国,高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子午线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临床眼科杂志,2005(1):62-64.

[2]庄槿,袁胤,邱立红.不同位置切口对逆规散光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