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都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转喻认知意义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

  • 标签: 转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语用推理
  • 简介:李白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喻,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在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在此基础上对李白诗歌中五种转喻模式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认知模式下古典诗歌的翻译技巧,突出认知因素在翻译中起的作用。

  • 标签: 李白诗歌 转喻 认知模式 翻译
  • 简介: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 标签: 多义词 转喻 认知
  • 简介:英语中绝大多数的现在时态都可以表示过去时间和将来时间的动作。基于Panther&Thornburg的行为脚本理论,可以认为时态延伸是人类转喻认知机制起作用的结果。时态延伸的转喻观点与其虚化的隐喻特征并不冲突。时态得以延伸的动因有语用因素(句子外部语境因素)、词汇搭配和句法限制的因素(句子内部语境因素),以及人们对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认识差异的因素。

  • 标签: 时态延伸 行为脚本理论 转喻 时态延伸的动因
  • 简介:目前,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机制方面。本文从转喻解读的处理顺序、转喻解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统一的解读描述,特别是没有考虑制约因素在转喻解读的顺序、认知语用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这三个紧密相关方面的回顾可以为后续的转喻解读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

  • 标签: 转喻解读 制约因素 认知语用过程
  • 简介:转喻在人类的语言表达、心智思维中非常普遍,也深受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通过对认识语言学的转喻研究,探究高层转喻及其思维模式和观点,并借助高层转喻思维模式和高层转喻多域操作观来分析语用学中的间接言语行为,旨在更加深入地研究高层转喻

  • 标签: 高层转喻 多域操作观 间接言语行为
  • 简介:摘要:本文认知转喻的视角出发,选取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发布的《四川名菜及名小吃英、日、韩译法》((D)B510100/T 022-2009)中812个川菜菜名,对其展开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川菜的命名方式以“范畴成员+主料”的转喻为主,且偏好使用菜肴中的辅助性食材,味道和烹饪方式转指菜肴,且这样的偏好可以从认知及文化层面寻找理据。

  • 标签: 认知转喻 川菜菜名 原型范畴 突显 文化特征
  • 简介: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作为目前流行的一利,特殊语言现象,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分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类别特征,然后运用沈家煊提出的“转喻认知模型”来探讨这一结构的转喻本质,最后讨论该结构的语法化问题。

  • 标签: 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转喻 认知模型 语法化
  • 简介:近年来,作为一种思维特征,转喻在语言中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的所认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论文在此背景下检索统计了外语类核心期刊上近10年关于转喻的论文,对国内转喻研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作一综述,并指出了当前转喻研究存在的不足,目的是推动转喻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转喻 认知语言学 综述
  • 简介:文章在“言语行为场景”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框架内阐述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性质。指出动作及其涉及的对象均具有喻指能力;对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既要考虑认知因素,同时也应将必要的语用参数纳入其中,从而在动态、静态兼顾,语用、认知相互关照中深化言语行为转喻研究。

  • 标签: 间接言语行为 转喻 言语行为场景 事件域认知模型
  • 简介: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论文通过合成空间理论,分析隐喻和转喻认知映射和整合,比较隐喻和转喻在突显性上的不同,从而阐释隐喻和转喻的不同认知方式,帮助提高对隐喻和转喻认知运用。

  • 标签: 隐喻 转喻 合成空间 突显性
  • 简介: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日常说话、思维和行动的一种方式。转喻不仅具有指称功能,而且具有解释功能,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语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根据转喻认知机制和心理特点来解读,可以发现高级英语课本中有丰富的转喻语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转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标签: 高级英语 转喻 认知语言学
  • 简介: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认知转喻现象的相关问题,指出:认知转喻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看是由相关词语作为线索词通过语义强迫这一机制启动的,而认知转喻现象的概念激活则可以从物性角色中得到解释;概念整合机制将线索词和转喻词的语义实现共组匹配,从而实现转喻义的语义加工和识解。此外,文章还区分了认知转喻的两种类型——逻辑转喻和概念转喻,它们在压缩结构、语义所指、转指义固化、半能产性和多种解释等方面表现出异同。最后,在哲学本体论主义的框架下讨论了语义的加工和理解问题。

  • 标签: 生成词库论 概念整合 逻辑转喻 概念转喻 本体论主义
  • 简介:国内外许多对隐喻和转喻关系的研究认为转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可能是比隐喻更重要的认知机制。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了隐喻与转喻在构建语篇中的互动和制约关系,指出转喻是更为基础的认知方式,转喻和隐喻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很好的解释了人类在建构语篇时思维从简单、经济到复杂、多内涵的表达过程。

  • 标签: 转喻 隐喻 语篇层面 认知机制
  • 简介:根据王寅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CognitiveModel,简称ECM)"对企业广告语进行了认知分析;通过阐释沃尔玛突显不同子行为来喻指"顾客到沃尔玛购物"这一整体事件域E,以及因特尔突显不同个体事体来喻指"消费者使用并支持IntelCPU芯片"这一整体事件域E所产生的不同广告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对不同子行为或者不同个体事体的突显会产生不同的缺省信息,进而显现不同的广告效果。旨在证明ECM认知分析方法能够为广告语的认知分析作出一个统一并且具有说服性的解释。

  • 标签: “事件域认知模型(ECM)” 转喻 广告语
  • 简介:Metonymy在汉语中有两种译法:一是“借代”,二是“转喻、换喻”。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metonymy的译法问题,认为metonymy有的有“喻”,有的无“喻”;有的有指代性,有的无指代性。因此,metonymy有的可译为“借代”,有的则可译为“转喻、换喻”。我们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喻”有“代”的metonymy(“Thepotisboiling”)是“借代”,有“喻”无“代”的metonymy(如“Maryisjustapretryface”)是“转喻”,有“喻”又有“代”的metonymy(如“ThecrownhasnotwithhelditsassenttoaBillsince1707.”)则译为“借代”或“转喻”皆可。此外,从原意、非原意无喻借代、非原意有喻转喻到隐喻,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体。它们定义清楚,但边界模糊,有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标签: 借代 转喻 比喻 指代性
  • 简介: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 标签: 多义词 认知转喻 认知隐喻
  • 简介:传统英语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转换生成语法分别从描述、衔接和生成角度讨论了英语中的省略现象。纯语言环境下的省略现象是其主要理论着眼点,外指省略现象则超出了它们的讨论范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省略依赖语境,语境包括语言的、物理的和心理的三个方面,省略现象是语言经济和语境下人类转喻思维的结果。

  • 标签: 省略 认知 认知语境 概念转喻 参照点
  • 简介:关联理论着重解决语用推理问题,但未能很好地说明推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对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阐发。按照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一个言语行为场景中的任何成分均有可能转指整个场景。一个场景成分与核心的概念距离越近,越容易激发相关转喻推理;而边缘场景成分往往需要多个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场景成分的“叠加”才能实现转喻推理。

  • 标签: 言语行为转喻 场景核心 场景成分 概念距离
  • 简介:为了厘清转喻影响交际话语的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即时会话为分析语料来考察转喻在交际话语中的工作机制。结果显示: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融合研究对转喻工作机制分析有很强的阐释力,转喻工作机制贯穿于交际话语的生成、识解和语用效果三个方面,话语生成时转喻源域和目标域中概念的选择是受话语要达到的效果制约,听话者对话语的识解也需要从转喻的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对应出发,才能很好地理解话语,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 标签: 转喻 关联理论 认知语言学 语用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