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足跟部减压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择期行单侧下肢石膏外托固定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含树脂石膏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皮肤状况、局部疼痛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及压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舒适度评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SF-36)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95±0.26)分vs(1.62±0.41)分,(1.11±0.21)分vs(2.15±0.32)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81.15±2.25)分vs(70.59±4.16)分,[(87.65±9.98)分vs(63.65±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8.0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改良足跟部减压垫 单侧下肢石膏外托固定术 舒适度 疼痛程度 压疮
  • 简介:摘要足跟部解剖结构特殊,伤后易造成跟骨、跟腱外露,往往需要皮瓣移植修复,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外形和功能。本例患者于2018年8月因车祸伤8 h急诊入院,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右小腿毁损,左足跟软组织逆行撕脱,于急诊手术下行右下肢截肢,右足跟部形成复合组织皮瓣异位移植修复重建左足跟部复合缺损,手术顺利,术后复合组织皮瓣成活。术后2年随访,获得了近似正常的外形且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足跟 异位移植 重建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部采血方法.方法将165例新生儿按出生日单双号分对照组80例、观察组85例,新生儿足跟部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血斑直径、血标本采集时间、采血难易度、新生儿疼痛程度.结果血斑直径:观察组(9.40±1.56)mm,对照组(7.42±1.26)mm;采血时间:观察组(26.80±12.50)s,对照组(41.20±15.60)s;采血容易率:观察组97.65%,对照组81.25%;新生儿疼痛评分:观察组(2.80±1.21)分,对照组(3.88±1.50)分.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P均<0.01.结论改良新生儿足跟采血法优于传统足跟采血法.

  • 标签: 新生儿 足跟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措施护理预防因下肢矫形器引发足跟部压疮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出80例安装下肢矫形器病患,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足跟部压疮危险因素实行多举措预防性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足跟部压疮发生率是7.5%,观察组是2.5%,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患护理后的SAS、SDS评分都比常规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好评率是87.5%,观察组是97.5%,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措施护理预防因下肢矫形器引发足跟部压疮的实施效果显著,足跟部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护理好评率显著提升,值得推行。

  • 标签: 多措施护理预防 下肢矫形器 足跟部压疮
  • 简介:在自动楔焊键合中,要提高键合引线的抗拉强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减小第一键合点跟部的损伤。文章简述了自动楔焊键合的工艺过程,分析了在自动楔焊过程中造成第一键合点跟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劈刀本身结构会对键合引线造成一定的摩擦损伤,劈刀在键合第一点后垂直上升所产生的应力会对第一键合点根部造成损伤,键合引线在拉弧过程中也会造成键合引线摩擦受损,送线系统的张力也会对第一键合点根部造成一定的损伤。文中还讨论了如何尽量减小摩擦和应力对第一键合点跟部所造成的损伤。

  • 标签: 自动楔焊键合 第一键合点 跟部损伤 劈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支撑面预防儿童手术患者足跟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手术的330例Braden-Q评分≤16分的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10例,根据不同方法对患者足跟部进行护理,其中,A组不使用任何装置,足跟部直接放在手术床上,手术床垫作为支撑面,B组使用充气或充水手套作为支撑面,C组使用泡沫敷料作为支撑面。比较3组足跟部中压疮发生情况。结果B、C两组组压疮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压疮程度轻(P<0.05)。结论使用支撑面使足跟部悬空可以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使用泡沫敷料的效果最好,建议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包皮环切改为阴茎根部,增加美观度,同期行阴茎延长术,一次性完成。方法对39例有适应症患者实施包皮根部双切口环切同期行阴茎延长术。结果39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组包皮环切效果理想,阴茎延长平均2.5-4.5厘米。结论阴茎根部包皮双切口环切,切口隐蔽,效果理想,同期行阴茎延长术,缩短手术恢复时间,并且无危险。

  • 标签: 包皮 双切口 环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足跟部恶性肿瘤8例,行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继发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4.0cm×3.8cm~6.0cm×5.7cm,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1例出现肿瘤转移后死亡外其余患者修复后外形满意,患侧肢体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足底内侧皮瓣可以满意修复足跟部恶性体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行走、站立能力,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足跟部恶性肿瘤 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加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术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供皮(瓣)区皮肤护理、术前心理行为辅导。术后护理包括患肢制动、皮瓣移植区及供皮区的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及护理、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皮瓣远端2cm坏死,经换药后,皮瓣愈合良好。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护理是带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足部和踝部 外科皮瓣 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部组织缺损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4例,出现水泡5例,术后臃肿11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移植皮肤感觉恢复较慢,与远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可取面积大、皮瓣形状可设计、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损伤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足根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利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1例足跟周围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病变局部扩大切除后,在肿瘤边界完整切除的基础上,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6年。转移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足及足趾活动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疗效较好。

  • 标签: 足跟部 皮肤恶性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儿童足跟部Ⅱ级轮辐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儿童足跟部Ⅱ级轮辐伤的患儿,共16个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并将制备的4~10ml自体PRP注入创口深部,聚氨酯泡沫辅料(威海洁瑞)覆盖于创口,术后创口加压包扎。术后1周查看创口,隔日更换无菌敷料,以后每1周换药一次。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6例患儿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患足功能良好。结论PRP在治疗儿童足跟部Ⅱ级轮辐伤中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足跟部 轮辐伤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2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69岁[(33.8±13.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 cm×2 cm~1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4 cm~24 cm×10 cm。根据创面条件分别采用急诊清创、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或清创后Ⅱ期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受区、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肢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皮瓣外观。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0个月[(17.4±5.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愈合,转位皮瓣色泽接近受区皮肤、外形可,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术后1周内3例皮瓣供区出现切口两侧麻木,术后2个月左右自行恢复正常,1年后所有皮瓣恢复部分浅痛觉。无患肢血运障碍、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56~95分[(82.3±15.2)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7~68分[(35.7±13.4)分](P<0.0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末次随访时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10分[(7.6±2.9)分],其中优6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5%。结论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能较好地恢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足损伤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8例足跟部软组织较大范围缺损的治疗。方法应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8例皮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ALTPF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创面面积7.0 cm×14.0 cm~8.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8.0 cm×15.0 cm~9.0 cm×25.0 c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足跟部皮瓣外观、质地、感觉功能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其中1例静脉危象,1例动脉危象,经急诊探查后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区15例直接闭合后线形愈合,3例无法直接缝合,予取中厚皮片植皮后均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足跟部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韧,1例患者出现浅表溃疡,予换药处理后溃疡愈合。皮瓣TPD为3~8 mm,感觉恢复至S2~S3+。有12例患者术后诉供区大腿膝上外侧麻木,症状均于术后6个月内缓解。结论应用ALTP修复足跟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可切取面积大,外形美观,质地耐磨,感觉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足跟部 足踝部 负重区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跟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有跟骨及跟腱外露,创面的修复相当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自Masquelet等1992年报道以来,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修复足跟部缺损的理想皮瓣。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穿支动脉蒂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跟部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动脉蒂 穿支 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