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高建辉李贞高朋张志红王金霞赵雪平

高建辉李贞高朋张志红王金霞赵雪平

行唐县中医院(河北行唐850600)

【摘要】目的总结8例足跟部软组织较大范围缺损的治疗。方法应用含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8例皮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7-40-01

对于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修复始终是临床难题,治疗措施不当,创面可能发生感染,迁延不愈,甚至截肢,我们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32.5岁。矿石砸伤2例,车祸伤4例,术后软组织感染,骨外露2例。急诊修复6例,择期手术2例。皮瓣面积10-13×5-7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满意。

1.2皮瓣设计

于跟腱、外踝连线中点做一标记,〖HT5”,6”〗月〖KG-*2]国〖HT5”SS〗窝中点做一标记,两点之间为皮瓣设计的轴线,再于踝上5cm处轴线上标出皮瓣旋转点,这一点为腓动脉皮支穿出点,术前用多普勒听诊器检测,可找到该穿出点的准确位置,根据所需皮瓣大小及皮瓣蒂的长短在轴线上设计皮瓣。

1.3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按设计切开皮瓣蒂部皮肤,皮下组织,将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包括在蒂内,蒂的宽度在2-4cm左右,沿皮瓣周边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并将深筋膜与皮瓣用0号线缝合数针,防止筋膜与皮瓣分离,切断结扎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近端,完全掀起皮瓣及其蒂部后,沿旋转点至创口联线做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将皮瓣逆行旋转180°转移至清创修剪好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处,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供区取中厚皮片移植闭合。术毕将踝关节跖屈位石膏固定2周,术后抗凝、抗感染、抗痉挛等治疗。

2结果

8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行走后皮肤无破损,患者对外观及功能均满意。

3讨论

3.1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系统与周围的节段血管、营养血管、外周血管等相联系。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的穿支和肌间隔穿支是节段血管、营养血管和外周血管的主要来源。这样,神经营养血管上、下行支互相吻合,形成神经干内微血管网和链状的外膜血管网,成为纵贯小腿后面皮肤全长的供血轴心。

3.2优缺点

3.2.1优点:

3.2.1.1该方法不牺牲下肢知名血管,不会对足部血循环产生影响。

3.2.1.2该皮瓣切除部位主要位于小腿中部,成年人如果切取皮瓣宽度不超过8cm,可以直接缝合,不需另外植皮。

3.2.1.3切开皮肤后,在深筋膜下游离,不进入肌间隙,创伤小,效果好。

3.2.2缺点:

3.2.2.1腓肠神经切取后可致足外缘皮肤感觉麻木,供区可能形成痛性神经瘤。

3.2.2.2皮瓣较足部周围皮肤有些许差别,影响美观。

3.3临床应用体会

切取该皮瓣时筋膜蒂至少2cm宽,但不宜太宽,超过跟腱易引起跟腱粘连,太宽也使翻转困难,本组8例皮瓣全部存活,该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实用,血供可靠,是修复足踝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