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运用词汇语法的操作原则把动词放在"把"字完整句(即N0W0把N1VWn)的框架里加以观察,指出对足句成分(Wi)的描写是汉语动词研究的核心.

  • 标签: 动词 现代汉语 词汇语法
  • 简介: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但语法隐喻理论却受冷落。Halliday在对比传统词汇隐喻的基础上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文章主要从Halliday引入的语法隐喻概念出发,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语法隐喻概念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联系,指出在某种程度上讲词汇隐喻是对语法隐喻的补充。

  • 标签: 语法隐喻 词汇隐喻 联系
  • 简介:语法词汇题(即单项填空)是各级各类英语考试的基本题型。它设题灵活,’覆盖面很广,可以用来考查词法、句法,惯用法、交际用语、词语辨析等各种内容。做语法词汇题,首先要全面捕捉题干信息,把握好语言环境,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对各个选项进行比较筛选,从中确定最佳答案。本文向你介绍6种此类题的解题基本技巧。

  • 标签: NMET 语法 词汇 单项填空题 高考 英语
  • 简介:词汇语法两大方面梳理中原官话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从研究内容看,中原官话以单个方言点的特殊语言现象为主,较少涉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从方言片区看,关中片和汾河片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他片区研究相对较少;缺乏方言片区之间的内部比较。

  • 标签: 中原官话 词汇 语法
  • 简介:本文结合一节融词汇语法教学于一体的课例,介绍了词汇语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情境中教学词汇语法,使整节课浑然一体,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 标签: 情境教学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家"可以区分为词组"到家1"、形容词"到家2"和表示某种量度特征的唯补副词"到家3"等三个不同的语法单位。文章在分析这三个不同语法单位在共时平面的用法之后,探讨"到家"由词组到形容词再到唯补副词的历时演变过程。

  • 标签: “到家” 词汇化 语法化 程度补语 唯补副词
  • 简介:在印尼苏北省第二大城市先达,通行着一种类似西南官话的语言变体,当地华人称之为“先达国语”。本文简要介绍“先达国语”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的语言变异特点——词汇语法方面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揭示在复杂的海外语言环境下先达国语的特色。

  • 标签: 先达国语 教学语言 身份转换 语言接触
  • 简介:“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 标签: 不够 动词 程度副词 使用频率 重新分析
  • 简介:本文概括了陕南白河仓上方言词汇语法特点,依次介绍仓上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构词法、句法。仓上方言属江淮官话,但受邻近中原官话影响,有一定混合特征。

  • 标签: 白河仓上 词汇 语法 江淮官话 混合特征
  • 简介:多元词汇化与语法化是存在多重路径的语言演变现象。“加以”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具有多功能性。历时上它经历了多元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四重演变,演变结果分别为:表“加上”义的动词、连词“加以”、表“施及”义的一般动词以及形式动词“加以”。其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动因是去范畴化和介词并入。此外,连词“加以”的形成还与所在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而形式动词“加以”的形成还与汉语动名互转的无标记性以及韵律等因素有关。在“加以”的多元词汇化和语法化中,除了句法结构等因素外,“加”的语素义对其演变路径、分化及其结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加以”多元词汇化多元语法化句法结构语素义
  • 简介:新闻报道的主要职能是将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在有限的时间、版面内及时有效地报道出来.因此,新闻报道的这种时效性要求新闻英语除了准确和浅显易读以外,还必须具备简练、信息含量大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新闻英语的实例分析,从词汇特色和语法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新闻英语的特点.

  • 标签: 新闻英语 词汇特色 语法特征 委婉语 简缩词 被动语态
  • 简介: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 标签: “朝夕” “日夕” 名词 副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西京杂记》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迄今仍莫衷一是。归纳起来,诸家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以为《西京杂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刘歆。此说始于晋朝的葛洪,信从者较多;二是以为作者其实就是葛氏本人,葛洪说是刘歆,殆故作狡狯耳。此说出自唐人段成式、张彦远,后人多疑之;三是以为作者是萧梁时的吴均。此说亦出自段成式,然与吴均同时之殷芸在奉敕编纂《小说》一书时,已多次征引到《西京杂记》,假如《西京杂记》是吴均所撰,殷芸不会不知道。故后人多不取此说,但王力先生赞成之(以上三种意见,俱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以上三种意见虽各有所据,却皆无确证。

  • 标签: 《西京杂记》 语法词汇 成书年代 判断句 语法现象 系词“是”
  • 简介:定中结构“大略”,在先秦时已出现。“大略”顺应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大趋势,又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至迟在汉代便己完全词汇化为名词,意思是“大致的情况或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略”出现了副词用法。至迟在隋唐五代,“大略”完全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其语法化的动因,既有句法环境的作用,语义相宜的影响,也有使用频率较高的因素。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其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

  • 标签: “大略” 词汇化 语法化 隐喻 主观化
  • 简介:本文考察“或许”词汇化与语法化。“或许”实现词汇化之前,“或”“许”先分别实现语法化,然后通过双音化、副词连用凝同成词。“或许”进一步演变,由副词衍生出连词用法,主观性增加,作用于句子或篇章,起到衔接或连贯的作用,功能进一步虚化。

  • 标签: 或许 揣测 词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