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的务工人员大批量进入城市进行劳作,进而农村留守儿童也大幅度增加,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其缺少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力量,使幼儿自身形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发展极其不利。幼儿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必须要加以改善,本文主要针对角色游戏对农村留守幼儿行为习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以供参考。

  • 标签: 角色游戏 农村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
  • 简介:摘要:在幼儿的交往中常常会出现种种不协调的关系,攻击性行(或称侵犯性行)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极不成熟,生活经验少,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因而适度频率和强度的攻击性行应该说是一种特定年龄阶段的自然表现,是幼儿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一个幼儿的攻击性行发生的频率过高,攻击方式过于激烈的话,那就成为问题行为了。过高频率的攻击性行不仅阻碍幼儿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还容易导致情绪障碍和人格异常。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而纵其成为习惯,还可能成为少年犯罪的隐患。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幼儿良好交往习惯的培养策略,包括:注重创设良好积极的幼儿交往环境;为幼儿创造适宜的交往条件;注重建立幼儿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学会交往

  • 标签: 幼儿 交往习惯 培养
  • 简介:摘要:游戏环境既是促进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根本条件,又是提高支持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体现了一个教师间接地对于游戏进行的隐性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游戏情景和环境进行创设,游戏资源和材料的选取以及时间的巧妙使用等方式达到直接地指导和促进游戏的效果[1]。

  • 标签: 游戏 环境
  • 简介:摘要:基于元认知理论和幼儿心理特点,针对大班幼儿自主游戏当中的探索性行展开分析,以观察研究方法比对分析了低水平和高水平探索性行表现,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仅供参考。

  • 标签: 大班幼儿 自主游戏 探索性行为 教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SM中亲密伴侣暴力(IPV)经历情况并分析IPV经历与高危性行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4-7月在济南市、青岛市和济宁市招募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最近1年IPV经历和6个月高危性行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 122人,年龄(29.80±8.78)岁,未婚占68.1%(764/1 122)。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为9.8%(110/1 122),来自济宁市和青岛市、本地居住时间>2年、寻找性伴场所为酒吧/浴室/公园、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吸毒行为、最近1年患过STD的MSM最近1年有IPV经历的比例较高(P<0.05)。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9.0%(550/1 122)和20.9%(234/1 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IPV经历者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和群交行为的风险高于无IPV经历者(aOR=1.82,95%CI:1.14~2.91;aOR=3.30,95%CI:2.10~5.20)。结论MSM中存在IPV现象,IPV经历与高危性行存在正相关。应针对有IPV经历的MSM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高危性行的发生。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亲密伴侣 暴力 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并不存在太多的困难。由于幼儿普遍年龄较小,他们拥有的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获得良好教学成效。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注意的难以长时间集中,通过游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此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 标签: 游戏教学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幼儿园是第一个学校,因此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计划、系统性、科学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从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本文关于学前幼儿教育的独特性、教育规律和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措施进行了简述,来探究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

  • 标签: 幼儿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但是在幼儿游戏活动期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观察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冲突、不爱护玩具、不爱动脑、受挫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等几项行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 标签: 幼儿游戏 游戏行为 解决策略
  • 简介: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在儿童3-6岁阶段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中之重,本文关于学前幼儿教育的独特性、教育规律和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措施进行了简述。

  • 标签:    幼儿学前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
  • 简介: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其中儿童的攻击性行,越来越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对被施暴者会产生很大的身心伤害,也会对施暴者的将来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的控制,成为了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提出了相应的成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学前儿童 攻击性行为 问题与成因
  • 简介:摘要:在幼儿园育儿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理念,积极开展系统性、创新性育儿过程,保证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具备高尚德行、良好素养、高超能力、健康身心。教师要巧妙借助幼儿园育儿项目和环境素材等,有效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进而帮助幼儿园小班幼儿矫正任性行,深度开展实践学习与拓展创新活动,全面提高幼儿学科素养、增强学习积极性,为幼儿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多个层面阐述矫正幼儿园小班幼儿的任性行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鉴参考素材。

  • 标签: 矫正 小班幼儿 任性行为 策略
  • 简介:摘要:幼儿攻击性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产生的原因及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本文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 原因分析 引导方法
  • 简介:【摘要】家庭是最好的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们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家庭教育方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个性行有着不同的影响,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围绕“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行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 标签: 家庭教育方式 幼儿 个性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他们会在不经意间模仿学习父母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来说,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其后期更好的发展,受益终身。根据孩子爱玩的天性,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其养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针对让游戏成为幼儿习惯养成的有效路径做了简单分析,望能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参考。

  • 标签: 幼儿 行为习惯 养成
  • 简介:摘要:新时代的幼儿园老师需要积极地摒弃传统“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以下对让游戏成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游戏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有效路径
  • 简介: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心智身体发育都远没有成熟。抓住这个时候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他们有基本的行为规范

  • 标签:
  • 简介:摘要:学前教育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基础环节,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质量,会对学生的生活和素质培养造成极大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极为重要,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的学习潜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 标签: 学前教育 幼儿 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