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在藏族的各种仪式中,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通又尊贵的一种。无论是婚丧嫁给、逢年过节、拜会尊长、迎来送往、朝觐佛像、音讯来往、求情做事,乃至新房验收、认错请罪等均可献哈达。哈达通过代代相传,如今,早已形成藏民族独特的礼节往来中必备用品,在人民心里占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对人民纯洁内心和纯真情意的具体物化。本片将论文主要讲述了哈达的由来和种类使用,说明了它蕴含着吉祥、纯洁、祝福、敬意等丰富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哈达种类使用文化 一、哈达的由来。 关于哈达:藏语:ཁ་བཏགས,藏汉大字典中“哈达也称拉日”。1《东嘎藏学大辞典》中写到“嘎达”才是哈达的原始名称。2它是藏族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别代表,已成为藏区特有的礼仪往来必备品。哈达,是藏语中“卡达”或“达呷”之音译,“哈”字是“卡”的变音。献哈达是藏族时代相传过来的一种最崇高的礼俗。 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到了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逐渐进入了蒙古族地区,作为表达对蒙古族统治地位的尊重,当地藏区僧侣们制造了哈达,并赠与当时的蒙古贵族。从那以后,哈达就变成了生活礼节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礼品,并代代相传下来。据《马可波罗游记》所载:“在元旦这一日,大汗领导下的地方和各帝国中,所有领土或掌有管辖地区的政府要员,都相继向大汗进贡了黄金、白银和珍珠等珍贵礼品,并要求配上大白布,本意就是祝愿陛下万寿无疆,财力充沛、享用不竭。” 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哈达产生于法王八思巴在会晤了元世祖忽必烈后,首次返藏时。因为八思巴是中国藏族史上,尤其是在中央政府和藏族地区关系史上,十分重大的中国历史文化伟人。他曾在一二四四年,随其叔叔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赴西凉(亦称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地区)会晤了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宫中生活了几十载。一二六零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大国师、帝师。一二六五年八思巴首次返藏之时向从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金帛,据说帛上有万里长城图和“吉祥如意”等文字。并向各大寺庙的佛像和高僧们敬献并赐奉,便是现在的哈达。据说,在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之际,附近壁画中的一个度母就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了一张哈达。日后此度母就被叫作“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后来人们也对哈达的来源做过一些信仰方面的说明,民间也尊称哈达为仙女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哈达究竟如何成为藏民的重要礼品,学术界没有一致的说法。而在位于藏安莱托定寺的壁画上,有个古格王国于君臣百姓对向阿底峡尊者敬献哈达的一个画面。阿底峡尊者最初到藏区的时期是在公元一零三七年。当时藏族就有了奉献哈达的风俗,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二、哈达的种类。 藏区生活中做常见的哈达颜色为白色和黄色,由于白色哈达代表了圣洁、纯真、高贵、公正、吉祥、善良,所以人们通常都使用哈达颜色为白色的。黄色哈达代表着尊贵之意,一般敬献给自己的上师和贵人等。此外有蓝、红、绿、等颜色的哈达。其中蓝色代表着蓝天,多位蒙古族使用。五个色彩相配的哈达名为“达崔朗昂”,意为五色哈达。五色哈达,白色代表的是白云;蓝为天空;红为空间的护法神;绿为江河;黄则代表了大地。而五彩哈达主要是供奉佛、菩萨,在婚礼时也会作为饰带使用。根据佛经教义理解,常说五色哈达为菩萨的服装,所以一般只在一定时期内礼献。婚礼时,以五色哈达意为五彩祥云降临于婚礼,以表达吉祥喜悦。 哈达以按材料可分成三类:内库哈达、阿喜哈达和素喜哈达。内库哈达长二丈、宽二尺以下的上等品,绘有吉祥八瑞,龙凤戏珠等图形,而阿喜和素喜一般长六尺,宽一尺余,分为上、中、下三种品级,这三种哈达中均有是用蚕丝制作。 三、哈达的使用。 哈达作为西藏民族一个传统的社交礼物,它的用途也非常讲究。针对于各种的场景和对象,具有各种各样的规矩、规格和方法。过去中国官场用哈达规定较严。各级官吏间互献哈达时,都按照本人的官位和身份的不同,对各个级别使用的哈达颜色也有区别,所以不能乱礼而使用。民间对个人使用哈达也比较随便,可依据本人的实际状况而定。 按照功用不同,对供奉哈达的形式也有很多讲究。首先把哈达迭成双棱整划一齐或把最突棱的一面对准对方,然后躬身俯首,用双手供奉,以表示尊重与诚心。而收到哈达的人则双手接受,表达敬意。对供奉哈达的部位也讲究一定规则:在供奉佛陀、菩萨等时,通常把哈达置于台椅前或腿上,而不要搭于头顶或肩部上;向活佛、长老、尊长等敬献哈达时,要躬身九十度,我们的手棒哈达时应该举过头顶,并供奉在对象手中或通过代理人转献,有时候对象也会把哈达会挂于敬献着的颈项上;从下级向首长敬献哈达时,要躬身将我们的手供奉在上级手中或献放在长座前次上,也可通过代理人、秘书、随从等人转献;平辈双方献出哈达,略微躬身后,将哈达呈送给对手的身上或胳膊就可,受者亦须以双手接受,表达敬意;若给晚辈及下属双方赠送哈达,则直接将哈达搭在对手身中或对手的胳膊上就可;若迎送队伍双方呈献哈达,则通常只送给被迎送队伍的领袖即可,而不能送给任何成员,更不能连侍从人都献,这就意味乱了规则,或混乱主次级别。队伍中的特定人,而又并非队伍领导人,则可分别送给他,以表示迎送者对他的特别相待或格外敬意;晚辈拜见长者、学员(弟子)拜见老师,或下属求见上司,一般拜见高僧大恩大德献哈达时,一般都不献在手中,献后置于座前或连同其余礼品一起置于前面就可;在丧事上献哈达时,若死亡为僧人,则把哈达直接献在尸体上。倘若是俗人,则赠与亲友即可。 哈达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佛教庆典活动中,人类向菩萨、活佛等敬献哈达,以表明对佛的无比崇拜和信教的忠诚之心,同样也祈祷菩萨保佑,万物祥瑞如意、人畜繁荣发展;在佳节之日,人类互送哈达以代表一起庆祝佳节、生活快乐;迎客时献出哈达,代表对来客热烈欢迎和一路平安;晚辈向长者、学子向教师、门徒向尊师、俗人向僧众、下属向上司敬献哈达,代表对崇高尊敬和祝愿吉祥装饰安康;举办婚宴时呈献哈达,代表恭贺新喜、祝愿结婚的男女恩爱如山,白发偕老,儿孙满堂等。 哈达虽是条幅形的丝织物,但也是承载着人们传递讯息、传达情意、传播友谊的有效载体。在全球国内各族群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频繁的当今时期里,在觐见佛陀、敬谒活佛、拜见尊长、迎送贵宾、婚丧节日等重要场所献哈达这种藏民族传统的崇高仪式与风俗,已成为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族群间友好的重要彩桥。

  • 标签:
  • 简介:摘要:唐卡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本文结合藏文古今文献、使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多种学科分析方法,对唐卡艺术画派的流传及其特点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

  • 标签: 藏族 唐卡 画派
  • 简介:摘要:禁忌不仅是人类社会里衍生并且不断流传的民俗文化,而且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实际上禁忌文化都也有好坏之分,如果就这样把所有的禁忌文化不分好坏地当成一种民俗文化然后不去分析其存在意义,则会出现很大问题。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以藏族传统禁忌文化来简单探讨有些禁忌文化的存在的意义,促使符合科学规律的传统禁忌得以有序的发展,对禁忌保持一种合理的看法和理解。

  • 标签: 藏民族 传统禁忌 文化 意义
  • 简介:摘要: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融入藏族民歌文化有助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中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另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之演变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多种多样,各有不同,这些经典的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结晶,更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通过加深学生对于藏族民歌的了解,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民族文化。

  • 标签: 初中音乐 藏族民歌 教学融入
  • 简介:摘要: 我国藏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为特殊而脆弱的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生态文化观,以此来指导他们的生产生活,千百年来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大致可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而这些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对新时代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藏族 传统生态文化 当代价值
  • 简介:摘要:对于农牧区藏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些能力的训练中,口语能力的训练目前还处于弱势状态。随着当今互联网的越来越发达,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也逐渐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的运用到农牧区藏族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中去,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能力。本文笔者试就借力互联网提升农牧区藏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系统充分的研究,并举出在实践中可行的例子来。希望能够以此帮助农牧区藏族学生们有效的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 标签: 农牧区 藏族学生 口语表达
  • 简介:摘要:现阶段,藏族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表现积极主动,且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但从本质上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由于藏族小学生要学习三门语言,而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其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加上从小的学习习惯差,所以无法较快地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在全面认识到藏族小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性,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让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将着眼于当前教学现状,探讨引导藏族小学生有效学习英语的策略。

  • 标签: 藏族 小学英语 策略
  • 简介:摘要:在舞蹈教育中,藏族民间舞蹈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应与专业的、系统的藏族民间舞蹈知识体系相互结合,考虑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教学目标。因此,制定完善的藏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体系、对教材结构进行改革,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民间舞蹈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提高藏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实现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舞蹈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 标签: 藏族民间舞蹈 教育改革 创新策略
  • 简介:摘要:藏族舞蹈一直以来都以内容丰富和各类繁多著称,其历史也是非常久远。藏族人民以自有的方式及风格,通过不同类型的舞蹈动作,展现了其特有的丰富内容及特点,并在舞蹈过程中尽情抒发自身情感,同时通过特殊的动作祈祷能与神灵沟通,以求美好的庇佑。可是,在当代生活当中,仍有很多人觉得藏族民间舞过于陈旧,一直都是沿袭历史传承的内容,没有创新,因此,怎样才可以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保持藏族民间舞传统的同时,增加一些时代的感觉,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 标签: 藏族传统民间舞蹈 文化传承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拉萨地区藏族成年人群眼球生物测量值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7年3—7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眼球生物测量的拉萨地区藏族成年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其中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龄(63.38±12.80)岁。以60岁为年龄界限划分,60岁以上57例57眼为老年组,60岁以下43例43眼为中青年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并对纳入人群与北京地区人群眼轴长度和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眼球生物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拉萨地区藏族成年人群的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分别为(43.68±1.62)D、0.750(0.375,1.000)D、(3.05±0.41)mm和(23.07±0.86)mm。与北京地区人群相比,藏族成年人群眼轴长度明显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老年组人群的角膜散光值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不同年龄组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组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明显大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25,均P<0.05);不同性别组间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藏族成年人群眼轴长度偏短,前房偏深,老年人群角膜散光增加,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 标签: 生物测量 眼轴长度 藏族
  • 简介:摘要:藏族本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累并沉淀了丰富优秀且底蕴十足的藏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着传承和发扬藏族本土文化的信念,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融入藏族文化,本文简单介绍了有关于藏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浅析了藏族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对于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强化藏族本土文化气息的意义,提出了多渠道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进行科学适当改编,开展多项活动等藏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运用中的策略。

  • 标签: 藏族 本土文化 幼儿园 艺术教育
  • 简介:【摘 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的颁布为乡村美育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但藏族乡村地区美术教育的开展依然面临严峻的困难。本文结合藏区工作的经历,通过分析总结藏族乡村地区儿童美育所面临的困难,并尝试提出藏族乡村地区开展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少数民族艺术教育 乡村美育 儿童教育
  • 简介:【摘要】:藏族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范畴。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研究表明动机与策略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通过问卷对藏族小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各个级别的小学生在动机和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不同水平的学生动机类型差异与他们的学习策略。

  • 标签: 藏族小学生 学习策略
  • 简介:摘要:藏族地区的语言环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未来发展空间,积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是素质教学改革对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以下,本文将针对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提出参考性建议的同时助力藏区小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 标签: 藏族地区 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 简介:摘要:藏语的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其日常用语的教学,更是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藏文教学中,减低学生客观上学习理解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以基础的藏文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意识的培养与宣传是非常重要的。谚语作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便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小学阶段的藏文教学中将谚语素材融入到教学中进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小学藏文教学 藏族谚语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院校藏族本科学员培育质量关系到校区培育人才的效果,大学物理作为科学文化类必修课对学员思维逻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对藏族学员来说难度较大,对此,本文从藏族学员起点出发,切实从增强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入手,把握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不断坚实学员学习基础,提升藏族学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 标签: 藏族学员 大学物理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采用自编的“藏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兴趣与策略调查问卷”,对512名藏族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藏族小学生总体策略4.16分,其中社会策略3.49分,认知策略4.54分,情感及补偿策略4.21分,记忆策略4.29分;总体学习兴趣3.78分,维持情景兴趣3.56分,个体兴趣4.07分,(2)藏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在性别、学校、年级水平上均有显著的差异。(3)学生学习策略和兴趣得分并不是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学习兴趣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学习策略则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

  • 标签: 藏族小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策略
  • 简介:摘要:为了解我国青海省海北藏族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感染情况,对该地区的海晏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腹规模化牛场进行样品采集,分别采取104、89、113、142份牛血清样品,然后利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学进行抗体检测,同时利用RT-PCR法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海北藏族地区海晏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44.64%;RT-PCR检测病毒性腹泻病毒病原结果阳性率分别为6.73%、6.74%、8.85%、4.23%;说明青海省海北藏族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整体免疫水平不高,且该病的病原阳性率偏高,需要加强对该病的一个免疫预防。

  • 标签: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血清学,病原学,调查
  • 简介:[摘要]白马藏族图案纹样民族特点突出,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应用性,现今平面设计日趋民族化、本土化、感情化,而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厌学,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将白马藏族的民族图案和纹样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以期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拉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设计基本素质快速成长的目的。

  • 标签: []白马藏图案纹样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地区藏族、彝族睡眠障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地震等灾害性事件后少数民族精神健康远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研究对象1126名,采用《一般健康信息登记表》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健康相关信息、美国精神诊断标准(DSM-V)进行诊断,《睡眠障碍流行病学检查登记表》登记睡眠状况,所有收集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放并回收问卷1126份,有效问卷共1076份(95.56%)。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较男性入睡困难、睡眠维持、早醒、睡眠困难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睡眠障碍中藏族较彝族早醒这一问题明显,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婚姻、地震后稳定收入、吸烟、慢性病等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地区藏族、彝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生理及睡眠习惯对其影响较显著,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其睡眠质量。

  • 标签: 睡眠障碍 彝族 藏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