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外营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易损伤机体肝功能,诱发血糖和血脂异常的发生。肠内营养可直接经肠吸收,符合人体生理过程。本文旨在探索重症患者采用肠内肠外营养序贯的方法对其营养状况、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状况 炎症因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一共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原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和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有利于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天麻素 癫痫 偏头痛
  • 简介:摘要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营养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脑缺血后,p75NTR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分拣蛋白(sortilin)等多种效应因子结合,进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分子,导致神经元死亡。因此,阐明p75NTR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神经元凋亡的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急性脑缺血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受体,神经生长因子类 细胞凋亡 神经元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发生率高,危害大,但机制不清,阐明其病理机制,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及其前体在维持神经元存活、分化迁移、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信号通路引起突触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对学习、记忆及认知有着深远影响。目前神经科学领域已对其进行广泛研究,文章简要介绍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及BDNF,并就BDNF调节突触可塑性、介导神经发生、参与神经炎症调控这三方面对PND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综述,希望对PND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研究能有一定启示作用。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性 神经发生
  • 简介:摘要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且部分认知损害持续存在于缓解期,制约患者的全面康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在大脑神经元的发生、突触可塑性和树突生长等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并与抑郁症发病及其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中拟从BDNF表达、基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等基因遗传方面将BDNF影响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对剥夺光照抑郁大鼠大脑缰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白光对照组(20只)和抑郁模型组(60只),分别给予白光照射和剥夺光照处理;18 d后将抑郁模型组大鼠随机均分为抑郁模型组、蓝光处理组和红光处理组,分别给予剥夺光照、补充蓝光照射和补充红光照射处理。白光对照组继续给予白光照射。光照时长均为12 h/d,光照强度均为20 lx,处理持续36 d。期间采用蔗糖偏好试验检测动物的抑郁状态。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缰核、膝状体间叶和外侧膝状体腹侧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缰核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及下游蛋白BDNF表达水平。结果补充光照后,蓝光处理组大鼠单位体重蔗糖摄入量基本恢复至白光对照组水平(P>0.05),红光处理组和抑郁模型组大鼠单位体重蔗糖摄入量均低于白光对照组(P值均<0.05)。蓝光处理组大鼠大脑缰核、膝状体间叶和外侧膝状体腹侧核c-fos阳性神经元密度均高于抑郁模型组(P值均<0.05)。蓝光处理组大鼠大脑缰核内BDNF相对表达量和CREB磷酸化水平均高于抑郁模型组(P值均<0.05)。结论蓝光照射可缓解剥夺光照所致的大鼠抑郁样反应,蓝光可通过内在感光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激活缰核神经元反应,缰核中CREB/BDNF信号通路在蓝光抗抑郁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抑郁 大鼠 大脑 蓝光 剥夺光照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麻醉手术相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广泛存在于大脑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多种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表现出潜在的治疗效应,可改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或可缓解PND症状。文章对GDNF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促生存通路、调控神经突触可塑性、减少神经炎症等途径参与PND的发生发展进行综述,为探寻PN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新方向。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类型之一,有终身复发倾向。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已成为中重度克罗恩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不耐受、失应答也较常见,导致长期安全性问题和医疗成本增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内营养联合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成人克罗恩病患者TNF-α单克隆抗体的失应答率,提高诱导缓解、维持缓解率。本文概述了肠内营养联合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克罗恩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Crohn病 肠内营养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失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经鼻给药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老龄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21~23月龄,体重48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外科手术组(O组)、低剂量GDNF经鼻给药组(G1组)和高剂量GDNF经鼻给药组(G2组)。O组、G1组和G2组于水合氯醛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S组仅行假手术。外科手术或假手术后连续3 d,G1组和G2组分别每天经鼻吸入GDNF 25和50 μg(溶于PBS 25 μl),S组和O组分别每天经鼻吸入PBS 25 μl。术后第3~7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DNF、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IL-1β、TNF-α、活化的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第5~7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GDNF表达下调,IL-1β、TNF-α、HMGB1、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G1组和G2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P<0.05);与O组比较,G1组和G2组术后第5~7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GDNF表达上调,TNF-α、HMGB1、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下调,G1组海马IL-1β表达下调(P<0.05);与G1组比较,G2组海马TNF-α表达下调(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经鼻给药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投药,鼻内 认知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负责编码NTRK,NTRK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TRK基因融合突变导致嵌合体NTRK蛋白的产生,该蛋白通过组成性激活或者过度表达,从而获得致癌潜力。NTRK基因融合突变会导致一类特殊类型野生型GIST的发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与其他类型GIST完全不同。这种融合突变,可以在临床中通过多种方法检测到,包括肿瘤DNA、RNA测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对于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或恩曲替尼(entrectinib)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临床应答率高达75%。因此,需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认识和检出,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胃肠间质瘤,野生型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90例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入住我院并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营养不良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炎性因子均有所改善,但干预组炎性因子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通量 血液透析 低通量 尿毒症 营养状况 炎症细胞因子 影响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海马体积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入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DNF;西门子Skrya3.0T超导磁共振机测量其海马体积。结果 血清BDNF与海马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BDNF与海马体积改变之间存在关联,可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 标签: 1 精神分裂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海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孕妇实施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的效果,评价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方法:于我院妇科接受产检的孕妇中选择132孕妇为研究主体进行评价,采取数字双盲法将分成例数均等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为6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教育,研究组接受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分析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ALB、NB、PA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

  • 标签: 营养教育 个体化营养指导 孕妇 营养状况 改善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发挥促生长效应的主要介导因子,在正常组织的生长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膳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膳食营养素在体内吸收、代谢,发挥各种生理作用,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进程,故明确各类膳食营养素对IGF-1的影响,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进程至关重要。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膳食中的各类营养素影响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膳食 营养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ecursor,proBDNF)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额前皮质凋亡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在55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25只作为PSD组,其余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每组10只。卒中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抑郁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法制备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PS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术后1周加以CUMS及孤养法制备PSD模型;PSD组大鼠造模后2周,随机选取15只进行侧脑室埋管,并随机分为proBDNF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tPA组)和NS组,埋管后1周进行侧脑室注射tPA、ProBDNF,连续给药1周。于造模后第4周及第8周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额前皮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JNK、p53、p-p53、Bax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大鼠MCAO造模第4周末和第8周末,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额前皮质p-p53、p53、p-JNK、JNK和Bax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6~90.355,均P<0.05)。事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比正常组,在第4周末,PSD大鼠额前皮质p-JNK(0.378±0.042)、Bax(0.478±0.054)蛋白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在第8周末,PSD组大鼠额前皮质中p-JNK(0.411±0.056)、p-p53(0.286±0.083)、Bax(0.471±0.008)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予侧脑室注射proBDNF后,proBDNF组、tPA组和NS组p-p53、p53、p-JNK、JNK和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287.039,均P<0.01)。事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比NS组,proBDNF组大鼠额前皮质p-JNK(0.35±0.01)、p-p53(0.31±0.01)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予侧脑室注射proBDNF后,proBDNF组、tPA组和NS组大鼠体质量、蔗糖偏好率、水平运动距离和垂直运动距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41~76.305,均P<0.01),与NS组和tPA组相比,proBDNF组行为学指标[体质量(224.36±3.23)g、蔗糖偏好率(69.83±1.72)%、水平运动距离(57.93±2.09)格、垂直运动距离(19.79±1.81)次]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proBDNF促进了PSD大鼠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额前皮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凋亡信号通路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应用多种油脂肪乳对肝功能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于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取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法设置组别,患者术后均接受肠外营养支持,A组(n=41)接受常规脂肪乳、B组(n=41)接受多种油脂肪乳。比较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后肝功能、炎性因子、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干预有效率。结果:患者营养干预首日肝功能、炎性因子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7日后CRP(32.65±15.68)mg/L、IL-1(182.54±41.19)μg/L、IL-6(172.35±42.41)ng/L、ALT(35.27±4.09)U/L、AST(38.35±4.72)U/L,住院时间(15.42±2.46)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76%)均低于A组,且B组营养干预有效率(100.00%)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外科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应用多种油脂肪乳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相关炎性因子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胃肠外科 肠外营养支持 多种油脂肪乳 肝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早产儿4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营养供给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单纯肠外营养)、研究组24例(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营养供给方式下,出生后一周及两周体格发育情况(身长、头围、体重)。结果:两组出生后一周身长、头围、体重等体格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两周对照组上述3指标均劣于研究组,且各指标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孕不育症患者血中的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生殖道(宫颈分泌物、精浆)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不孕不育夫妻30对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在过去两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夫妻3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 NF-κB、TNF-α含量,采用脲酶比色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UU。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孕不育症患者UU感染者血中NF-κB[(16.72±1.23)mg/L]、TNF-α[(12.00±0.98)ng/mL]水平高于UU阴性者[(11.84±0.48)mg/L、(8.03±0.56)ng/mL)] (t=-44.347、-36.461,均P<0.01);观察组NF-κB[(15.82±2.21)mg/L]、TNF-α[(11.27±1.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71)mg/L、(1.75±0.21)ng/mL] (t=40.511、37.474,均P<0.01);且NF-κB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2 = 0.9547,P<0.05)。结论UU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因子NF-κB、TNF-α表达异常,细胞因子平衡失调,降低生殖能力,从而引起不孕不育症。

  • 标签: 不育症 感染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类 妊娠 生殖健康 解脲支原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