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指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神经认知改变,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 ),是手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至今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减少术后认知不良的发生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是当代麻醉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可以将认知储备作为术后认知不良发生的预防手段。文章介绍认知储备的作用机制和PND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国外研究阐述认知储备对认知功能产生作用的机制,概述认知储备与PND的相关性,分析认知储备在预防PND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预防PND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认知储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谵妄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手术病死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被认为是PN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迫切需要探寻PND的发病机制。目前的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和相关生物学改变与PND的发生发展有关。文章将从PND发生相关因素、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相关基因及线粒体相关的代谢通路等方面,对线粒体在PND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线粒体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和干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麻醉和手术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目前,大量证据证实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关联,称为肠-脑轴。肠道菌群是肠-脑轴重要一环,其稳态对神经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基于目前的研究,就麻醉和外科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PN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PND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认知障碍 肠道菌群 肠-脑轴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持续受研究者高度关注,高龄及关节置换术是PND的高危因素,亦是研究热点。文章综述神经阻滞、多模式阵痛、麻醉深度及各类药物干预措施等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术后PND的影响,旨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为清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老年人 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PND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炎症、自噬、凋亡障碍、大脑能量代谢异常及突触功能受损有关。脂联素(adiponectin, APN)具有抗炎、抗凋亡、调节代谢、促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等作用。近年发现APN受体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表达。APN可能在PN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潜在的作用。文章综述了APN与PND相关性研究进展,阐述A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抗PND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上PN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脂联素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红景天苷对睡眠剥夺老龄小鼠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C57BL/6小鼠48只,18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D组)和睡眠剥夺+红景天苷组(S组)。D组和S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小鼠睡眠剥夺模型,S组于睡眠剥夺期间每日腹腔注射红景天苷50 mg/kg,连续3 d。随后3组均行脾切除手术。术后1、3 d分别取8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和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D组和S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D组比较,S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减轻睡眠剥夺老龄小鼠PND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红景天苷 睡眠剥夺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移植患者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的发生率,探究PND的危险因素及其模型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肺移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量表检测判定是否发生PND,根据是否发生PND分为非PND组和PND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包括ASA分级、入室肺动脉压、供肺冷缺血时间、体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 ECMO)使用、肺动脉阻断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术中总输液量、术中总输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中Hb下降率等]、术后入ICU后ECMO转流时间、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前3 d乳酸值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神经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检验相关模型对PND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术后第7天PND发生率为32.7%(33/101),术后1个月PND发生率降至14.9%(15/101),术后3个月PND发生率为8.9%(9/101)。在单因素分析中,术后第7天PND组供肺冷缺血时间、ECMO的使用、术后ECMO转流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术后第2天乳酸值高于非PND组;术后1个月时PND组术后ECMO转流时间高于非PND组;术后3个月时PND组ICU滞留时间高于非P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肺冷缺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是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第7天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09(95%CI 0.603~0.815,P<0.01),预测PND敏感度为45.5%,特异性为88.2%。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1个月、3个月PND发生率分别为32.7%、14.9%和8.9%,供肺冷缺血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是肺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PND的早期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移植 围手术期 神经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醉与手术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手术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会接受麻醉和手术治疗。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了解麻醉与手术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和预防策略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水平。

  • 标签: 麻醉 围手术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发生率高,危害大,但机制不清,阐明其病理机制,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及其前体在维持神经元存活、分化迁移、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信号通路引起突触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对学习、记忆及认知有着深远影响。目前神经科学领域已对其进行广泛研究,文章简要介绍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及BDNF,并就BDNF调节突触可塑性、介导神经发生、参与神经炎症调控这三方面对PND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综述,希望对PND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研究能有一定启示作用。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性 神经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肿瘤手术时采用不同麻醉深度对手术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进行肿瘤手术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浅麻醉,麻醉深度指数为47-64之间;观察组采用深麻醉,麻醉深度指数为20-36,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血清S100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不同麻醉深度应用于老年肿瘤手术手术结果差异显著,深度麻醉引起的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麻醉深度 老年肿瘤手术 围手术期 神经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麻醉手术相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广泛存在于大脑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多种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表现出潜在的治疗效应,可改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或可缓解PND症状。文章对GDNF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促生存通路、调控神经突触可塑性、减少神经炎症等途径参与PND的发生发展进行综述,为探寻PN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新方向。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神经认知障碍(PND)特指患者在术前或术后出现的认知功能损害或改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高。有数据统计年龄大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神经认知障碍的概率显著增高,PND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神经认知障碍会导致增加其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甚至严重影响其远期的生活质量。发生神经认知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近期的PND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PND 老年患者 麻醉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手术或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在老年患者中高发。关于体温对PND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老年患者为对象,从一些体温治疗应用的研究成果入手,对体温与PND相互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旨在提示体温治疗在预防PND发生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期间 认知障碍 体温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海马miRNA320 (miR-320)在小鼠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小鼠75只,12~14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5):对照组(C组)、PN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miR-320激动剂组(AG组)和miR-320抑制剂组(AT组)。采取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制备小鼠PND模型。造模前2 h时NS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2 μl,AG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激动剂agomir-320 2 μl , AT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抑制剂antagomir-320 2 μl。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旷场实验(运动路程)。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各随机处死5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320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PND组、NS组、AG组和AT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ND组和NS组术后1和3 d时、AG组术后各时点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1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术后3和7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P<0.05);与PND组相比,AG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3和7 d时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缩短,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P<0.05), 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旷场实验不同时点运动路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miR-320表达上调参与了小鼠PND的过程。

  • 标签: 微RNAs 认知障碍 海马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导致大脑功能退化甚至丧失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手术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cognitive disorder, PCD)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神经损伤后不易再生和修复,故迄今仍无有效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严重且持久的伤害。文章通过介绍端粒酶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分析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进程的影响,总结其在该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探讨其与PCD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端粒酶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退行性疾病 围手术期认知障碍
  • 作者: 裴若萌 师高翔 贺建东 韩冲芳 杨文曲 王志豪 王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32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太原 030001,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32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太原 030001,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32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神经认知障碍(PND)潜在致病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技术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肝癌的基因表达数据,筛选上述疾病样本中肿瘤组织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与人类分泌蛋白组基因比对,获得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趋势一致的分泌蛋白组差异基因。通过与GeneCards数据库对比,确定上述差异基因与PND致病的相关性程度;通过PPI网络构建和计算,筛选核心基因;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明确上述差异基因的功能和所在信号通路。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2 640个基因表达上调,1 423个基因表达下调;胃癌组织中3 748个基因表达上调,908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肠癌组织中2 684个基因表达上调,2 678个基因表达下调;直肠癌组织中2 876个基因表达上调,2 945个基因表达下调;肝癌组织中1 484个基因表达上调,723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53种分泌蛋白的编码基因在上述肿瘤中一致上调,20种分泌蛋白的编码基因在上述肿瘤中一致下调;20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与PND相关。PPI网络分析表明,MMP9等是核心基因;GO和KEGG分析结果提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和趋化因子活性相关,主要富集于与细胞周期、细胞老化等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消化系统肿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中约有23个与PND潜在相关,其中MMP9等可能是核心基因,主要作用于受体-配体结合、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活性调节过程和细胞周期/细胞老化等相关信号通路。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围手术期 神经认知障碍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6反式信号通路在小鼠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和IL-6R-/-小鼠各84只,12~14周龄,体重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小鼠分为4组(n=21):假手术组(SH组)、手术组(S组)、sgp130Fc(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阻断剂)组(F组)和sgp130Fc+手术组(FS组)。S组和FS组在七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SH组和F组行七氟烷麻醉但不施行手术。麻醉前FS组和F组腹腔注射sgp130Fc 10 mg/kg。术后24 h时腹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和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IL-6、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n=6);术后第3天进行场景性恐惧逃避实验测试(n=1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IL-6R-/-小鼠分为4组(n=21):假手术组(KO-SH组)、手术组(KO-S组)、saline组(KO-C组)和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激活剂hyper IL-6组(KO-H组)。KO-SH组和KO-S组的处理措施分别同SH组和S组。KO-C组腹腔注射100 μl 0.9%NaCl溶液,KO-H组腹腔注射100 μl hyper IL-6 40 μg/kg,24 h后腹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和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IL-6、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n=6);术后第3天进行场景性恐惧逃避实验测试(n=15)。结果与SH组比较,S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与S组比较,FS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KO-S组和KO-SH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O-C组比较,KO-H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IL-6反式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的过程。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神经认知障碍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手术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和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量表,尚无金标准。文章通过对传统的纸笔评估量表和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的评估技术进行综述,为临床科研实践中量表的选择提供参考。传统的纸笔评估量表目前依然广泛应用,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针对不同患者群体选择几种量表组合评估,以达到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重要的方法。

  • 标签: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 评估
  • 简介:摘要嗅觉障碍在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而且是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认知障碍。AD是一种常见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治愈,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AD标志物检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延缓AD进展大有帮助。嗅觉障碍与AD及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密切相关,嗅觉功能检测或许能辅助早期识别MCI及AD,因此我们将重点综述嗅觉障碍与MCI及AD常规诊断手段相关联的最新研究进展,以评估嗅觉障碍在MCI及AD等常见神经认知障碍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嗅觉障碍 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