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钗石斛生物对犬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缺血再灌注心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24只,雌雄各半,体重(11.2±1.5)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治疗组(金钗石斛生物,剂量为6 mg/kg)4个组(每组6只),均建立体外循环,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阻断主动脉60 min后再开放。各组于体外循环转流前(T1)和开放主动脉再灌注15 min(T2)、60 min(T3)、90 min(T4)4个时间点检测心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率、心肌组织中长链脂肪酰辅酶A(LCACoA)浓度,分析心脏功能及测定心肌组织内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犬心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率、心肌组织中LCACoA浓度及FAT/CD36 mRNA的表达在流转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动脉开放后(T2)以上指标模型组[分别为(35.8±4.7)%、(8.55±1.51)nmol/g、3.23±0.68]和治疗组[分别为(27.4±2.7)%、(6.10±1.38)nmol/g、2.20±0.56]均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9.6±3.9)%、(4.16±0.81)nmol/g、1.19±0.52](均P<0.05),在T2时间点最高,后逐渐下降;同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偏低(均P<0.05)。各组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流转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动脉开放后(T2),以上心脏功能指标模型组[分别为(76.5±9.1)mmHg、(31.1±2.9)mmHg、(1.2±0.4)mmHg/ms、(-0.9±0.1)mmHg/ms]与治疗组[分别为(92.9±8.7)mmHg、(25.3±3.6)mmHg、(1.8±0.4)mmHg/ms、(-1.3±0.1)mmHg/ms]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65.5±12.9)mmHg、(6.5±0.5)mmHg、(3.3±0.6)mmHg/ms、(-2.9±0.3)mmHg/ms](均P<0.05),但治疗组的心脏功能指标受损程度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金钗石斛生物在犬体外循环过程中,可通过抑制FAT/CD36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降低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减少LCACoA在心肌组织内异常蓄积,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作用。

  • 标签: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 体外循环 心肌再灌注损伤 长链脂肪酰辅酶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咯烷生物(PA)植物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患者的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学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7年诊断为PA-HSOS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指标、服药史、肝穿刺活检时间、肝穿刺病理组织切片、起病6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等资料。用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期;观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对数据采用Wilcoxin符号秩和检验、非配对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收集到16例患者,起病、随访6个月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分别为59.25 U/L和25.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08 U/L和4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胆汁酸分别为35 μmol/L和36.15 μmol/L,白蛋白分别为32.45 g/L和31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PA-HSOS病理发展过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小叶中心带窦内皮完整性受损,红细胞进入窦内皮与肝细胞之间的窦周间隙。中期出血带内红细胞溶解,网状纤维塌陷密集,胶原纤维沉积,尚有血流的腔隙充血扩张,其腔内覆有窦内皮细胞;出血带周围肝板出现再生现象,部分肝窦代偿性扩张。晚期出血带内胶原沉积形成大面积纤维瘢痕,其内多数有血流的扩张腔隙内覆血管内皮;边缘带肝细胞呈双排再生,插入纤维间隔。肝穿刺组织内重度出血损伤的肝小叶比例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PA-HSOS早期小叶中心带红细胞通过受损的窦内皮进入窦周间隙,表现为肝板出血性坏死。至中晚期出现肝板再生和血管改造,故大部分患者临床病程呈自限性。病理分期和肝穿刺活检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无法根据标本出血损伤程度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病理学,临床 吡咯烷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野百合、倒千里光和千里光宁3种吡咯烷生物(PA)所致的急性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小鼠模型,并对3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48只雄性C57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野百合组、倒千里光组和千里光宁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PBS(300 μL)、野百合溶液(800 mg/kg)、倒千里光溶液(100 mg/kg)、千里光宁溶液(100 mg/kg)灌胃1次。于灌胃后24 h分析4组小鼠死亡数、成模数、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卡方检验。结果灌胃后24 h时野百合组、倒千里光组、千里光宁组分别死亡0、9、0只,存活小鼠成模9、3、6只,3组死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4,P<0.05),成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6,P>0.05)。野百合组、倒千里光组、千里光宁组ALT水平分别为(111.72±37.62)、(562.97±242.42)、(3 891.40±1 009.44) U/L,AST水平分别为(156.96±64.95)、(331.22±120.83)、(2 107.55±532.80) U/L,TBil水平分别为(41.66±10.42)、(79.43±18.45)、(120.80±17.44) μ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40±10.98) U/L、(34.66±13.00) U/L、(16.91±2.89)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均<0.008 3);倒千里光组与千里光宁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均<0.008 3),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倒千里光组与野百合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0.002),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 3);千里光宁组与野百合组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法,P均<0.008 3)。野百合组、倒千里光组、千里光宁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凝固性坏死,中央静脉内皮下出血,肝窦扩张,红细胞淤滞于肝血窦中,正常的小叶结构被破坏;野百合组和倒千里光组主要表现为肝腺泡3区肝细胞坏死、肝窦扩张淤血;千里光宁组主要表现为肝腺泡1区和2区肝细胞坏死和淤血。野百合组成模小鼠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为中、重度,倒千里光组、千里光宁组均为重度。结论成功建立了野百合、倒千里光和千里光宁3种PA所致小鼠急性HSOS模型,其中野百合更合适。

  • 标签: 野百合碱 模型,动物 肝窦阻塞综合征 倒千里光碱 千里光宁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蜂胶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测定黄酮的具体含量。方法:采取正交试验法及单因素法,不断优化提取工艺,选择芦丁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品,测量其实际含量。结果 :在乙醇体积分数为 95%且料液比为 1: 9时,将温度控制为 50℃,持续提取 48h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提取到的黄酮总量为 10.82%,含有五种化合物。结论:该提取工艺比较简单快捷,并且符合蜂胶黄酮的提取要求,可以将其作为提取方法或者综合性指标。

  • 标签: 蜂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参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患者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胶囊。比较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影像学指标、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脏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TBil)降低,其中联合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联合组患者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IVR)率、持续病学应答(SVR)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联合恩替卡韦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保护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苦参碱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羟喜树注射液药品中的有关物质与含量展开有效检测。方法:设定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 Ultimate XB-C 18柱实施检测,设置值为 4.6×250mm, 5μm,检测波长设置为 370nm,流速数值是 1.0mL·min-1,柱温设定为 35℃,完成检测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检测。结果:检测有关物质的结果如下:杂质与羟喜树物质之间的分离度达到相应标准,喜树为主要杂质,其与羟喜树的实际线性范围检测在 0.2到 1.0μg·mL-1间,相关系数大于 0.9997,最低检测限 0.3ng与 0.2ng。含量检测的结果如下:在 4.0至 36.3μg·mL-1的范围中,羟喜树呈现出现象相关系数是 1.0000,针对 3个厂家提供的处方工艺,实施了高中低三种围绕浓度的回收率检测实验,检测结果均未超过 100%到 102.0%的范围, RSD数值高于 0.02%,低于 0.7%。结论:本次试验中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准确率水平高,专属性相对较强,可帮助增强羟喜树注射液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系统化,实现全面的药品质量控制需求。

  • 标签: HPLC 羟喜树碱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白术发酵样品中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白术发酵前后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变化,为白术发酵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对白术进行发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00 nm处,测定发酵白术中黄酮含量。以苯酚-硫酸法显色,在490 nm处测定发酵白术中多糖含量。结果白术经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菌发酵后,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29、1.81、1.87倍,酵母菌发酵后多糖含量降低47.89%,双歧杆菌发酵后多糖含量提高36.41%,乳酸菌发酵后多糖含量提高14.73%。结论白术经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后,其黄酮、多糖含量变化显著,可提高有效成分相对含量

  • 标签: 白术 益生菌 黄酮类 多糖类 炮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全血碘含量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方法取0.50 ml血样加2%氨水-0.01% Triton X-100溶液定容至10.0 ml,振荡均匀后,以1.0 μg/ml铑和20%异丙醇溶液为在线内标溶液,内标溶液与待测液的流量比为1∶16,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定量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等。结果全血碘含量在0~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 μg/L,定量限为0.3 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5%~106.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2%~4.7%(n=7)。结论成功建立快速测定全血碘含量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准确、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碱直接稀释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比标准《HJ 803-2016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和《HJ 491-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发现此土壤前处理过程消解不完全,尤其铬元素结果不稳定,而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铬火焰不稳定,铬结果不理想。在此基础上改良方法,提高土壤中含量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 标签: 总铬 土壤 稳定性 准确度 等离子体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眼表烧伤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30 例(60 眼 ) 眼表烧伤患者的数据,随机分配为两组,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移植组(P

  • 标签: 眼表碱烧伤 生物羊膜移植 自体血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两种方法测定苹果汁中酸的区别。方法用滴定法和酸度计法分别测定,计算得出含量。结果 滴定法和pH计法测得苹果汁含量皆为5.27和2.82,相对偏差为0%。结论 两种方法测得苹果汁含量一致。

  • 标签: 苹果汁 总酸 酸碱滴定法 pH计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达本胺联合苦参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采用0.4 μmol/L西达本胺、0.6 g/L苦参单药或联合分别作用HH、Hut78细胞24、48、72 h后,MTS法检测HH、Hut78细胞增殖率。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HH、Hut78细胞作为对照组。西达本胺、苦参单药或联合作用两细胞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H和Hut78细胞凋亡率,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达本胺、苦参单药或联合均能一定程度抑制HH、Hut78细胞增殖(F = 15.88、558.26,P < 0.05、< 0.001)。48 h时,Hut78细胞系苦参组(20.98% ± 1.53%)、西达本胺组(22.44% ± 7.74%)和联合组细胞凋亡率(44.53% ± 1.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2% ± 4.23%;LSD-t = 4.76、5.31、13.69,均P < 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苦参组和西达本胺组(LSD-t = 8.93、8.37,均P < 0.01)。HH细胞系苦参组(13.98% ± 3.86%)、西达本胺组细胞凋亡率(13.61% ± 1.62%)与对照组(11.44% ± 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联合组(20.94% ± 0.64%)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组和西达本胺组(LSD-t = 7.37、5.40、5.69,均P < 0.05)。HH细胞系中,联合组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组和西达本胺组(均P < 0.05),而E-cadherin、p65、p-Bad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其他3组(均P < 0.05)。Hut78细胞系中,苦参组、西达本胺组和联合组E-cadherin、p65、p-Bad、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仅西达本胺组和联合组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HH及Hut78细胞4组Bad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苦参可抑制HH、Hut78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E-cadherin、p65、p-Bad、Bcl-2及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皮肤 苦参碱 细胞凋亡 西达本胺 Hut78细胞 HH细胞
  • 作者: 常遇晴 梅旭 侯永恒 宋健平 吕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 510405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广东省媒介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寄生虫病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给贫困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用于治疗原虫病和蠕虫病的药物存在一定缺陷,亟待研发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小檗最早从黄连的根茎中提取获得,是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小檗的衍生物通过修饰小檗的结构位点获得,除了具有抗菌和抗微生物活性以外,小檗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显著的抗寄生虫活性。本文概括了小檗及其衍生物抗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刚地弓形虫、恶性疟原虫和柔嫩艾美尔球虫)和蠕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犬弓首蛔虫)感染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小檗碱 原虫 蠕虫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橙皮苷和盐酸小檗含量。方法以Sepax Bio-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 ℃。结果橙皮苷和盐酸小檗分别在0.049 75~0.497 50 μg、0.035 42~0.354 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2%、97.57%,RSD分别为1.20%、1.04%。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单、方便、稳定、准确,可同时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橙皮苷和盐酸小檗含量

  • 标签: 橙皮苷 盐酸小檗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海胃康胶囊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后转录因子Snail2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1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并同时予不同浓度苦参干预处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5 ng/ml)诱导组、TGF-β1+0.4 mg/ml苦参干预组、TGF-β1+0.6 mg/ml苦参干预组、TGF-β1+0.8 mg/ml苦参干预组和TGF-β1+1.0 mg/ml苦参干预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nail2、上皮标志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Ⅲ(ColⅢ)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2、Smad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TGF-β1(5 ng/ml)刺激能上调人腹膜间皮细胞Snail2、α-SMA、FN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Smad2、Smad3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苦参(0.4、0.6、0.8、1.0 mg/ml)干预处理后能下调Snail2和α-SMA、FN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TGF-β1能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EMT,苦参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下调Snail2的表达水平来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EMT。

  • 标签: 苦参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腹膜 Snail2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 简介:摘要: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较初中相比,更加全面,更加复杂,当然,学习的难度也大了许多。因此,为了使高中生物的复习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然后提高学生的考试准确率。接下来,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于调整教学实践,并讨论如何实现有关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一般策略。

  • 标签: 新时代 高中生物总复习 高效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化苦参(OM)对过氧化氢(H2O2)处理的大鼠胰腺腺泡AR42J细胞株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和释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AR42J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AR42J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H2O2+OM组。H2O2组及H2O2+OM组加入等容积的H2O2(终浓度0.16 mmol/L),对照组加入等容积三蒸水,H2O2+OM组在加入H2O2前0.5 h加入OM(终浓度0.5 g/L),培养24 h后收取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HMGB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HMGB1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MGB1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分布。结果H2O2组细胞HMGB1蛋白表达量、分泌到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量、细胞质HMGB1蛋白占细胞HMGB1蛋白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04比0.69±0.02,(4.84±0.13)μg/L比(2.68±0.07)μg/L,(35.7±2.5)%比(10.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OM干预后,细胞HMGB1蛋白表达及分泌量、细胞质中HMGB1蛋白占比分别为0.82±0.02、(3.97±0.10)μg/L、(27.3±1.7)%,均显著低于H2O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2O2能够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HMGB1的表达和释放,OM干预可减轻H2O2致AR42J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

  • 标签: 胰腺 氧化苦参碱 过氧化氢 氧化性应激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 :“板块式教学”指的是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根据知识的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其特点的主题。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层次性和兼顾性,将其应用到生物复习中,有助于帮助教师合理的规划复习的计划,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规律,构建知识体系,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以此教师需要根据“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为例,探究“板块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 标签: 板块式教学 初中生物 总复习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肝复杂泡型包虫病患者有痛风病史4年余,入院等待远程会诊结果和准备接受择期右半肝切除术时,出现双足肿胀、皮温高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尿酸530 μmol/L,风湿因子阴性,考虑痛风急性发作。给予秋水仙0.5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10 h,患者出现尿失禁。考虑尿失禁可能与秋水仙有关,立即停用该药。停药24 h后尿失禁症状消失。患者自行再次服用秋水仙后尿失禁症状复现,再次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尿失禁。

  • 标签: 秋水仙碱 抗痛风药 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