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苏联改革 伦理学研究 道德教育 科学会议 烦琐哲学
  • 简介:<正>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不久,他就明确表示,苏联的经济是他关心的一项大事。他作为总书记的第一次公开发言中就已经给经济状况作出了一番相当坦率的描述:增长速度降低,资金和消费品普遍短缺,至少在国营的企业之中,工人们的过去那些劳动纪律已在逐渐消失。

  • 标签: 经济改革 苏联 经济状况 劳动纪律 消费品 安德罗波夫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正>为适应苏联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苏联很多学者近两年来十分重视对中国改革的研究,以从中获取中国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和应引以为戒的问题。塔斯社社会主义国家部第一副主编希波瓦洛夫说:“苏联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总是充分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经验和作法,尤其重视中国的经验。”

  • 标签: 苏联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改革 国内经济 副主编 波瓦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当政两年半以来,苏联不断地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途径,通过了一系列实施改革的法律和条例,从而展示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基本蓝图。正如戈尔巴乔夫不久前指出,“已确定了改革的完整概念”和“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纲领”。这也就比较明确地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

  • 标签: 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基本原则 根本改革 指导思想
  • 简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军事改革,包括调整部队干部人事、发展战略火箭部队、改变海军战略结构、加速陆空军现代化以及大规模裁减武装力量人数等方面。通过这些改革,苏军初步实现了国防现代化目标。但是,赫鲁晓夫在整个军改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主观盲目、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等弱点。

  • 标签: 苏联 赫鲁晓夫 军事改革
  • 简介:<正>当苏联经济再一次经受改革浪潮冲击时,进一步研究1965年的经济改革就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估价改革的成就我们所要分析的时期是指1965年——1982年,也就是说,从苏联官方宣称改革的时间到下一轮重大改革浪潮的兴起。当然,在此我们分析研究的仅仅是那些能够导致经济体制变化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措施 经济改革 重大改革 经济运行状况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正>在苏联大地上,改革之风方兴未艾,苏维埃国家正处在重大的转折时期,苏共“27大”的召开,标志着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苏联文艺界的改革,经过从五十年代开始的思想准备,在全国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掀起高潮。近年来,苏联文坛空前活跃,民主气氛浓厚,变化显著,引人瞩目。戏剧界、影视界——改革的先行军苏联的戏剧界、影视界在当前的改革中率先行动,异常活跃。戏剧部门首先开始改革的综合性试验。“27大”闭幕后不到两个月,苏共中央便召开了戏剧工作会议。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利加乔夫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尖锐地批评戏剧在树立清醒的生活方式

  • 标签: 前苏联 历史阶段 生活方式 思想准备 五十年代 苏维埃国家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前苏联、东欧国家从前南斯拉夫20世纪50年代首先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到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相继丧失政权,曾出现了四次社会改革浪潮,他们的改革之路曲曲折折地走了40年。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前南斯拉夫 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党 执政地位 共产党 社会主义改革
  • 简介: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教师工资的增长如果总落后于其他经济部门的职工工资的增长,那么教育部门就只能从劳动市场上得到最差等的专门人才。基于这种认识,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苏联党和政府对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一向十分重视。1964年,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是90.8卢布,1969年是116.8卢布;1982年是137.5卢布,已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77.6%。1984年4月,苏联决定每年用35亿卢布增加教师工资,使中小学教师工资平均增长30—35%。

  • 标签: 工资改革 职工工资 劳动市场 全国职工 工资制度 增加工资
  • 简介:导致前苏联改革失败和国家解体的原因很多,但是没有实现从传统的人治模式到现代的民主法治模式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是其致命原因;其基础性原因则是经济结构畸形,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运行机制没有从计划经济转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没能自觉坚持并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妥善处理好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注定了苏联改革失败和国家最终解体的命运.

  • 标签: 苏联 改革 失败 教训
  • 简介: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权忙于应付战争,虽然占领了原沙俄政府的国家银行,却并未发行全围性的流通货币,而是继续使用原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旧币。在远东地区,日本银元占据优势.中国银元也通用。在中亚,占统治地位的是黄金。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原始的物物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主要形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为了维持战争,苏维埃当局不得不超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 标签: 流通货币 改革时期 经济不发达地区 铸币 苏联 国家银行
  • 简介:<正>若干年前,国外有人编了一句俏皮话,来挖苦苏联舆论工具死气沉沉,向读者封锁真情实况的状况,叫做“《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中无消息”。这句俏皮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联舆论工具长期来存在的致命伤,这就是苏联舆论界自己在反思中所说的,报道和文章中存在着虚假和片面性,文章千篇一律,充塞陈词滥调。

  • 标签: 舆论工具 苏联 真理 片面性 舆论界 戈尔巴乔夫
  • 简介:<正>法《费加罗报》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公开性和改革已成了西方语言中的词汇。戈尔巴乔夫闻名西方。你对苏联的这种变化有何看法?阿朱别伊答(以下简称答):我积极地支持这种进程。应当认识到形势。应当积极主动,掌握情况。我今天之所以接见你,就是为了我对这个运动能作出贡献。你们的资产阶级报纸经常写道,我们离社会主义越远,就离目标、幸福越近。根本不是这样。我们

  • 标签: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资产阶级 苏联改革 社会主义 西方语言
  • 简介:<正>一九八五年初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新的领导人适时地实行了苏联工作重心的转移,把领导的主要精力投放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苏共二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苏联进行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确了改革苏联当前“极其严肃与重要”的任务,苏联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改革成功”与否,并把改革与“革命”二字划等号。但是,积重难返,尾大难掉,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有许多因素在阻碍着它进行彻底的改革,苏联领导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这点。在他们看来,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思想认识方

  • 标签: 苏联改革 经济思维 戈尔巴乔夫 市埸 生产关系 个体劳动
  • 简介:1991年底。苏联剧变,终结社会主义,折回世纪初抛弃的资本主义。苏联剧变的原因何在?史家见仁见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说、斯大林体制弊端说、戈尔巴乔夫叛徒葬送说……还有,苏联人不需要苏联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著名的院士曾充满愧疚和负罪感地说:“将苏联送递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

  • 标签: 苏联剧变 俄罗斯科学院 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和平演变
  • 简介:我国检察制度深受苏联检察制度的影响。在探究苏联检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中重新审视苏联检察制度中的一般监督、一长制等具体内容,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以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发掘出对我国目前检察制度改革中的有益启示。

  • 标签: 苏联 检察制度 特点 问题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