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出现疾病,以及发生死亡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早产是主要原因,不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致死性畸形,其中75%的围产儿会丧失宝贵的生命。调查显示,一个月内死亡的早产儿占比是15%,还有8%的早产儿能够存活,但是有部分患儿存在智能障碍、神经系统后遗症等,因此,必须确定早产因素,进行早期治疗干预,最大限度地控制早产儿死亡率,此次就针对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内容进行调研。方法:主要研究主体是早产者,共有78例,以相关类型分成不同组,分别是自然早产组,干预性早产组,对造成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等进行了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对此次阴道分娩率方面进行了评估,自然早产者占比较大,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比较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自然早产 干预性早产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位儿童性致盲眼病,筛查出有致盲危险的严重ROP患儿并及时处置是ROP防治的重点。然而,大约有70%以上的患儿病变会自然退行,无需治疗。全面深入了解ROP自然退行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其自然病程的了解,并为制定ROP筛查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旨在对ROP自然退行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退行时程、相关影响因素及视功能情况等进行系统性总结。(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50-155)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视敏度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全球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近年对其急性期病变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ROP患儿中大多数病变可自然退行,目前对自然退行规律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自然退行后虽然眼底形态明显改善,但患儿长期的视功能预后不容乐观。随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及其血管成像等影像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ROP自然退行的本质。加大ROP自然退行的研究,对合理安排经济高效的筛查时机,制定科学化、个体化的治疗和随访方案,改善患儿视功能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自然退行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双胎孕产妇的超声检测资料,探讨通过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双胎自然早产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可查阅医院资料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双胎孕产妇,对其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的宫颈测量长度、双胎自然早产的预测准确率。结果29周研究组宫颈长度(3.69±0.59)cm,对照组宫颈长度(3.78±0.66)cm,31周研究组宫颈长度(3.18±0.62)cm,对照组宫颈长度(3.95±0.54)cm,33周研究组宫颈长度(2.33±0.31)cm,对照组宫颈长度(3.42±0.52)cm,35周研究组宫颈长度(2.03±0.14)cm,对照组宫颈长度(3.15±0.51)cm,两组孕产妇宫颈长度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测准确率为96.62%,对照组预测准确率为76.40%,两组早产预测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宫颈长度会影响双胎妊娠孕妇的分娩时间,宫颈长度<2.5cm时自然早产几率高,如孕产妇不能采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检验,经腹部超声也可做到有效检验。

  • 标签: 宫颈长度预测 双胎自然早产 经阴道超声 经腹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在早产儿早期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出生7d内PDA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5例出生7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常频(3.5MHz)及高频(8.0MHz)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两组动脉导管直径及超声血流参数,包括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的比(leftatriumtoaorticroot,LA/AO),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以及收缩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超声血流参数对PDA的诊断效能。结果常频及高频超声下,观察组动脉导管直径、LA/AO显著大于对照组,PSV、EDV、△Ps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频与常频超声下动脉导管直径、PSV、EDV、△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A/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4h高频超声血流参数[LA/AO〉1.24,PSV〈16.7cm/s,EDV〈4.93cm/s,△Ps〈9.47mmHg(1mmHg=0.133kPa)]诊断PD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脉导管直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分析超声血流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早产儿动脉导管是否自然关闭,进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超声血流参数 高频 诊断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早产儿分别于出生后24h、72h及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7天内动脉导管未自然关闭者归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n=37),7天内自然关闭者为对照组(n=128)。对出生后24h首次超声检查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DA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分流束最细处动脉导管宽度、肺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分流速度、降主动脉与肺动脉压差(ΔPs)、卵圆孔分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首次超声心动图参数中,仅ΔPs与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相关(P=0.02)。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ΔPs与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相关。

  • 标签: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及视网膜血管化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FFA检查的自然退行ROP患儿41例8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50只眼,女性16例32只眼。Ⅱ区病变44只眼,其中2、3期病变分别为38、6只眼;Ⅲ区病变38只眼,均为2期。所有患儿在矫正胎龄(70.70±12.25)周且ROP自然退行完成后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重点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以及脉络膜循环和黄斑部异常情况,同时对比观察Ⅱ、Ⅲ区病变退行后的差异。视网膜血管化范围以视盘中央与血管化边缘的距离(DB)/视盘中央与黄斑中心凹的距离(DF)的比值(DB/DF)表示;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宽度为锯齿缘至视网膜血管化边缘的距离,以视盘直径(DD)记录。不同ROP分区患眼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脉络膜循环呈线状充盈9例(21.95%,9/41)。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32只眼(39.02%,32/82 );初始嵴至视网膜血管化边缘区域内,血管分支增多45只眼(54.88%,45/82 ),血管走行平直27只眼(32.93%,27/82 ),环状血管45只眼(54.88%,45/82 ),动静脉分流18只眼(21.95%,18/82),毛细血管床丢失46只眼(56.10%,46/82)。FFA晚期见点、线状荧光素渗漏23只眼(28.05%,23/82)。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缩小、黄斑区弱荧光等黄斑异常28只眼(34.15%,28/82 ),其中黄斑颞侧移位1只眼。患眼颞侧、鼻侧DB/DF值分别为4.63±0.29、3.77±0.23;颞侧无血管区宽度为(1.74±1.00)DD。与Ⅲ区病变比较,Ⅱ区病变自然退行完成后血管分支增多和荧光素渗漏更常见(χ2=9.303、10.774,P=0.002、0.001),颞侧视网膜血管化范围更小(t=-2.285,P=0.026 )、无血管区更宽(t=5.491,P<0.001 )。结论ROP自然退行病变稳定后,视网膜血管化不完全和血管发育异常等FFA特征可长期存在,包括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末梢血管分支增多、走行平直、环状血管、毛细血管床丢失和黄斑异常等,其长期安全性尚需合理地随访观察。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自然退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是妇产科最为常见与频发的疾病,早产发生率占分娩数的5~15%。早产儿中约有15%的新生儿期死亡,8%早产儿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防止早产应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早产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