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尿路症状(LUTS)是以尿频、尿急、尿无力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OAB)是储尿期症状,膀胱活动低下(UAB)是排尿期症状,伴或不伴逼尿肌收缩障碍。有时OAB和UAB共存于同一患者中,形成OAB合并UAB综合征,即COUB综合征。如果是这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治疗单一的明显相反的综合征。本文就OAB合并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COUB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下尿路症状 膀胱活动低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男童膀胱过度活动(OAB)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OAB对男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县6所中小学校中2 800名6~15岁男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OAB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儿童睡眠调查表(PS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评估OAB与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夜间遗尿(NE)、过度使用尿不湿情况、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及合并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的关系。使用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检验对该疾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 333份,男童OAB总体患病率为6.0%(141/2 333例)。NE、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过度使用尿不湿及合并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是男童OAB的危险因素(OR>1,P<0.05),BMI不是危险因素(OR<1,P>0.05)。OAB组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和PSQ总分[(7.64±2.03)分、(8.14±1.62)分、(5.64±2.27)分、(7.16±1.63)分、(30.26±6.48)分、(5.36±3.00)分]明显高于非OAB组[(6.51±2.53)分、(7.31±1.88)分、(4.98±2.03)分、(6.59±1.60)分、(27.69±6.44)分、(3.94±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7、-5.005、-3.310、-4.056、-4.553、-5.006,均P<0.05)。结论男童OAB常见,且影响患儿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同时NE、尿路感染史、大便异常、过度使用尿不湿及合并包茎、包皮过长、隐匿性阴茎是男童OAB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男童 危险因素 心理影响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膀胱出口梗阻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患者采取艾灸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后IPSS评分及并发。方法:选择本院 2020年1 月至2020年12月泌尿科收治膀胱出口梗阻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患者80例进行临床观察。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托特罗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数据临床效果患者IPSS评分及出现并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IPSS和QOL评分表数值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

  • 标签: 艾灸 托特罗定 膀胱过度活动症 IPSS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拉贝隆联合索利纳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及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OA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利纳新治疗组(对照组)和米拉贝隆联合索利纳新治疗组(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索利纳新5 mg,1次/日;试验组予以口服米拉贝隆50 mg,1次/日和索利纳新5 mg,1次/日。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通过记录膀胱过度活动问卷(OAB-q)简表分值来评估OAB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统计两组口干、便秘、尿潴留、消化不良、心动过速、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及OAB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急迫性尿失禁、OAB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8、2.787、3.630、6.156、5.740,均P<0.05)。两组治疗12周后的OAB-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46、25.590,均P<0.01);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OAB-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3,P<0.01)。OAB患者的OABSS评分与OAB-q评分呈正相关性(P<0.01)。两组口干、便秘、尿潴留、消化不良、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拉贝隆联合索利纳新治疗OAB,较单药相比,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也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治疗OAB的新选择。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米拉贝隆 索利纳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安地区6~14岁儿童膀胱过度活动(OAB)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2月底在海安地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所小学共1 731例6~14岁儿童,对其进行有监护人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参与调查的儿童中OAB患病率为9.01%(156/1 731),其中男生的OAB患病率为9.07%,而女生为8.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564, 95%CI:1.332~1.829,P<0.001)、尿路感染病史(OR=1.565, 95%CI:1.331~1.915,P<0.001)、下尿路症状家族史(OR=1.662,95%CI:1.118~2.068,P=0.001)和下消化道症状(OR=1.224, 95%CI:1.108~1.366,P<0.001)是OA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OR=0.865, 95%CI:0.842~0.887,P<0.05)、把尿训练开始时间<6个月(OR=0.573, 95%CI:0.423~0.778,P<0.001)及把尿训练开始时间6~11个月(OR=0.608, 95%CI:0.449~0.839,P=0.001)是OAB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肥胖、尿路感染病史、下尿路症状家族史和下消化道症状是OA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儿童12个月之前开始把尿训练可能有助于降低OAB的患病率。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儿童 海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六触点刺激电极和传统四触点刺激电极骶神经调控系统对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的29例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患者的资料。其中16例采用六触点刺激电极进行骶神经调控治疗,为六触点电极组;13例采用四触点刺激电极治疗,为四触点电极组。两组年龄[(51.63±14.67)岁与(51.85±17.18)岁]、性别[男/女:4/12与5/8],以及治疗前24h排尿次数[(22.10±9.05)次与(21.79±8.05)次]、次均排尿量[(135.68±56.98)ml与(131.00±53.05)ml]、尿急评分[(2.78±0.97)分与(3.02±0.9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一期电极植入的手术时间、术中敏感触点(引起运动反应时的最小电压≤2V的触点)个数、术中反应触点(术中测试能够引起运动反应的电极触点)占比、同一种电极上各个触点的反应电压以及二期转化(骶神经脉冲发生器植入)率。结果六触点电极组与四触点电极组的敏感触点个数[(3.31±0.95)个与(1.85±0.3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触点电极组与四触点电极组的反应触点占比[(96.87±6.71)%与(96.15±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触点电极组与四触点电极组一期手术时间[(71.25± 18.21)min与(68.85±10.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种电极各个触点反应电压比较,六触点电极的E4与E5触点反应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0.41)V与(0.96±0.36)V,P>0.05];六触点电极其余触点反应电压[E0、E1、E2、E3分别为(3.37±0.79)、(2.90±0.61)、(2.09±0.61)、(1.65±0.63)V],以及四触点电极中所有触点的反应电压[E0、E1、E2、E3分别为(3.47±0.87)、(2.89±0.58)、(1.66±0.53)、(0.92±0.39)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触点电极组二期转化率为87.5%(14/16),高于四触点电极组的76.9%(10/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六触点电极与四触点电极相比,有更多的敏感触点。六触点电极骶神经调控治疗膀胱过度活动有较高的二期转化率。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 六触点电极 电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皮胫神经电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治疗非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OA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筛选有关经皮胫神经电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10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共纳入患者605例,其中经皮胫神经电刺激组309例,M受体阻滞剂组2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胫神经电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治疗非神经源性OAB,在24 h排尿次数(MD=-0.06,95%CI -1.67~1.54)、24h急迫性尿失禁次数(MD=0.04,95%CI-0.46~0.54)、膀胱过度活动问卷简表的症状评分(MD=0.37,95%CI -0.02~0.76)、生活质量评分(SMD=0.32,95%CI -0.06~0.69)改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胫神经电刺激较M受体阻滞剂有更高的疗效满意率(OR=1.97,95%CI 1.16~3.36,P<0.05)、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4,95%CI 0.12~0.48,P<0.0001)。结论经皮胫神经电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在改善非神经源性OAB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相当,但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有更高的疗效满意率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Meta分析 膀胱过度活动症 经皮胫神经电刺激 M受体阻滞剂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是令世界范围内全年龄段人群困扰的一种下尿路症状综合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常常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肠易激等肠道功能性改变,其与肠易激综合征呈现高共病特点。我们将从共病发生、发病机制、治疗三方面探讨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以期发现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相似之处,为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法。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病理生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准化护理模式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及对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随机抽选68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34例患者接受精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治疗及负性情绪。结果 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指导、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和处置、护理项目以及护理态度等护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不良情绪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临床定义:肌肉减少是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体量流失和功能下降,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热度也有所增加。诊断演进:肌肉减少于1989年首次被描述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出现消瘦、体重减少的现象。直到1997年,肌肉减少才被当做一种疾病得以提出。2010—2014年,6个共识性定义将该疾病的诊断重点转移到了肌肉功能的评估上。2016年,肌肉减少被分配指定代码M62.84,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录(ICD-10-CM)。诊断依据:研究肌肉减少的专家小组认为,将该疾病编入ICD-10诊断代码或许可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识别和认知,进而吸引资助者和赞助商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研发提供支持。有效尝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肌肉减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状况:肌肉减少在60~7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估计为5%~13%,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1%~50%。到2050年,肌肉减少的全球患病人数可能会多达20亿。过度诊断的依据:最近关于肌肉减少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对该疾病过度诊断风险评估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对该疾病的过度诊断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对患者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的效果没有差异。过度诊断的危害:目前尚无关于肌肉减少过度诊断危害的调查研究,但有间接证据表明,给人们贴上疾病的标签,提示他们发病和死亡风险提升,会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证据的局限性:对肌肉减少的诊断尚未显示出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治疗肌肉减少的效果会优于体育锻炼和饮食调节等常规医学建议。此外,基于性别和区域差异的诊断临界值确定是随意且未经验证的。诊断结果无法将病理性肌肉损失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肌肉萎缩加以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精准化护理模式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的疗效及对焦虑抑郁情绪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TURP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精准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膀胱过度活动发生率、排尿指标、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精准化护理模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精准化护理模式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对膀胱软班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通过报道本院 收治的 1 例膀胱软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对该病予 以讨论学习。结果 本例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抗感染治疗及行膀胱病损电灼术, 病理诊断为膀胱软班病、腺性膀胱炎,术后随访 16 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软 斑的明确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取活检,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可合并其他膀胱 炎性疾病,抗生素治疗结合膀胱病损电灼术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较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的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对术后膀胱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并发发生灌注并发率为5.26%(2/38)。结论:临床上应该重视对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的重视,针对发病原因及机制制定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发病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的预防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时间段,选取本院接受并进行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20例,预防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应用预防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并且并发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的患者,采取预防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并且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也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灌注 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尽管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最终手术治疗标准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结合尿流改道(UD),但它仍然与术后并发显著相关。事实上,尽管手术技术和术后加强护理途径的进步,仍然多达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术后90 d内至少出现一种并发;高达60%的患者出现早期并发,并且大约40%的患者经历了长期的尿路重建相关的不良事件,需要昂贵的干预措施。因此,本文通过讨论膀胱癌新膀胱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的临床诊疗进展,优化临床治疗决策,为膀胱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摘要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已是烧伤治疗中的常见现象,原因可能与伤后第1个24 h仅用电解质溶液复苏、追求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策略等有关。过度液体复苏引起组织水肿是诱发呼吸功能不全、腹腔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的重要因素。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从确定理想的复苏策略、设定合适的复苏目标值、实施复苏液体精细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控制过度液体复苏,预防相关并发

  • 标签: 烧伤 补液疗法 过度液体复苏 组织水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过度惊吓反应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对不能预期的视觉、听觉或触觉刺激产生过度惊吓反应。本文报道新生儿期起病的遗传性过度惊吓反应1例,以四肢抖动为首发表现,基因检测为GLRA1基因突变所致。患儿四肢抖动加重且出现四肢强直伴血氧饱和度下降,点鼻反射阳性,常规对症治疗效果差,半岁时呛奶后死亡。

  • 标签: 过度惊吓 GLRA1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后尿道瓣膜瓣膜切开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膀胱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膀胱顺应性改善,排尿期膀胱最大逼尿肌压力下降,上尿路积水明显改善组残余尿量显著少于未改善组,膀胱顺应性显著高于未改善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未改善组(均P<0.05)。结果表明,后尿道瓣膜瓣膜切开能改善术后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手术后上尿路积水是否改善与膀胱残余尿量、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是否改善有关。

  • 标签: 儿童 后尿道瓣膜症 瓣膜切开术 尿流动力学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一个基于ERAS理念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进行早期教育活动设计方案,评价其应用研究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和治疗顺序随机抛掷硬币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及量化研究,分析两组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通便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方案对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中有效。

  • 标签: 膀胱癌根治性切除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早期活动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