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宣布,美国将在3年内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人造反式脂肪。消息传出,引起全球瞩目。那么,什么是“反式脂肪”?为什么要禁止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有机化学说起。人体脂肪组织中的脂肪一般是由甘油与脂肪结合而成。甘油有3个羟基,所以绝大部分是结合了3个脂肪,也因此被称为甘油三酯。平素体检,检测甘油三酯高不高,就是看脂肪含量超不超标。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反式脂肪酸 甘油三酯 人体脂肪组织 脂肪含量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法)测定注射用聚山梨酯80中脂肪组成。方法采用直接进样GC法,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柱温250℃。结果注射用聚山梨酯80中8种脂肪衍生的脂肪甲酯(肉豆蔻甲酯、棕榈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花生甲酯、二十碳烯甲酯、山嵛甲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RSD均<3%,加样回收率在96.5%-104.2%。结论本法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聚山梨酯80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注射用聚山梨酯 80 脂肪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脂肪乳剂对新生儿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危重新生儿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脂肪乳(1g/kg.d),对照组接受脂肪乳(2g/kg.d),余配比成分均相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脂肪乳(1g/kg.d)对危重新生儿脂肪代谢无明显影响,可满足新生儿对营养的需求,对危重新生儿是安全的。

  • 标签: 脂肪乳剂 新生儿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鸽友问:我经常看到杂志、产品资料中提到,补充Ω-3脂肪对鸽健康非常有利。有的甚至说得它神乎其神、独一无二,请教什么是Ω-3脂肪?它真的有那么神吗?答: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疾病与炎症的关系和Ω-3脂肪的作用。

  • 标签: 脂肪酸 功效 饲料 膨胀 产品资料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患者有很高的病死率,是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降低其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对HF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发现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在心肌损伤时迅速释放到血液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对100例不同程度HF患者血清中H-FABP检测,了解其在不同程度HF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5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h以及2-4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血,然后分别对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进行检测。另外设置对照组,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人,对其同样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比于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对于患者H-FABP的检测,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都出现了水平显著较高的现象,(P<0.0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加符合要求。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比较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药用辅料油酸聚烃氧酯中油酸、肉豆蔻、棕榈、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等7种脂肪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以2℃·min^-1的速率从170℃升温至230℃,维持10min,检测器为FID,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60∶1,试样甲酯化处理后进行测定。结果:上述7种脂肪在各自测定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精密度良好,各组分的检测限在0.86~2.32μg·mL^-1,定量限在2.54~8.21μ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已被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油酸聚烃氧酯 脂肪酸组成
  • 简介:目的:分析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5-06我院收治的发作时间〈3h急性胸痛患者84例,将其分为AMI组和非AMI组,每组各42例。比较2组患者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分析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MI组0-3h、〉3-6h的H-FABP、cTnI和Mb显著高于非AMI组,〉3-6h的CK-MB显著高于非AMI组(P〈0.01);H-FABP在0-3h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100%,显著高于cTnI、CK-MB和Mb(P〈0.05);H-FABP在〉3-6h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显著高于CK-MB和Mb(P〈0.05)。H-FABP在0-3h、〉3-6h对于AM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nI、CK-MB和Mb。结论:H-FABP诊断早期AMI优于cTnI、CK-MB和Mb等心肌标志物。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面积脑梗死(IS)病人游离脂肪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0例确诊的小面积IS病人(称A组)与77名健康人(称B组)作对照,比较两组HOMA-IR空腹血糖水平(FBG)TC、TG、HDL、LDL、APOA、APOB、FFA、FINS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FFA、FINS、TC、TG、HDL、LDL、APOA、ADOB、HOMA-IR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水平与FINS、FBG、HOMA-IR呈正相关(P﹤0.001)。但与年龄并不相关,证实FFA是HOMA-I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病人FFA升高与IR的存在有关。FFA是IS病人I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小面积脑梗死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设计和考察了含有胺基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化合物和不同烷基长度脂肪的双元有机凝胶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在20种溶剂中的凝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是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取代烷基链的长度以及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在调控多种有机溶剂中的胶凝剂性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形貌研究揭示这些凝胶分子随着溶剂的改变自组装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如褶皱、片状、带状、点状等.光谱研究表明依赖于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以及分子骨架中的烷基取代链,凝胶中存在不同的氮键和疏水作用力.此外,由于烷基取代链的长度不同,这些有机凝胶可以自组装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的纳米结构.目前研究工作对于设计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和软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双元有机凝胶 自组装 纳米结构 药物释放 脂肪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羚羊角中脂肪类成分和具体的分析方法。方法于市场选取赛加羚羊角1例,采用溶剂法对羚羊角中脂类成分进行提取,通过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类进行分离并鉴定成分,并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出百分比。结果羚羊角脂肪类成分有9种,占羚羊角总脂的85.38%,其中饱和脂肪有6种,占67.34%,不饱和脂肪3种,占18.04%;羚羊角中脂肪主要成分为硬脂酸、棕榈以及油酸,占80.58%。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D)分析鉴定羚羊角中脂肪成分,鉴定结果可靠。

  • 标签: 羚羊角 脂肪酸 GC-MSD 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组(<3小时)34例、中期组(3小时~6小时)30例和晚期组(>6小时)29例,同时匹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参照组,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指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r=0.9866和r=0.9977);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结合蛋白阳性率均在80.00%以上,两项指标的晚期阳性检出率达到100.00%,各组两项指标分别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检出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早中期组患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各组单项指标检测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结合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在早期均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检测更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人髓过氧化物酶(MPO)、心脏脂肪结合蛋白(FABP3)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与传统急性心肌梗死(AMI)三项: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的临床检测数据进行对比。方法随机收集出现典型胸痛症状,之后被确诊为AMI的急诊患者,传统AMI三项检测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共135例,进行MPO和FABP3检测,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入选病例的MPO值都超过医学决定水平92ng/ml,cTnI、CK-MB、Myo检测阳性组患者的MPO水平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FABP3检测结果超过临界值3.0ng/ml,cTnI、CK-MB、Myo检测阳性组患者的FABP3水平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和FABP3均为早期AMI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出现胸痛的急诊患者中应用,可提高AMI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有典型AMI症状的患者而肌钙蛋白等指标检测为阴性时的漏诊率。

  • 标签: 髓过氧化物酶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观察脂肪酰胺水解酶(fattyacidamidehydrolase,FAAH)抑制剂URB597诱导人肝癌高转移细胞MHCC97H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给予不同浓度(1、5、10μmol/L)URB597与MHCC97H孵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factor,AIF)在细胞核中的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1、5、10μmol/L)URB597作用细胞1、4、7d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不同浓度URB597作用96h后细胞内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且细胞核中AIF水平显著增加;(3)10μmol/LURB597作用细胞96h后,与对照组相比,Bcl-2水平明显下调,Bax水平明显上调,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PI3K抑制剂LY294002亦可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但与10μmol/LURB597作用相比,对Bcl-2/Bax比值的影响程度较低。结论:URB597可通过促进人肝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该作用与其下调Bcl-2/Bax比值,影响线粒体通透性,诱导caspase依赖和非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有关,且部分依赖于PI3K/Akt通路。

  • 标签: 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抑制剂 URB597 肝癌细胞MHCC97H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早产儿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LCPUFA)能否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获得早产儿补充LCPUFA对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和病死率影响的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27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15篇RCT文献(n=2658)进入Meta分析。13篇文献JADAD评分5~7分,2篇文献〈5分,总体偏倚风险不大。Meta结果显示,早产儿补充与未补充LCPUFA组的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RR及其95%CI分别为1.16(0.73~1.83)、0.94(0.79~1.13)、1.13(0.93~1.37)和1.15(0.56~2.36)。以胎龄行亚组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和未补充LCPUFA的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19~0.96),BPD和严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在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和未补充LCPUF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补充LCPUFA不能降低BPD、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能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NEC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二十二碳六烯酸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症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