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有多种,经过作者20余年的疼痛临床实践观察,硬膜外置管患者自控治疗和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方法独特,对于缓解诸多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且此法属微创,患者依从性好。本文将从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介绍我科对腰椎管狭窄的诊治经验。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治疗应用 疼痛科 特色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三维多功牵引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2例和对照 53例,治疗组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达 52%,总有效率达 93.5%,对照组治愈率为 48.8%,总有效率为 73.5%,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三维多功能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病人痛苦少、乐于接受等优点。

  • 标签: 三维多功能牵引 腰椎管狭窄症 独活寄生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腰椎管狭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效果。 方法: 将 58 例 腰椎管狭窄 患者选取,将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应用于观察组中,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干预后,观察组 VAS 评分、 ADL 评分、 Oswestry 评分均明显改善, P < 0.05 ;干预前,二组以上数据对比 P > 0.05 。 结论: 腰椎管狭窄 患者行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磨钻在严重胸椎狭窄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寻超声骨刀切割的安全解剖学标志。方法对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椎板与椎管内壁毗邻关系进行观测,为超声骨刀在骨槽内切割提供形态学参考。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确诊并接受胸椎后路手术治疗的19例严重胸椎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0±6)岁。术中分别采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磨钻(A组,n=10)及单纯超声骨刀方法(B组,n=9)进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术中记录两组术中椎管后壁切除及"揭盖"时间、出血量、有无神经根和脊髓损伤,术后评估症状改善及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两组连续正态分布相关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完成6具胸椎标本的测量,椎板松质骨与内侧皮质骨交界线距椎管内壁距离平均为(0.9±0.4)mm,椎弓根内侧皮质骨与松质骨界线与椎管内侧壁距离(1.2±0.6)mm。超声骨刀联合高速磨钻方法术中平均单节段切除用时(4.4±0.5)min,平均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为(21.8±0.5)mm;采用单纯超声骨刀平均用时(5.0±0.5)min,平均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为(19.9±1.0)mm,术中有1例脑脊液损伤及1例胸脊髓神经根损伤。两组单节段切割时间及椎管后壁切割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3.491,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椎狭窄手术,术中联合应用超声骨刀及高速磨钻方法具有一定优势;椎弓根内侧缘皮质骨与其松质骨交界区可以作为该方法的切割标志。

  • 标签: 椎管狭窄 超声骨刀 磨钻 胸椎 解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资料,其中男33例,女40例;年龄(66.80±7.94)岁(范围:39~85岁)。病变部位位于L3/45例,L4/568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组: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斜外侧组);采用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后路组)。对比斜外侧组与后路组的基线资料,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情况。结果斜外侧组与后路组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例、病史时间及病变部位的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8例斜外侧组手术时间为(99±8.96)min,35例后路组为(96.8±9.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外侧组术中出血量(80±24.72)ml,后路组(261±52.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1,P<0.05)。7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2.58)个月(范围:12~24个月)。斜外侧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1.21±0.55)分,后路组(1.70±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3,P=0.028);后路组ODI指数由术前的48.6±6.1恢复至末次随访10.2±2.2,斜外侧组由术前49.0±5.7恢复至9.3±1.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P<0.05;t=9.211,P<0.05)。斜外侧组与后路组的组内手术前后的椎间孔面积有统计学差异(t=10.753,P<0.05;t=11.631,P<0.05);椎管面积亦有统计学差异(t=9.152,P<0.05;t=9.344,P<0.05);两组术后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椎间隙高度:斜外侧组与后路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2,P<0.05;t=8.443,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且与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2,P<0.05;t=5.291,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横向移位。后路组融合率为97.1%,斜外侧组融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路组并发发生率22.86%,斜外侧组发生率2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与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前者优势更为明显,包括出血少、神经损伤风险低、良好的椎管间接减压,可作为部分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临床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接收诊断并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减压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患者,同时术后 3个月、 6个月以及 12个月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 临床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体验,恢复患者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丹鹿通督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50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收治疗的50例患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丹鹿通督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下腰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腰部活动受限例数及治疗前后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腰部活动受限患者例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明显;实验组腰椎功能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结论 丹鹿通督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丹鹿通督胶囊 腰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保留棘突行椎管减压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6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保留棘突椎管减压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腰腿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腰腿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显著,P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保留棘突 椎管减压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椎管狭窄患者60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51例患者纳入研究。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25例,腰椎椎管狭窄26例,均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辅助下后路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其中双侧狭窄者经单侧入路潜行减压至对侧;5例伴失稳者同时行内镜下椎体间融合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并发情况,根据术前、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的病例。镜下手术时间(70.29±19.55)min(范围:44~151 min);总切口长度为(1.79±0.34)cm(范围:1.4~3.0 cm)。术后CT示减压充分,对侧椎板、关节突保留完整。所有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为(3.49±2.76)d(范围:1~14 d)。术后随访时间为(13.59±2.80)个月(范围:10~21个月)。46例患者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生活,5例行椎体间融合的患者术后4周恢复正常生活。26例腰椎椎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69±1.4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43)分、3个月(2.69±1.57)分、6个月(2.31±1.16)和末次随访时(2.23±1.28)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6.77±1.34)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27±1.37)分、3个月(2.88±1.48)分、6个月(2.85±1.52)分和末次随访时(2.54±1.53)分;ODI由术前64.18%±8.23%,降低至术后1个月37.53%±4.45%、3个月27.51%±3.83%、6个月19.91%±5.27%和末次随访时6.84%±2.74%,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34,F=146.951,F=783.966,均P<0.005)。2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60±1.38)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3.04±1.54)分、3个月(2.84±1.75)分、6个月(3.12±1.86)分和末次随访时(3.44±1.69);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5.48±1.45)分,降低至术后1个月(2.88±1.64)分、3个月(2.52±1.83)分、6个月(2.76±1.83)分和末次随访时(3.00±1.92)分;ODI由术前53.59%±6.87%,降低至术后1个月32.46%±3.78%、3个月23.39%±2.78%、6个月16.49%±3.49%和末次随访时7.23%±3.15%,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57,F=29.445,F=790.985,均P<0.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评分标准,优4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6.1%。3例患者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麻木不适,活动无障碍,观察后症状消失。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手术器械要求相对简单且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优良。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腰椎管狭窄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 方法:纳入 腰椎管狭窄手术病人 68 例为研究对象 ,病人就诊时间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护理Ⅰ组和护理Ⅱ组,针对 护理Ⅰ组 ( 34 例)实施 常规护理 ,针对护理Ⅱ组 ( 34 例) 实施护理干预。分析 2组平均住院时间 、康复优良率。 结果:护理Ⅱ组平均住院时间( 13.33±0.24 ) d ,明显短于护理Ⅰ组( p < 0.05 );护理Ⅱ组康复优良率 97.06% ,明显高于护理Ⅰ组( p < 0.05 )。 结论:腰椎管狭窄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显著 ,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护理干预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 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 的临床疗效。 方法 : 随机 选取 2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3 月 在我院接受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的 患者 42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分析患者术前、术后 10 天、术后 30 天、术后 180 天各项身体指标, 使用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使用行走计时测试( TUG )评估患者行动能力,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术后三个时间点的 VAS 、 TUG 和 ODI 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的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改良 TESSYS 技术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 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 的临床疗效。 方法 : 随机 选取 2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3 月 在我院接受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的 患者 42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分析患者术前、术后 10 天、术后 30 天、术后 180 天各项身体指标, 使用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使用行走计时测试( TUG )评估患者行动能力,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术后三个时间点的 VAS 、 TUG 和 ODI 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改良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的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改良 TESSYS 技术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核心肌群训练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脊柱微创中心就诊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146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根据术后训练方法不同分为未训练组(42例)、传统腰背肌训练组(53例)和核心肌群训练组(51例),分别进行术后静养、核心肌群腰背肌训练、呼吸辅助核心肌群的骨盆稳定和腹肌肌力增强训练。于术前及术后0.5、1和3 d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病变侧别、术前VAS评分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术后0.5、1、3 d时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术后1、3个月ODI指数降低,ADL评分升高(P均<0.05)。核心肌群训练组VAS评分在术后0.5、1 d均低于未训练组、传统腰背肌训练组[术后0.5 d时(3.0±0.8)分比(5.1±0.9)分,(3.0±0.8)分比(4.1±0.9)分,P均<0.05;术后1 d时(2.9±0.8)分比(5.2±1.1)分,(2.9±0.8)分比(3.3±0.7)分,P均<0.05]。核心肌群训练组在术后1、3个月ODI指数低于未训练组、传统腰背肌训练组[术后1个月时(34.0±6.2)分比(56.7±1.6)分,(34.0±6.2)分比(45.6±4.5)分,P均<0.05;术后3个月时(27.3±8.3)分比(53.9±2.2)分,(27.3±8.3)分比(39.6±7.1)分,P均<0.05];核心肌群训练组在术后1、3个月ADL评分高于未训练组、传统腰背肌训练组[术后1个月时(79.7±6.4)分比(72.1±2.5)分,(79.7±6.4)分比(77.2±4.4)分,P均<0.05;术后3个月时(83.5±4.4)分比(78.6±5.2)分,(83.5±4.4)分比(80.2±5.5)分,P均<0.05]。结论术后核心肌群训练能明显增强脊柱内镜术后康复效果,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核心肌群训练明显优于传统腰背肌训练。

  • 标签: 椎管狭窄 恢复,修复 老年人 核心肌群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 ADL评分对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实施生活能力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 62例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患者自愿参与,随机分成对照组( n=31,常规护理)、观察组( n=31,基于 ADL评分上实施生活能力训练护理),比较干预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 ODI评分,出院当日与术后 3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ODI)较低( P< 0.05)。结论:为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执行基于 ADL评分实施生活能力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 标签: ADL评分 腰椎管狭窄症 生活能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康复路径护理措施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9 月内 腰椎管狭窄患者共 96 例,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与观察组(全程康复路径护理)各 48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预后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率同对照组相比,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 腰椎管狭窄患者实施全程康复路径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率,临床价值高 。

  • 标签: 全程康复路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非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非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均接受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6个月时按照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VAS分别为(7.6±1.0)分,(2.6±1.0)分,(2.5±1.1)分,(2.6±1.1)分;ODI指数分别为(77.03±7.64)分,(27.23±3.64)分,(19.97±2.41)分,(9.03±2.58)分;术后各时点VAS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总有效率为96.8%(30/31例)。结论经皮椎间孔成形术治疗非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 椎间孔成形术 椎间孔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