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胃旁路(GBP)与转流(BPD)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BP组、BPD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GBP组、BPD组分别行GBP及BPD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GB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min,BPD组为(35±6)min;GBP组大鼠死亡1只,BPD组死亡3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IGF-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P〈0.05),但血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GBP组与BPD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血糖:(6.8±1.0)、(6.3±0.8)mmol/L比(13.9±2.6)、(14.1±2.4)mmol/L;瘦素:(16.1±3.3)、(17.2±3.2)pg/ml比(29.4±3.9)、(29.4±3.9)pg/ml;IGF-1:(166.1±8.3)、(142.2±8.2)ng/L比(119.4±8.8)、(109.8±7.9)ng/L,P值均〈0.01],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GBP组大鼠血IGF-1水平较BPD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GBP和BPD均能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IGF-1的升高有关。GBP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IGF-1水平等方面优于BPD。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旁路术 胆胰转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转流十二指肠转位(BPD-DS)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肥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32±9)岁。病人均行腹腔镜BPD-DS。观察指标:(1)中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微信方式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并发症,体格相关指标,术前合并症缓解情况以及血液生化指标。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中和术后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行腹腔镜BPD-DS,其中1例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胆囊切除。10例病人中未见明显出血,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56±28)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4~38 d)。2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2)随访情况:10例病人均获得术后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3例病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频次为3~5次/d;7例病人大便频次为1~2次/d。10例病人中,4例术后胆汁淤积,2例新发胆囊结石,4例未见异常。10例病人术前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分别为(139±22)kg、(46±10)kg/m2、(139±14)cm;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07±19)kg、(35±8)kg/m2、(118±17)cm;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92±17)kg、(30±6)kg/m2、(104±12)cm,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0.01,104.42,120.25,P<0.05)。10例病人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率分别为58%±36%和81%±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0,P<0.05)。10例病人中,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分别为5、4、6、8、9、9例,术后3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4、2、5、5、1、1例,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分别为5、3、4、6、7、5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高血压病部分缓解病人分别为8例和4例。5例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术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4±3.1)mmol/L和9.3%±1.6%,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5.6±1.0)mmol/L和5.5%±0.5%,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4.9±0.5)mmol/L和4.8%±0.5%,术前与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5,39.84,P<0.05)。10例病人视黄醇结合蛋白、维生素E、血清铁、血清锌术前检测值均正常;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5、2、1、1例缺乏;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3、3、2、4例缺乏;上述营养素缺乏病人均无相应临床症状。10例病人术前维生素A缺乏、低钙血症、叶酸缺乏分别为2、2、0例;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5、0、0例缺乏;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分别有3、0、1例缺乏。10例病人术前及术后均未发生维生素D、维生素B12及铁蛋白缺乏,均无贫血。结论腹腔镜BPD-DS治疗肥胖症安全、有效。

  • 标签: 肥胖症 代谢性疾病 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 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磁共振胆管造影技术在胆管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使用最新扫描机扫描自旋回波重T2加权数据,使用最大强度的投影,建立相应的影像资料库,围绕50名疑似胆管疾病病人,开展胆管成像检查,采取一些手术实践,对比和分析临床数据。结果:胆管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定位与定性的精准度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相比于B超和CT检查更有效。结论:胆管成像能够更好地把握胆管疾病的位置,做好定性的诊断和分析,比CT和BU检查更加有效,并且无放射线的损伤,它还可以取代十二指肠镜的逆行管造影方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胰胆系疾病 CT
  • 简介:摘要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胆管异常、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ERCP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儿童先天性疾病和急慢性胰腺炎。现就近年来ERCP在儿童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肠结合部损伤是指胆道探查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胆总管下段和(或)胰腺、十二指肠的损伤。可造成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的漏出且互相混合,激活形成腐蚀性极强的消化液,引起腹膜后的严重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处理非常棘手。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管汇合MRCP解剖与系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期间接诊的MRI检查与MRCP检查同时进行的患者600人,将其病例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的基本对象。利用单次激发FSE序列与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获得患者的MRCP检查图像,综合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胆管汇合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正常型与异常型,异常型又由P-B型和B-P型,以及分别开口型等三大类型组成。不管是胆囊炎与胰腺炎,还是系结石,系肿瘤,以及胰腺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正常型与异常型之间的组间差异较大 (P<0.05),但是异常型的系疾病发生率要明显高正常型。在异常型各型合并系疾病发生率方面,系结石与胆囊炎的发生率,以及胰腺肿瘤的发生率,均不具有组间差异(P>0.05);其中,在胰腺炎发生率方面,分别开口型的胰腺炎发生率要明显低于B-P型和P-B型(P<0.05);在系肿瘤发生率方面,P-B型明显低于B-P型,分别开口型明显低于P-B型(P<0.05);在合并先天性胆总管扩张与胆管汇合的发生率方面,正常型与异常型之间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系疾病方面,PBM的发生率更高,不管是在胰腺炎还是系肿瘤方面,发生率都相对较高,借助MRCP检查,能够对胆管汇合部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精准的分型诊断,为系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参考。

  • 标签: 胰胆管汇合 MRCP 胰胆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硬化合并疾病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消化病医院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肝硬化合并疾病行ERCP的初治患者99例的病例资料,分析ERCP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9例肝硬化患者以乙肝病毒感染(40.4%,40/99)和病因不明(30.3%,30/99)为主,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5.4±5.3)分;疾病以胆总管结石和胆管狭窄为主,分别占49.5%(49/99)和33.3%(33/99)。ERCP治疗成功率为100.0%(99/99)。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4/99),其中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3/99);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1/99),包括胆道感染(9.1%,9/99)和迟发性出血(2.0%,2/99)。无ERCP术后胰腺炎、穿孔及ERCP相关死亡。结论肝硬化合并疾病患者行ERC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肝硬化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对管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镜技术的问世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更大的变革是在治疗内镜.近10余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内镜在疾病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该项技术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成为当今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胰胆疾病 内镜技术 胆总管结石 并发症 先行引流 鼻胆管引流
  • 简介:内镜下行逆行性胆管造影(ERCP)是近年来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简便易行、创伤少、痛苦小、成功率高、诊治显效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操作较复杂,做好术前、中、术后护理有利于ERCR顺利进行。现将我院2003年9月以来开展ERCP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术后护理 胆胰疾病 诊治 内镜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逆行性胆管造影技术治疗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逆行性胆管造影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根据治疗方法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小于对照组(21.57%),其护理满意度(96.30%)则大于对照组(82.35%),且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逆行性胆管造影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 胆胰疾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胆管成像与压缩感知胆管成像对系管道扩张成像及胆管结构显示的图像质量,以供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胆管扩张患者37例,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机器上行常规及压缩感知磁共振胆管成像。采用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由1名临床经验大于5年的医师及1名临床经验为2年的医师进行评分,结果使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压缩感知胆管成像与常规磁共振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eatography,MRCP)在整体图像质量、胆管扩张及管扩张显示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扩张胆管的评分均比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与管扩张评分高,而结石所致胆管扩张和肿块所致胆管扩张图像评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压缩感知胆管成像与常规胆管成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压缩感知胆管成像能有效地缩短成像时间,并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 胆道扩张 胰管扩张 结构显示
  • 简介:1994年美国外科医师Wittgrove首次报道腹腔镜下对病态性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Roux-en-Y胃转流(l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至1995年EastCarolina大学的Pories等报道减肥手术后的随访结果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在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起重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胃转流术 手术治疗 腹腔镜 ROUX-EN-Y
  • 简介: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graphy,MRCP)和内镜逆行性胆管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realjunction,PBM)病例的检出率有较大幅度提高,PBM与部疾病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首先由Kozumi和Kodama于1916年提出,

  • 标签: 胰胆管合流异常 肿瘤发生 胆胰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学检查 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双支架治疗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头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采用放置胆管内支架方式,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管双支架方式。对不同方式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胆管内支架及管双支架方式均有理想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癌患者治疗中,使用管双支架方式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且术后疼痛缓解效果、生活质量情况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胆胰管双支架 胰头癌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双支架治疗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头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治疗采用放置胆管内支架方式,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管双支架方式。对不同方式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胆管内支架及管双支架方式均有理想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癌患者治疗中,使用管双支架方式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化及肝功能指标,且术后疼痛缓解效果、生活质量情况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胆胰管双支架 胰头癌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