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功能分级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声谱特征,初步确定不同功能分级COPD呼吸声谱图特征性的参数和指标,探讨不同功能分级COPD患者呼吸听诊差异的可视化和可测量化。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诊治的经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52例患者[中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2例(轻-中度组)、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重度组)]和通气功能正常对照者36例(对照组)。分别用电子听诊器对呼吸采样,传输至Audition音频软件,计算不同功能分级样本呼吸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相关数据及与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的比值。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患者及对照组的呼吸频在吸气相与呼气相50~200 Hz频段内的声压差分别为(-0.5±2.2)、(-1.6±6.1)、(0.7±4.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P=0.038);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患者与对照组的呼吸吸气相单位分钟通气量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 per minute ventilation,SPL50~200/VE)分别为(5.7±1.8)、(6.1±2.3)、(5.4±0.9)dB/L;呼气相SPL50~200/VE分别为(5.8±1.7)、(6.3±2.2)、(5.3±1.2)dB/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吸=3.26,P=0.048;F呼=2.44,P=0.045)。ROC曲线结果显示,吸气相SPL50~200/VE、呼气相SPL50~200/VE、声压差评估不同分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具有诊断价值(AUC值分别为0.697、0.725、0.686,P值分别为0.015、0.005、0.022)。部分COPD患者呼吸时频图中可出现异常高能量水平线。结论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与通气功能正常者呼吸频谱分析可出现明显差异,可为辅助判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音 音频 肺功能分级 声压级
  • 作者: 叶培韬 张冬莹 陈文雅 郑劲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3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功能室,广州 51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12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120
  • 简介:摘要听诊器是临床医师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现代医学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应用于临床已有200年历史,从最早的声学听诊器到现在的电子听诊器,其外形和传音方式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但其使用方式和临床使用价值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于音的智能识别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听诊器的发展史、呼吸的分类、传统听诊器与电子听诊器的优缺点比较和音智能识别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如医疗资源不足、医师听诊存在主观性及电子听诊器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等问题;总结了电子听诊器辅助疾病诊断近年的研究进展;从音的标准化收集与建库、数字呼吸的标注和定性、数据的处理、计算机音分析、电子音的可听和可视化展现等角度论述了音智能识别技术的现实可行性;分析了音领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并展望了今后音智能识别技术的可能应用场景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听诊器 肺音智能识别 呼吸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阻缓解期实施呼吸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者74例纳入研究,所分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呼吸康复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FVC(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运动耐力评分,比对照组优(P

  • 标签: 慢阻肺 肺呼吸康复治疗 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阻缓解期患者采取呼吸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社区门诊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42例慢阻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21例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设定为对照组,21例研究对象实施呼吸康复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功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阻肺 肺呼吸康复治疗 社区 常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慢阻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所呈现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功能和预后影响价值。方法:将10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阻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普通治疗方式和61例观察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最后观察对比两组通过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功能指标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指标也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阻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看到良好的临床恢复效果,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治疗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肺功能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践探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文从2021年1月份-2022年1月份间择60例到我院住院治疗的慢阻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将其分成了两小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设定30例成员,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提供无创呼吸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指标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成员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更佳,数据均达到P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康复治疗在慢阻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阻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实施行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功能、呼吸困难及疲劳程度及患者依从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FVC、FEV1、FEV1/FVC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呼吸困难及疲劳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呼吸困难及疲劳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患者应用康复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慢阻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于呼吸内科中选取70例已经被确诊为慢阻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并且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分析,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需对70例患者随机分组,最终将其分配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使用本次研究目的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继续使用常规治疗,并比较其具体治疗效果。结果:比较分析了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PaO2、PaCO2,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更优,(P<0.05);同时,统计评估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慢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血气指标。

  • 标签: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血气指标 疗效
  • 简介:摘要潮气呼吸功能检测经由流量传感器获得潮气流量、容积信号,可用于评价潮气呼吸状态功能,虽然受部分因素干扰,但因其具有高敏感性、高安全性、无需儿童主动配合且易操作等明显优势,所以临床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包括婴幼儿喘息、新生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评价等方面。该文对国内外潮气呼吸功能在婴幼儿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潮气呼吸肺功能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喘息患儿开展潮气呼吸功能检测,研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100例研究对象,全部为喘息患儿,针对其开展潮气功能检测,收治时间为2022年3月到2022年5月,分析监测效果和护理措施。 结果 15例(15.00%)功能正常,单纯限制性改变6例(6.00%),轻度堵塞35例(35.00%),中度堵塞24例(24.00%)重度堵塞20例(20.00%)。  结论 针对喘息患儿进行潮气呼吸功能检测,可以了解有关指标,为临床开展治疗和评估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喘息患儿 潮气呼吸肺功能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阻属于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气道炎症疾病,康复属于临床中治疗慢阻患者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决定慢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康复治疗主要是基于运动训练、机械通气、呼吸肌锻炼等多种方式为主。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慢阻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本文基于论著分析方式总结目前关于慢阻呼吸康复治疗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法+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症状的治疗成效。方法:按照患者意愿、症状、性别等因素随机抽取2021年1月到2022年5月于我科就慢阻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展开治疗的患者60例;讲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配合常规措施帮助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法辅助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气状况、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状况较之对照组患者更加稳定,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明显更少,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配合使用康复训练可保证患者安全,且疗效较好。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慢阻肺急性加重 安全
  • 作者: 唐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6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目的:实验将针对呼吸内科中慢阻合并性脑病患者实施治疗,针对应用后的实际效果做出统计分析。方法:针对64例慢阻合并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样本选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并按照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为基础治疗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为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8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人机同步性以及气管插管率上,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于慢阻合并性脑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相关指标,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呼吸内科;慢阻肺;肺性脑病;无创正压通气;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