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髓内固定(IF)以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PF-LCP组、IF组以及DHS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术后功能以及术中情况等。结果DHS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3.33%,IF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20.00%,PF-LCP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6.67%,DHS组与IF组无明显差(P>0.05),IF组与PF-LCP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077,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S组优良概率为73.33%,IF组优良概率为76.67%,PF-LCP组优良概率为80.00%,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畸形、功能以及疼痛方面,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方面,IF组明显短于PF—LCP组、DHS组(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以及出血量方面,PF—LCP组与IF组明显短于DHS组(P<0.05),三组整体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疗效理想,并发症较少,特别是骨质疏松以及严重粉碎患者,有助于功能的恢复与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3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5.9±1.3)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为(5.1±1.2)个月。术后未发现髓内锁钉折断、松动、肢体畸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97.1%。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可靠,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重建 髓内钉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选取其中32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优良率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达95.2%,愈合良好,未发生固定物松脱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容易操作,利于恢复,疗效稳定且感染等并发症少.关键词锁定板股骨髁上骨折优良率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7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缩短钢板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实施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75例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22.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缩短钢板 动力髁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方法从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从我院采用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择6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并按Harris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负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办法。方法我院自2009年应用股骨髋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计151例。结果全部患者经1年以上随访,未出现一例内固定失效,仅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67%。结论股骨髋部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抗旋、抗塌陷特征。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 髋部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14例股骨干上1/3骨折分别使用空心螺钉、钢板固定、动力髋螺钉等方式固定。(2)30例股骨干中1/3骨折其中14例延迟诊断,分别采用股骨颈空心钉与股骨干钢板内固定;16例骨折早期已确诊,分别行空心钉、加压钢板、股骨重建髓内钉等方式固定。(3)16例股骨干下1/3骨折4例延迟诊断,采用空心钉固定;12例使用空心钉与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7年,(1)5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于术后17~33周骨折愈合;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于术后13~30周骨折愈合;(2)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结论临床中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低,但漏诊率较高,同时治疗复杂,应通过股骨干骨折部位与股骨颈骨折位移程度确定内固定方式而进行治疗。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III型5例、IV型17例、V型12例。结果34例经过1年至5年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好,无下沉及松动,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5.2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创伤小,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快,可以早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20例,均行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对其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护理后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力方面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有效护理之后临床效果较佳,安全有效,患者及其家属易于接受,生活质量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50ml~200ml,平均95ml。23例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髋、膝及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负重训练,关节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股骨远端骨折系指股骨下端15cm以内的骨折。该处的骨折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发生率不到全身骨折的1%,占股骨骨折的3%~6%[1,2]。好发于两个类人群,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前者多为年轻男性,由于高能量创伤而导致骨折,如交通事故等,且多为多发伤,后者多是老年女性,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量的降低,通常低能量的创伤,如普通的摔倒,就能造成股骨远端的骨折[2,3]。由于骨折靠近膝关节,所以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下端 高能量创伤 内固定技术 间接复位 干骺端
  • 简介:摘要股骨骨折是骨折的一种常见病,常因外伤、疾病导致4疼痛及功能障碍,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正确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总结了本院44例股骨骨折的护理体会,通过精心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效果良好。主要护理措失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切口及疼痛的观察与护理、生活护理与指导和康复指导等。现将术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