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瘢痕组织是人体组织受创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而瘢痕疙瘩是受损皮肤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过度增生的异常结缔组织。耳廓瘢痕疙瘩常见于穿耳孔、外伤等,在切除瘢痕疙瘩的同时,还应尽量保持耳廓的完整性及外形,此类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治疗棘手。本院耳鼻喉科自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耳廓瘢痕疙瘩患者23例,采用手术切除、切口缘皮内注射曲安奈德、局部加压包扎、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综合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 耳廓 临床分析 局部加压包扎 术后复发率
  • 简介:目的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分子水平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用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与瘢痕疙瘩相关的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生物学通路、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和功能注释聚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差异表达基因谱8个和文献922篇,筛选瘢痕疙瘩相关基因94个(71个上调,23个下调)。86个基因构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为核心蛋白。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肿瘤形成等生物学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形成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等组分。结论TGFB1、FN1、COL1A1、MMP9、VEGFA、TP53、IL6和MMP2等关键基因,TGF-β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形成相关通路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文献挖掘 生物信息学 瘢痕疙瘩 皮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52例(治疗组),手术联合放射治疗50例(对照组),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手术+药物组总有效率96.2%,手术+放射组总有效率82.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明显优于手术联合放射治疗。

  • 标签: 瘢痕疙瘩 手术 得宝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阳霉素+90锶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对厚度超过3mm的瘢痕,先行疤瘢下注射平阳霉素1-4次不等,待疤瘢软化变平,小于3mm后,再用90锶敷贴释放射线敷贴治疗1-2疗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全组病人治愈率达93%,好转率100%,总有效率100%。结论应用平阳霉素+90锶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手段,对新旧疤瘢治愈率高,较单一方法疗效高,观察1-2年未见复发。

  • 标签: 平阳霉素 90锶敷贴 治疗 瘢痕疙瘩
  • 简介:姐姐今年十七岁,步入青春期的她,当然免不了痘痘的骚扰。一天早上,奶奶发现姐姐正在用指甲抠痘痘,便大声喝斥:“干啥呢?为什么要抠它?以后留疤了,别来找我帮忙。笨死了。”

  • 标签: 青春期 疙瘩 痘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和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126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以及在同期收治的82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将这208例患者分为两组,瘢痕子宫组和非瘢痕子宫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剖宫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瘢痕子宫组患者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都优于瘢痕子宫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新生儿体重以及Apgar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手术难度更大,需要医生严格掌握宫产指征。

  • 标签: 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瘢痕是一种异位妊娠,一般是指位于子宫体腔之外的妊娠。最近几年,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该种妊娠症状会引发子宫破裂以及子宫大出血等并发症,其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都具备一定的特征性,因而被视为一种严重性和特殊性都较强的异位妊娠。随着阴道超声技术的发展并在诊断子宫瘢痕中起到重要作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对子宫瘢痕妊娠的病因学、诊治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 标签: 子宫瘢痕 异位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9月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73例,男166例,女207例,平均年龄(59.16±9.31)岁,分为冠心病组259例,对照组114例。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肌病、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及近期服用激素者。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一致性检验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 耳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瘢痕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烧伤瘢痕癌8例为鳞状细胞癌,4例为基底细胞癌,其中10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其中溃疡型9例,菜花型3例。手术植皮或皮瓣均成活。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至5年获得随访,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术后3-6个月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植皮,另一例放弃治疗,其余10例局部无复发,功能外形好。结论病理检查结果是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仍是烧伤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瘢痕癌 烧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其中有16例患者术前经B超确诊,2例误诊为先兆流产,3例误诊为宫颈妊娠。确诊患者保守成功13例,成功率为81.3%(13/16),子宫切口妊娠切开取胚2例,子宫次全切1例。误诊患者给予Folly导管气囊压迫止血,4例成功,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结论CS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剖宫产的妇女因停经就诊时要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必要时多次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宫腔内或孕囊内注射MTX可有效终止妊娠,子宫动脉栓塞能有效预防出血。手术切除妊娠组织及瘢痕修复有利于再次妊娠。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妊娠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0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均达到了杀死胚胎,排出孕囊,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有可能为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进行诊断,应用超声、药物及介入可以有效保守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 瘢痕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减少对患者创伤,现对我院2007年12月-2011年12月15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88例行再次剖宫产术,63例能阴道分娩,成功机率71.3%,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不全是都要剖宫产,患者一部分能通过阴道分娩,减轻患者再次剖宫产手术创伤,其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解除患者恐惧心里,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应给患者阴道充分试产,探讨剖宫产再次妊娠,减低剖宫产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母婴远近期并发症。方法对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中阴道试产128例,阴道分娩102例,阴道试产成功率约79.7%,其中自然产89例,阴道助产13例,未发生子宫破裂,出血量平均(132.5±20.3)ml,新生儿Apgar评分(9.26±0.2)分,再次剖宫产62例,其中41例存在绝对剖宫产指征,21例拒绝试产,出血量(387.0±48.2)ml,新生儿Apgar评分(9.02±0.2)分。结论瘢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分娩试产条件者在严密连续监护下经阴道分娩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瘢痕子宫 足月妊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7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治愈6例,子宫切除4例,死亡1例。结论要做好社会健康宣传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要及时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提高剖宫产缝合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或避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大出血 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如何选择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收治的141例瘢痕子宫并且再次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产妇中,有34例阴道试产,共24例试产成功(包括20例自然分娩,以及4例应用胎吸助产与会阴侧切).共117例选择再次行剖宫产(包括107例直接进行剖宫产,以及10例试产失败改于急诊行剖宫产).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时,宜在严密的监测下予以充分的阴道试产,并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再予以及时的剖宫产处理.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剖宫产 阴道试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