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不对口腔种植的效果。方法 挑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牙列缺失患者,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不术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情况更好,且成功种植率更高(P<0.05)。结论 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技术能够提升口腔种植精准度。关键词: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术;不术;口腔种植;成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不对口腔种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牙齿缺失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治疗观察,建立不组(n=40)与组(n=40),两组分别经CBCT设计制作不领骨模型和种植导板,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成功率;结果:不组各项手术、术中肿痛和使用抗生素等时间指标均短于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组(20.00%),而成功率(92.50%)高于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3D数字化种植导板牙龈口腔种植治疗,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该治疗方式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3D数字化 种植导板牙龈 不翻瓣 翻瓣 口腔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摘要】目的:就口腔种植术中微创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予以研究分析。方法:研究样本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展开口腔种植术治疗的51例患者,以入院时间差异分为参照组25例、实验组26例,并分别采取技术、微创不技术实施治疗,对比各自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在手术用时、术后肿痛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均优于参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口腔种植术 微创 不翻瓣技术 翻瓣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龈沟内切口袋形术对下颌中低位阻生牙拔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以下颌中低位阻生牙拔除术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即刻种植技术对薄龈生物型患者上前牙区种植修复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8例上颌切牙或者侧切牙无法保留的薄龈生物型患者,进行不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所有患者均植入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术后一个月复查,三个月后取终印模,完成最终修复。薄龈生物型评价标准以缺失牙同名牙或临近牙黏膜厚度≦1.5mm为薄龈生物型。上部结构完成后一年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统计种植体留存率并进行美学效果评价分别对红色美学区进行红色美学指数( PinkEstheticScore ,PES)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在观随访期内,CBCT显示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整合且唇侧骨板厚度均大于1.5cm,种植体成功率100%。患者平均红色美学指数(PES)为13,患者满意度平均值为97。结论:不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种植体成功率较高,治疗用时缩短,降低种植体周围骨的吸收,对于薄龈生物型患者美学区种植修复能减少术后美学并发症,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即刻种植 不翻瓣 薄龈生物型 红色美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治疗中导萌术联合口腔正畸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取样63例,顺序编码分组,于2016年1月至2021年03月分别接受导萌术治疗(常规组,n=31)和口腔正畸联合导萌术治疗(试验组,n=32),比较并发症率、家属满意率、治疗成功率、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萌出时间。结果:经治疗,试验组并发症率3.13%(1/32),比常规组22.58%(7/31)低, 试验组家属满意率96.88%(31/32),治疗成功率93.75%(30/32),比常规组80.65%(25/31)、70.97%(22/31)高,试验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萌出时间(6.12±0.43)个月,比常规组(6.89±0.62)个月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治疗中联合应用口腔正畸治疗与导萌术可提升治疗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其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萌出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效果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鼓膜穿孔患者实施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夹层法的修补效果。方法 在我院耳鼻喉科2017.5~2021.5以内接治的鼓膜穿孔患者中抽取46例展开研究,均实施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夹层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修补效果与手术前后相应指标。结果 46例患者愈合情况均良好,均未出现外移、内陷等现象;术后骨气导差、气导听阀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鼓膜穿孔换患者通过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夹层法治疗修补效果明显,显著提升鼓膜愈合率,使患者听觉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推崇意义。

  • 标签: 鼓膜穿孔 耳内镜 修补效果 后壁翻瓣夹层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应用抗骨吸收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史患者。按照患者用药方案特点分为低剂量抗骨吸收药物组、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组和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组三类。其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62.4岁(范围:27~87岁)。共有31颗患牙有拔牙指征。采用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进行患牙拔除,术后密切随访。观察拔牙创伤口黏膜愈合状态,是否肿胀、有无瘘管、有无脓液及骨质暴露,评价患者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计18例,其中骨质疏松9例,恶性肿瘤9例。用药方案中采用低剂量抗骨吸收药物10例,高剂量抗吸收药物5例,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3例。本组18例患者共31颗患牙采用联合骨管技术进行拔除,局部麻醉下完成13例,全身麻醉下完成5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3~51个月)。18例患者绝大多数拔牙创[97%(30/31)]恢复理想。1例患者右下颌第三磨牙拔牙位点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颌骨暴露,形成MRONJ,其余6个拔牙位点愈合理想。结论在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应用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缓解口腔内牙齿炎症。

  • 标签: 拔牙 抗骨吸收 抗血管生成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反流再次手术的两种外科技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间28例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左侧房室反流再次手术的患儿病例。排除单心室、肺动脉环缩术后、心房异构和其他初期未处理左侧房室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成形组与置换组,统计两组患儿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将死亡与第3次等多次手术列为终点事件估计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全部检验采用双尾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患儿中男7例,女21例;年龄9.6岁(5.6~16.2岁),体质量28.55 kg(15.5~55.9 kg)。左侧房室成形21例,左侧房室置换7例。院内死亡2例,随访无死亡病例。再次手术后2例行第3次等多次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组94 min(79~107 min)多于成形组66 min(45~83 min),P<0.05。叶裂采用成形术18例,置换术2例(28.6%),P<0.05。随访1年生存率成形组94.4%,置换组85.7%;随访5年生存率成形组88.5%,置换组85.7%。结论左侧房室反流是房室间隔缺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左侧房室再次手术首选成形术,瓣膜置换作为次要选择。大多数叶裂可以通过瓣膜成形修复。远期随访左侧房室再次成形术后仍存在3次等多次手术风险。

  • 标签: 房室间隔缺损 左侧房室瓣反流 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经典鼻内镜手术,给予观察组鼻内镜辅助Caldwell-Luc手术,并对两组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8h、术后24h、术后48h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鼻腔鼻窦内性乳头状瘤患者使用鼻内镜辅助Caldwell-Luc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疼痛感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病变的早期效果及经验总结。方法共16例患儿于2018年5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行Ross手术,年龄(6.6±3.4)岁(1.8~12.2岁),主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狭窄伴反流8例,主动脉反流5例,其中2例合并心内膜炎。9例患儿有手术史:球囊扩张术7例,主动脉交界切开术1例,主动脉叶延长成形术1例。6例患儿为两畸形,1例患儿为四畸形。结果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193.8±66.9)min,主动脉阻断(125.9±29.7)min。术后使用呼吸机(58.0±42.4)h,监护室滞留(5.4±3.4)天,住院(25.9±18.7)天。6例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出现肝功能不全,经治疗后均好转。术后随访3~23个月,均生存。NYHA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3例。主动脉压差(8.3±5.5)mmHg(3.7~26.6 mmHg),肺动脉压差(20.5±16.4)mmHg(6.8~62.1 mmHg)。主动脉反流3例阴性,1例轻微,12例轻度。肺动脉反流4例轻微,9例轻度,3例中度。结论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病变可以取得较理想手术效果。

  • 标签: Ross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外伤大骨治疗重型脑外伤(sTBI)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本院收治97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对照法将实验组(n=50)和参照组(n=47),实验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手术,参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开颅手术。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实验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参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颅脑迟发型再出血、硬膜下积液、脑膨出、脑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大骨手术可有效提高sTBI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足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手部缺损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建立该术式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术路径。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们收治的足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围手术期行不同的干预策略。ERAS组实施全面系统的ERAS围手术期处理策略,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SpO2)、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T指数)的变化情况,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两组组间比较,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切皮、手术进行30 min、1 h、2 h、术毕)NT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ERAS组术后4、8、12、24 h的VAS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内,ERAS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电子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理念在足部游离组织移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确切,采取程序化的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

  • 标签: 组织移植 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 区域麻醉 目标导向镇静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智能马桶越来越普遍,传统马桶采用直吸式和虹吸式结构,普遍存在排水易堵塞、排污不尽、用水量高等问题。本文设计出的铺纸板式节水马桶一改现有冲水方式,创新的提出了机械式的排污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人们的使用感受。该马桶结构主要由翻转装置、铺纸换纸装置、检测装置、喷淋系统等组成,并辅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该马桶排水通过机械方式,每次使用完成后重新铺设纸张,使用少量的水即可达到对于卫生的要求。目前该装置核心技术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并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 标签: 铺纸 翻板 节水 语音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去骨减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2组,包括实验组、常规组,各有50例,常规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同时采取去骨减压术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CSS评分较低,Barthel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去骨减压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去骨减压术实施效果以及优异性。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124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来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均纳入62例病人。将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与调研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调研组采用去骨减压术。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常规组与调研组治疗有效率对照,构成比较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去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遴选70例为探究主体,研究分组方式为方便抽样法,组名称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纳入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骨减压术治疗,试验组应用标准大骨开颅减压手术,对比组间并发症情况、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2.86%,明显较对照组的17.14%低,P<0.05;试验组术后CCP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D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脑灌注压,促进脑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