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评估longinterspersednuclearelementtype1(LINE-1)去甲基水平作为肝癌风险检测指标的有效性。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亚组分析对LINE-1去甲基水平进行评估。纳入的7项研究2135例样本中,肝癌的LINE-1去甲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和血液样本分析显示LINE-1的去甲基水平存在差异,其中,血液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检测法研究显示LINE-1的去甲基水平存在差异。研究仅对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与肝癌LINE-1去甲基进行分析,为不同样本来源和检测方法分析LINE-1甲基提供了新证据。

  • 标签: 肝癌,长散布核元件,甲基化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种分子亚型乳腺癌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状态进行分析及相关预后分析。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法检测各组乳腺癌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状。结果40例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24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PTEN基因甲基阳性率72.5%,HER2过表达型PTEN基因甲基率高于其他亚型。结论PTEN基因甲基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PTEN基因高甲基与年龄无相关性,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06<0.01)。PTEN基因可作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特异性治疗靶点。

  • 标签: 乳腺癌 PTEN 分子分型 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
  • 简介: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结直肠黏膜上皮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常见恶性肿瘤第3位,预后差,病死率较高。早期CRC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CRC则降为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CRC的关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1-3])。理想的CRC筛查方法应具备精确、方便、无创、便宜、快速等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甲基化检测 临床应用 外周血 DNA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发现DNA甲基异常可能调控抗炎及抗氧化应激反应过程。核转录因子PPARγ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成为冠心病研究的热点,研究PPARγ启动子甲基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本文就PPARγ启动子甲基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简单综述,旨在更深入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寻找冠心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PPAR&gamma DNA甲基化 冠心病
  • 简介:目的通过对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NID2和HOXA9基因的甲基水平的研究,探索诊断原发性膀胱肿瘤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甲基特异性PCR技术检测70例膀胱肿瘤患者(实验组)和60例泌尿系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尿液中NID2和HOXA9基因的甲基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膀胱肿瘤患者尿液标本NID2甲基率检测的灵敏度为7d%,特异度为85%;HOXA9甲基率检测的灵敏度为8d%,特异度为93%;双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8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基因甲基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2(0.87~0.97),其诊断价值优于单一基因甲基检测。结论膀胱肿瘤患者尿液双基因甲基联合检测可能成为诊断原发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巢蛋白 同源盒 甲基化
  • 简介:脑缺血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且常给病人带来不可逆性伤害。作为传统的抗炎药物,小檗碱(BBR)近年来显示出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为此,我们从体内体外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PPARγ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之一:小檗碱在缺血再灌损伤中可以上调PPARγ表达。抑制PPARγ可以减弱小檗碱对缺血再灌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BBR可以降低DAN甲基,下调甲基转移酶DNMT1和DNMT3a的表达。同时可以降低PPARγ启动区甲基水平。上述结果提示,PPARγ是BBR的主要作用靶点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BR促进PPARγ表达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启动子区的甲基水平有关。

  • 标签: 小檗碱 脑缺血再灌注 PPARΓ DNA甲基化 神经元
  • 简介:目的:针对不同胚源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现出的衰老差异,探讨组蛋白去甲基酶Jmjd3对衰老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下颌骨(M)和胫骨(T)后提取BMSCs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通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特征,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特征。通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Jmjd3及衰老因子在两种BMSCs中的表达。构建shJmjd3病毒敲减Jmjd3,转染T-BMSCs检测衰老指标。在大鼠颌骨区域建立骨缺损模型,移植shJmjd3修饰的T-BMSCs,通过Micro-CT、Masson染色检测Jmjd3被抑制的T-BMSCs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结果:经SA-β-gal衰老染色,T-BMSCs中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M-BMSCs。Jmjd3及衰老因子在M-BMSCs低表达,在T-BMSCs高表达。转染shJmjd3病毒导致T-BMSCs中Jmjd3及衰老因子低表达。移植敲减Jmjd3的T-BMSCs,Micro-CT显示其骨平均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升高,Masson染色显示其骨小梁结构增多。结论:不同胚源大鼠BMSCs的衰老特征具有差异性,将T-BMSCs中Jmjd3抑制以后,可以增强细胞的抗衰老能力,有利于体内的骨修复的治疗。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胚源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数字抽签法对2016年3月-2017年9月本科接诊的7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病患进行分组研究和对照两组各35例。所有入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观察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疗效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比对照组的82.8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病患施以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眼干等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白内障 干眼症 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焦炉工外周血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焦炉工人肺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52名男性焦炉工人为接触组,以141名男性水处理工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员晨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内暴露指标1-羟基芘(1-OH-Py)的水平。同时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DNMT1、HDAC1蛋白的表达与焦炉工人工龄、工种、吸烟、饮酒等的关系。结果接触组尿1-OH-Py水平[(0.043±0.011)μg/mmolCr]和血清中DNMT1[(28.4±7.2)μg/L]、HDAC1蛋白[(382±64)μg/L]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7±0.004)μg/mmolCr、(17.6±3.0)μg/L、(246±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组中不同工种间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焦炉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组DNMT1、HDAC1蛋白表达水平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中DNMT1、HDAC1蛋白可作为焦炉工人肺癌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
  • 简介:目的探讨粪便DNA中联合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胞裂蛋白9(SEPT9)基因甲基检测对老年性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35例年龄〉60岁CR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5例〉60岁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提取CRC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粪便DNA,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SFRP1及SEPT9基因的甲基状态;比较CRC患者单基因和联合双基因甲基检出率的差异,以及CRC患者联合双基因甲基检出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与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CRC患者粪便DNA中SFRP1及SEPT9基因甲基检出率分别为45.71%(16/35)和51.43%(18/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3/35)和14.2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2.86%(29/35)的CRC患者粪便DNA中至少存在一个基因的甲基,显著高于单基因检出率(P〈0.01),亦高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患者SFRP1或SEPT9基因甲基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结论粪便DNA中联合SFRP1及SEPT9基因甲基检测比单基因检测更加敏感,对老年性CRC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性结直肠癌 粪便DNA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胞裂蛋白9 甲基化检测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花茶多糖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小鼠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10只,生理盐水),将肝纤维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10只,生理盐水),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10只,0.12mg/kg),金花茶多糖高剂量组(10只,300mg/kg),金花茶多糖中剂量组(10只,200mg/kg),金花茶多糖低剂量组(10只,100mg/kg),喂养30天,分别测定小鼠的AST,ALT,MDA,SOD水平的变化,结果高、中剂量组金花茶多糖可以不同程度降低肝纤维小鼠的血清AST,ALT,MDA水平,提高肝纤维小鼠血清SOD活性水平。结论金花茶多糖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通过甲基卡花岗岩体及伟晶岩脉实测剖面,研究其岩石学特征,分析其其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以中-细粒结构为主,可见白云母、黑云母等矿物。组成伟晶岩脉的长石、石英等矿物普遍较粗大,岩脉中可见锂辉石矿物。由于岩石中普遍可见富铝矿物白云母,因此推测岩体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花岗质岩浆形成后发生了液态不混溶作用,分离出伟晶岩熔体并交代围岩使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

  • 标签: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稀有金属 构造背景 甲基卡
  • 简介:以自制固体酸Ti(SO4)2/SiO2为催化剂,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采用单因子法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分子结构.获得优化合成工艺的条件为: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的物质的量比4.5∶1、催化剂用量2.5%(相对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数)、带水剂甲苯的用量15mL(相对于0.05mol三羟甲基丙烷)、回流温度140℃、反应时间为4h;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88.4%.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确为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

  • 标签: 植物油基酯 椰子油酸 三羟甲基丙烷 固体酸 催化合成
  • 简介:摘要用甲基磺酸代替硫酸作为合成醋酸混合丁酯的催化剂,在不改变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出气味清淡的净味醋酸混合丁酯,而且含量达到98.5%以上,醇类控制在1.0%以内不变情况下,杂质从0.1%降低至0.01%左右,在一定的情度上改善了副反应产物的产生的缺点,是生产醋酸混丁酯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醋酸混合丁酯(简称醋酸混丁酯)甲基磺酸(MSA) 催化剂
  • 简介:摘要影响甲基氯硅烷合成的因素很多,但是相关文献较少,研究其相关内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一些实践,对其中一个影响因素硅粉粒径的分布,阐述了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认识,以供同仁参考。

  • 标签: 硅粉粒径 分布 甲基氯硅烷
  • 简介:以2-氯-2-氯甲基-4-氰基丁醛(CCC)为原料,采用三光气作为氯化剂,通过环合反应合成了2-氯-5-氯甲基吡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环合反应的工艺条件,并对环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以甲苯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90℃,物料滴加时间为2h,n(CCC)∶n(三光气)∶n(DMF)=1∶0.35∶0.9,采用滴加三光气甲苯溶液的方式投料。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反应收率为86.2%,纯度为99.2%,反应收率高于三氯氧磷工艺15%以上,废水减少80%以上,废固减少30%以上,是一条适合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

  • 标签: 2-氯-5-氯甲基吡啶 三光气 中间体 合成 环合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所致的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由于甲基苯丙胺而诱发精神障碍的病人5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另外在同一时间段选取正常人群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通过使用症状自评表实施评价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在精神病、抑郁以及人际关系等评分方面均要比对照组病人更优,P<0.05。另外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敌对以及偏执等方面尽管有一定的差异,不过P>0.0。结论由于甲基苯丙胺而诱发的精神障碍病人其对躯体依附性相对较小,一般以情感和精神等状态为主,需要通过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护理措施
  • 简介: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ElsevierScienceDirect、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对甲基丁香酚的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甲基丁香酚具有镇痛抗炎、抗菌、镇咳祛痰、抗氧化损伤等药理活性,是有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潜在药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毒性,因此在以后的应用中有必要通过一些途径对其毒性作用进行改善,避免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发生。

  • 标签: 甲基丁香酚 药理 毒性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奥美沙坦酯中氯代烷基结构类潜在基因毒性杂质(4-氯甲基-5-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杂质1)和4,5二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2-酮(杂质2))。方法:采用色谱柱为KromasilEternity5-PhenylHexyl柱250×4.6mm;检测波长:215nm,流动相A:乙腈:2.0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73g/L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20:80);流动相B:2.04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73g?L-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4):乙腈(20:80),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杂质1和杂质2与主峰分离良好,在浓度为0.1066~0.7104μg·mL-1和0.1235~0.6174μg·mL-1范围内杂质1和杂质2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和0.9971);杂质1和杂质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和114.85%,RSD(n=9)分别为7%和7%。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奥美沙坦酯中的杂质1和杂质2的定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奥美沙坦酯 氯代烷基结构类杂质 潜在基因毒性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