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犬巴贝氏虫病犬巴贝氏虫和吉氏巴贝氏虫是犬巴贝氏虫病的病原,血红扇头蜱是犬巴贝氏虫的传播媒介,犬是犬巴贝氏虫的储存宿主。摄入犬巴贝氏虫的任何时期的血红扇头蜱都具有传染性。血红扇头蜱摄入犬巴贝氏虫后2~3天就可以传染给犬。

  • 标签: 血红扇头蜱 传播性疾病 传播媒介 传染性 犬巴贝氏虫病
  • 简介:传播性疾病主要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引起的一些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七大类.笔者从2002年以来,对来站治疗的40例男性性传播性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疾病进行治疗随访调查情况如下:

  • 标签: 男性 性传播性疾病 性接触 病原体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旨在综述评估各类模型在媒介传播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首先对媒介传播性疾病的流行及其与气候特征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评估模型的种类与评估方法,包括气候因子决定性模型和数理统计学模型两大类,并分别以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3种媒介传播性疾病为例,列举了两类模型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与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今后研究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的已有影响,预测未来影响范围与强度及预见未来变局,并提出科学的适应对策。

  • 标签: 气候变化 媒介传播性疾病 决定性模型 统计学模型
  • 简介:摘要:由于输血及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后传染病的发生直接危及受血者身体健康。规范血液的采集,制备;血液的检测,血浆灭活,合理用血等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血液安全,有效的防止输血后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传染性疾病 预防 安全
  • 简介: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在中国武汉快速传播,NCP的主要传播途径和诊疗措施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各级卫生组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方式、传播途径和生物行为无疑是切断疫情扩散和医务人员防控的关键。2020年2月Lancet曾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通过1个个例以结膜炎首发的NCP患者回顾,提出不容忽视2019-nCoV通过眼表进行传播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目前尚缺乏NCP患者临床观察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据,因此NCP病原体感染与眼表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大型流行性疾病病毒感染与眼部疾病的研究。本文对各类暴发性流行性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现进行综述,为NCP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流行病 病毒 感染 眼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流感、肝炎、霍乱、狂犬病、口蹄疫、猪链球菌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健康。很多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由于传染病防控知识缺乏、防控意识淡薄、救治水平低等原因,导致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文章对传染性疾病之特点及其传播途径作了分析总结,提出一些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措施。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措施
  • 简介:医护人员处于被血源性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中。本文所推荐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可应用于提供口腔治疗的各种设施中。牙科医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危险性仍较低。而口腔医护人员通过工作接触而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险性则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般来说,怀疑有肺结核或喉结核的人,如果正在咳嗽,或接受可诱发咳嗽或有飞沫产生的治疗,或痰中的酸固杆菌阳性,则应认为其具有传染性。虽然由口腔医护人员将血源性感染传播给患者的几率极小,但其确切的危险性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量化。因此应该强调始终如一地坚持所推荐的预防传染的策略,包括应用防护屏障和采取恰当的消毒灭菌方法。每个牙科诊所都应有成文的器械再消毒、诊椅清洁、受伤时处理等规章。这些努力会促使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设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疾病传播 危险性 预防 医护人员 牙科医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潍坊地区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征。 方法 对潍坊地区 2011-2015年共 453412位献血员进行 HBV、 HCV、 HIV、抗 -TP 等感染标志物的检测,统计检测结果,分析其感染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15年潍坊地区献血人群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 0.36%、 0.31%、 0.19%、 0.55%,乙肝阳性率近几年呈逐渐下降趋势,梅毒、艾滋有增长趋势, 4种传染病各年阳性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各传染病阳性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做好献血前筛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 了解本市献血人群的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年龄、性别分布,可对献血人群高危献血者献血初筛时起到一定鉴别作用。

  • 标签: 献血人群 流行病学 潍坊市
  • 简介:目的:长期以来,基于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机理的研究,人们一直以神经细胞为作用对象,以单一靶点为作用目标,试图以神经保护的治疗策略来阻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针对神经系统的疾病,单一的细胞内途径或细胞类型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治疗策略必须超越单一的治疗靶点。神经血管单元——提供了一个大脑发生退行病变后更为全面的整合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性传播性疾病关于遗传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遗传性皮肤病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子病理学技术治疗模式运用于遗传性皮肤病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分子病理学技术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遗传性皮肤病 患者 分子病理学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HIV1/2-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28099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应抗体,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HIV1/2-Ab阳性率为0.41%;HCV-Ab阳性率为1.05%;HBV阳性率为6.12%;TP-Ab阳性率为1.85%。结论严谨认真地对患者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病原学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传播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感染,既往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和目前2019-nCoV相关报道表明该类病毒导致输血传播性疾病(transfusion transmitted disease, TTD)的可能性较小,但可在患者血浆中检测到病毒RNA,因此,尚无证据完全排除其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本文结合CoV特征、经血传播途径的理论研究及数据分析,对CoV与TTD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总结了采供血机构针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现状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保障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2019-nCoV的输血传播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输血传播性疾病 传播途径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解决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医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血液检验医护人员86名,进行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相关防护措施,并统计血液传播性疾病对血液检验人员的感染率,利用数据库对被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结论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疾病感染率,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医护人员 传播性疾病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意义,分析其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0年4月—2010年9月进行分娩、输血、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其中17例分娩患者,22例输血患者,21例手术患者,对患者的HIV(艾滋病病毒)抗体、HCV(丙肝)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以及TP(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共有10例患者单一指标呈阳性,比例为16.7%,其中1例患者HIV病毒抗体呈阳性,2例患者HCV抗体呈阳性,6例患者HBsAg呈阳性,1例患者TP抗体呈阳性。结论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对于患者治疗和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输血前 产前及术前 血液传播性疾病 酶联免疫法 感染 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前 输血前 乙肝标记物 抗-HCV 抗-HIV 抗-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