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

许红霞

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解决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医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血液检验医护人员86名,进行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相关防护措施,并统计血液传播性疾病对血液检验人员的感染率,利用数据库对被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结论: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疾病感染率,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传播性疾病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处于医院和社会的双重感染威胁下,而且一旦感染上疾病后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患者、身边的医务工作者、社会人士。曾经有一位西班牙的麻醉师Maeso将HCV感染给217个人[1]。而在医院执业医师、外科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检验师、实习生、清洁人员、污物处理工作者都是感染疾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血液性疾病几乎在全球疯狂传播,例如艾滋病(HIV)、乙肝等。所以进行血液检验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疾病的概率大大地增加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次的医务工作者被针刺伤,而这只是真是数据的1/3,其中包括梅毒、肝炎、HIV等20种疾病都是容易通过血液传播的,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有1.3亿,HIV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而对于血液检验科这样一个特殊的科室,每天都必须要接触大量的血液样本,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各种疾病的携带样品,在加上各种意外的发生,血液检验科血液检验医务人员感染血液疾病的几乎就增大了很多倍,所以现在对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86名血液检验医务工作者进行相关的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探讨分析出有效的防止血液检验工作者的感染率,现在对本次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医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血液检验医护人员共86名。其中女性51名,男性35名,年龄在20-49岁,平均年龄在37.4岁。所有血液检验人员通过签写同意书之后,将这86名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数据库。

1.2方法

1.2.1引起血液检验人员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原因

①针刺原因:健康的工作人员受到针刺的概率为80%-90%,据美国CDC报道,每年有300万人被针刺,有200-300人死于肝炎。医护人员平时每天的工作十分繁杂,会把很多用过的针头、玻片、安培瓶、刀片等置于利器盒,而回收这些物品的工作人员很容易被这些物品给划伤,在加上上面可能携带了血液传播性疾病。根据印度1998年的数据显示,因为利器处理不当造成的感染达12%。还有就是很多医务人员工作习惯不好,随便乱放剪刀、玻片等利器,有时被利器划伤之后防范意识薄弱,不及时上报,而造成伤口继续感染,检验人员有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很容易将抽完血的针头扎向自己,很多都归结于医护人员这方面的知识薄弱[2]。

②粘膜传播:由于进行检验的试管内的血液没有完全封闭好,如果血液飞溅沾到医务人员的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眼睑粘膜等,容易感染梅毒、HIV、HBV等疾病,如果血液飞溅到操作台、相关仪器、电话等,皮肤接触也会造成感染。

③皮肤破损:如果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皮肤被擦伤以及有溃疡等容易被梅毒、HIV、HBV等感染。

④接触到开放性伤口: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很可能存在开放性的伤口,医务人员给患者取血的时候很容易被感染据美国CDC报告的1514例艾滋病感染患者中7%的医务工作者是接触到开放性的伤口[3]。

1.1.2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

①树立牢固的安全知识:一切的血液或者液体物质都可以视作为潜在的传染性物质,主要是为了减少HIV等疾病的传播。为了保障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我国卫生部和疾病控制中心先后颁布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108号)其中第二条就有提到关于被艾滋病的血液感染皮肤、粘膜的相关提要。第四条提到关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等被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当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②接触病原物质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接触具有病原体的病原物时需要佩戴手套以及口罩,WHO认为佩戴棉口罩、纱布口罩、布口罩对于防止微生物是没有效的,所以需要佩戴N95口罩或者外科口罩,医务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口罩的类型,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有研究发现有70%的医务工作者佩戴口罩的方式是错误的。对于如果不小心在操作台以及电话等周围环境中接触到血液的时候需要用1000mg/ml的有效氯液进行喷洒周围的环境,过15-30分钟之后用抹布进行擦拭,记住擦拭时需要佩戴橡胶手套[4]。

③利器使用注意:建议使后的利器应该放入耐刺、防止渗透的盒子里面,还可以利用针头处理设备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还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针头、输液器等针刺用品,防止污染和感染,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枕头套,禁止用手接触针头和利器。

④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相关的疫苗注射,例如乙肝疫苗等。

⑤建立生物安全操作SOP:安排血液检验医务工作者进行血液检验时需要对操作环境进行安全鉴定和防护,进入血液检验室时需要穿戴隔离衣、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用没有戴手套的手接触暴露的皮肤[5]。注意对上述相关物品进行消毒等工作。对于污染性较大的物品可以佩戴双层手套,禁止使用口腔洗液管,防止口腔的污染。对于大量溅出的污染物在清洗之前需要使用1%的次氯酸按溶液或者84液中进行侵泡,每天工作完之后的工作台需要用0.1%-0.2%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消毒之后需要干燥20min以上。工作完毕之后用肥皂水清洗手[6]。

2、结果

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想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结果如下表:

我院被感染血液检验医务人员列表

3、讨论

血液传播性疾病严重影响血液检验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根据美国CDC统计分析发现健康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废物回收工作者被针刺感染的概率为80%-90%,而其中护士占有90%,虽然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者被针刺、擦伤等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有60%-80%的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7]。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血液检验科的医务工作人员通过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教育,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想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没有发现HIV以及其他重要疾病的发生,与往年相比,感染的几率下降了40%[8]。

对于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在血液检验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率,本次主要的防范措施为: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树立全面隔离和标准防范的措施、器械损伤相关防范措施、增强医务工作者的免疫力。主要对血液检验工作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血液检验人员的防护性[9]。

在20世纪30、40年代,血液传播的是疟疾和梅毒,而在70年代主要传播HBV,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传播的是HIV和AIDS,在90年代传播的就是HCV和TTV等疾病,然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在不断地增加,主要是病毒和类病毒(如脘病毒),然而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例如HIV发病率在95%以上,血液检验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直接接触到血液。所以血液检验医务工作者需要注意对自己的防护,例如用过的针头不要交给下一个人,进行血液检验的环境需要宽敞和光线充足,使用后的针头不能重新套上针头套,用过的针头应该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及不能将用过的物品混合防止在一起[10]。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疾病感染率,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应迎娟,吴春燕,王秀萍.??血液净化专业的职业暴露及防护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06)

[2]田瑞华,王金凤,王瑞莲,李长杰,李高飞,李秋云.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05)

[3]陈香,曹胡林,祝宁.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

[4]于立霞.医护人员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3)

[5]曹姣娥,邓可,胡春莲,周建伟.岳阳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3)

[6]孙俊芳,时宝红.血站采供血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4)

[7]李俊艳.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

[8]程丽霞,薛水兰.手术部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02)

[9]徐秀芝.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05)

[10]高晓东,胡必杰,王文娟,任金兰,崔扬文,沈燕,周晴.上海市70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