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流感、肝炎、霍乱、狂犬病、口蹄疫、猪链球菌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健康。很多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由于传染病防控知识缺乏、防控意识淡薄、救治水平低等原因,导致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文章对传染性疾病之特点及其传播途径作了分析总结,提出一些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措施。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HIV1/2-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28099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应抗体,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HIV1/2-Ab阳性率为0.41%;HCV-Ab阳性率为1.05%;HBV阳性率为6.12%;TP-Ab阳性率为1.85%。结论严谨认真地对患者上述四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病原学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传播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取得的控制效果。方法针对我区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心管理部门所管辖区域运用的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理论思维为指导理论所取得防控效果。对我区防控管理部门辖区内2012年1月—12月内传染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以及通过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进行防控的理论,辖区内2013年1月—12月传染病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该理论思维后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1种,发病率为11.8%,发病频率降低;没有运用该理论思维前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4类,发病率为19.2%,两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有利于控制传病的发病频率,缩小发病种类的范围,取得良性的控制效果,有利于保障人们公共安全,稳定社区环境。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控制 理论思维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肛肠科患者手术前理化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接受手术的160例患者术前理化检查结果,总结各种传染病的伴发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共有26例(15%)伴发各种传染病,其中有17例(12.19%)为血源传染病。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的理化检查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传染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超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6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利用超声进行诊断,并观察和对比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漏诊,1例甲状腺腺病误诊为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瘤误诊为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符合率比例最大,与甲状腺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不仅是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而且能够较易诊断该病,确定是否有结节,出现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结节的形态,能够避免出现误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甲状腺 结节性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玉屏风滴丸、妇可靖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相较于对照组(80.65%)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用玉屏风滴丸、妇可靖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有利于体征症状尽快改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建设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提高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持续对感染性疾病科加大硬件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就诊流程。结果在SARS和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以及创国家卫生城市检查中,我院作为哨点医院,规范了患者就医流程,传染病上报及时,未发生传染病院内感染病例。结论综合医院应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感染性疾病科,形成常态化和应急相结合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全民传染病防控意识。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传染病 持续改进 防控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法对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值(9.58±1.2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PCT值(2.37±1.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与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感染越严重PCT值越高,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运用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400例疑似感染性患者及100例非感染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组中,阳性率为8.8%,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为82.0%,其浓度以0.5~2.0和2.0~10.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阳性率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 标签: 降钙素原 (PCT)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的情况。方法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323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65例)和对照组(158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正常的口服、补液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我们让其采取住院观察治疗并给予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我们则在门诊接诊,给予患者宫炎平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得知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在治疗中的过度与不足。结果在住院与门诊治疗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但是住院治疗发生治疗过度相对较少。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在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总不能按时吃药,常出现治疗不足的情况,但是由于患者担心不能完全痊愈,因此在门诊医生会开较多的药物,所以在门诊也存在着治疗过度的情况;在住院的患者中有的为了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长,会出现治疗不足的情况。所以不同的治疗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过度与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合适治疗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治疗过程 过度 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的患儿的精准的诊治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9月到门诊进行质询,经专家诊断确诊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低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做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并采用相同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50名研究对象采用基础的内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针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础的内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中药进行调养。在4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和心理状态,方法差异,与治疗感悟。结果痊愈患者78名(78.00%),好转患者18名(18.00%),无效患者4名(4.00%)并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人全部取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没有十分严重的不良现象出现。结论结合中药脐贴进行医治,能够明显性提升患病儿童的治疗效果,减短病症缓解时间、提升病人的认可程度,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现象,保障性能十分高,在临床治疗中应对其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小儿 功能紊乱 中药
  • 简介: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成分的过程,被降解的成分包括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线粒体是自噬特异性攻击的主要靶标之一,自噬线粒体的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合成、降解和细胞产物循环之间的平衡,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稳态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在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和亨廷顿病等)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自噬 线粒体自噬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是指以遗传因素作为惟一或主要致病因素的一大类疾病,遗传因素以细胞水平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和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为主。据统计,活产新生儿中患不同种类遗传病者占4%~5%,其中单基因病占1%,多基因病占2%~3%,染色体病占0.5%。约1%新生儿患严重畸形,0.5%有代谢异常[1]。随着临床遗传学的发展,分子遗传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很多并不常见的

  • 标签: 产前诊断方法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病 单基因病 主要致病因素 羊膜腔穿刺术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细胞组织产生免疫作用的疾病,由于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查明,因此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就会过度活化,并对其体内的器官和系统造成危害。本文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该类型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分析了不同致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致病机理
  • 简介:近年来养猪业频繁暴发传染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率、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繁殖母猪受免疫抑制性疾病威胁时,不但影响自身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而且会引起仔猪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由于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到损害或者部分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不全的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既可削弱或解除机体的防御功能,使病原体轻易入侵机体外,还会造成免疫失败,对疾病抵抗能力下降。

  • 标签: 免疫抑制性疾病 繁殖母猪 防控策略 免疫功能低下 生产性能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55例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复发率为6.67%,手术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复发率为10.9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及其身体素质选择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继续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缓解患者痛苦。

  • 标签: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正>闭经、经血少女人怎能不变老?女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呢?从55岁绝经开始的吗?专家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女人一旦出现经血少、闭经,就是女人开始衰老的信号。

  • 标签: 人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尿路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实践中。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