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输尿管与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我院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0例,将其分为输尿管组34例和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清除率高、恢复快等优点,而URL更适合用于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 标签: []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在(PCNL)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46例接受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7±8.5)岁。体质指数(22.7±2.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7例、Ⅱ级9例。肾盂结石2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例。结石位于左侧27例、右侧19例。结石最大径(2.31±0.52)cm。患者于门诊确诊并确定手术方案,完成相关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并完成麻醉评估及手术预约。日9点来院,行术前准备后随即手术。采用椎旁阻滞麻醉,先截位膀胱下置F5输尿管导管,然后改为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建立F18通道,使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日晚留观,次日上午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无排尿障碍、无发热腰痛、无严重的血尿,能下床自由活动、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对答切题。符合标准办理出院。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1个月清率。结果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因中发现肾盂积脓、1例因术后发热延迟出院,余43例于24 h内出院。所有患者均只建立1个F18通道,平均手术时间(32.2±14.8)min,中均无疼痛主诉。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出血,无输血病例,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量为(12.6±14.7) g/L。术后4 h VAS疼痛评分(28.7±10.2)分,次日VAS评分(36.2±11.5)分。术后1个月复查,43例中41例无临床有意义残,清率为95.3%。随访3个月,未出现输尿管狭窄、漏尿、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直径<3 cm的单发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PCNL日间手术模式安全、有效。

  • 标签: 尿路结石症 肾造口术,经皮 碎石术 日间住院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斜仰卧联合截位在的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采用改良斜仰卧联合截位进行经碎石手术病人 120例,分析该改良体位的安置方法及对手术的影响,观察病人体位的舒适,有无神经损伤、压伤及肌肉扭伤等情况。结果 本组 120例手术顺利完成,中无需变换体位,病人及者体位舒适,无神经损伤、压伤及肌肉扭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改良手术体位在手术中能方便者操作,利于击碎的结石冲出,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利于麻醉医生中的管理,节省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治疗肾结石 的临床 疗效 。 方法: 纳入肾结石患者 74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 就诊时间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 74例肾结石 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和微创组。传统开腹组(37例) 患者 接受传统开腹进行治疗。微创组(37例)接受微创进行治疗。观察 2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 、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患者 临床病情控制优20例 (54.05%),临床病情控制良 15例( 40.54%), 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为94.59%,明显高于传统开腹组的 75.68%, ( P <0.05)。微创组患者 切口感染 1例、尿潴留 1例、结肠损伤 0例,并发症发生率 为5.41%,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 P <0.05)。结论: 肾结石患者 采用微创的临床价值更好,能够提高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镜 取石术 肾结石 疗效观察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327 例碎石 患者 的 临床 护理 。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 2017年 11月 -2019年 10月间本科室收治的 327例 MPCNL手术患者。根据单双号法分成 A组和 B组。分别对 B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对 A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有无感染、尿道刺激、出血等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A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 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患者 护理 临床 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通道微创碎石(MPCNL)与多通道MPCNL治疗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30例上尿路结石的患者,男125例,女105例,年龄(41.20±0.32)岁,年龄范围为20~71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通道组(n=112)与多通道组(n=118),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期指标、肾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及尿液转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84.25±11.26)min、(13.68±2.27)d]均短于单通道组[(101.35±12.34)min、(16.44±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与单通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通道组与多通道组血肌酐[(126.37±21.07)μmol/L、(121.58±22.35)μmol/L],尿素氮[(6.71±1.32)mmol/L、(6.44±1.38)mmol/L],尿酸[(272.66±22.24)μmol/L、(268.25±24.14)μmol/L],血红蛋白水平[(114.58±12.58)g/L、(112.16±11.05)g/L]均低于术前[(164.39±24.25)μmol/L、(166.05±23.27)μmol/L,(18.24±3.24)mmol/L、(18.39±3.35)mmol/L,(521.25±37.58)μmol/L、(526.35±36.57)μmol/L,(128.36±13.25)g/L、(127.68±14.35)g/L],尿量[(1 354.36±54.58)ml/24 h、(1 387.88±53.69)ml/24 h]高于术前[(325.25±34.51)ml/24 h、(331.05±35.08)ml/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多通道组患者术后尿量[(1 387.88±53.69)ml/24 h]高于单通道组[(1 354.36±54.58)ml/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通道组患者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及伤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单通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通道MPCNL在清除多数上尿路结石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单通道MPCNL比较,多通道MPCNL在清除复杂性、多发性结石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多通道MPCNL对患者机体及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建立通道。

  • 标签: 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肾结石时应用和开放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分析。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78例肾结石患者当中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9例。给予参照组开放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发生率为5.13%,参照组发生率为25.64%,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肾结石时,应用治疗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开放手术治疗 安全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行微创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 62 例为研究对象, 31 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 31 例行微创治疗 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 结果:实验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针对肾结石患者,予以微创治疗,不仅能提高清效果,且可缩短手术及预后康复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方法。结果8例术后均痊愈出院。2例严重出血患者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结论为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病情进行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手术成功和顺利康复出院,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经皮肾取石 术后护理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微创患者为我院开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 25例,均存在出血情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 25例患者中,中出血患者为 11例,术后出血患者为 14例。其中 9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通道扩张不当, 5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穿刺导致血管损伤, 5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集合系统刺穿以及撕裂, 6例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为感染。结论:微创所具有的优势已经被广大医患所了解和接受,但是其中存在的出血情况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一情况,相关人士还应增加重视。也就需要对微创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对中操作进行严格规范,以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出血 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输尿管软碎石碎石治疗老年肾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60例行经碎石与78例行输尿管软碎石治疗的老年肾结石患者分别分成参照、研究两组,统计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老年肾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护理在联合超声碎石的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来我院接收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联合超声碎石治疗,根据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42例,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结石运用联合超声碎石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联合超声碎石取石术 手术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患者围期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患者78例,按照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患者的术后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发生的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钬激光盏憩室颈切开治疗盏憩室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盏憩室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引导下穿刺结石所在的盏憩室,碎石后并以钬激光切开憩室颈口,术后留置造屡管及双J管。结果21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单通道碎石,并切开盏颈口。手术时间为35~112(50.0±16.3)min;中出血30~250(52.0±2.3)mL。无大出血或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结石清除率为90.5%(19/21),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憩室消失或变小。结论联合盏颈切开治疗盏憩室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臂CT引导下通道建立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在C臂CT引导下建立通道的258例患者的资料,男168例,女90例,年龄19~88(60±11)岁。单发结石84例,多发结石174例,铸型结石18例。结石大小9~42(22±6)mm。其中建立双通道18例,即建立通道276个。利用C臂CT的三维导向功能行目标盏穿刺,建立通道。结果单次成功258个,成功率93.5%;第二次成功15个,成功率98.9%;失败3个,失败率1.1%。操作时间7.9~32.5(16±5)min。碎石时间25~115(43±8)min,中出血45~420(75±11)ml,术后结石残留23例(8.3%),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86例(33.3%),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28例(49.6%)出现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其中2个通道(0.72%)因出血过多,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动脉栓塞治疗,其余患者对症处理后血尿消失。结论C臂CT引导下建立通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尤其对于无肾积水的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引用。

  • 标签: 尿路结石 经皮肾镜 C臂CT 三维导向 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