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终末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终末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钾、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钾、血糖、红血蛋白以及血蛋白指标在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1±0.3)mmol/L、(4.5±4.1)mmol/L、(92±17)g/L、(51±3)g/Lvs(4.4±0.7)mmol/L、(7.1±3.1)mmol/L、(92±14)g/L、(60±6)g/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低血压、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高于研究组(13.33%),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为腹膜透析对血糖影响大,两组间血糖可以无差异吗?。结论终末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能有效舒缓患者病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终末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25例ESRD患者(GFR<10ml/min)每隔一天行血液维持性透析腹膜透析组13例,血液透析组12例,研究两组患者对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PD组和HD组透析前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也有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与透析前、PD后12个月相比,两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8。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无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D后12个月与PD后6个月相比也有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3+细胞百分比。H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下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细胞百分比。H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细胞百分比。PD后6个月与透析前、PD后12个月相比,两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8。HD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升高,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无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比。HD后12个月与透析前相比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HD后12个月与HD后6个月相比也有降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后6个月与透析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前,PD和HD的指标CD3+、CD4+、CD8+、CD4/CD8、CD16+/CD56+,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12个月之差来看,淋巴细胞减少总的差别不大,PDCD4+细胞百分比下降较多,CD8+细胞百分比下降较少,CD4/CD8下降较少,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6+/CD56+差别不大,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RD患者PD治疗对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比HD低,NK细胞活性降低无差别。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NK细胞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终末肾病(ESRD)指的是各类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患者体内毒素的积蓄及肾功能的降低,其会出现贫血、水肿、皮肤瘙痒、呕吐和恶心等并发症现象,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文就对终末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并发慢性疼痛的诊治进展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慢性疼痛 诊治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肾病透析患者并发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3例及近13年国内各类期刊发表49例共52例分析总结。结果:经内外科、介入治疗,控制血压及心率、加强透析等治疗,35例患者病情好转,至其文章发稿时仍存活,死亡17例。结论:终末肾病透析患者合并主动脉夹层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急性期经内科药物强化治疗,同时加强透析,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介入治疗AD支架置入腔内隔绝术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透析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护理举措,观察并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的对象选择88例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参照组44例患者,于此基础上联合营养护理的举措应用于研究组44例患者,观察及统计护理以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营养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展开相异方式的护理方案,在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较优势明显(P<0.05),并且对比总体护理满意度,参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为了提升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护理期间增加营养护理举措效果理想,可明显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得到较高满意度。

  • 标签: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 营养护理 生活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施血液透析终末肾病者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终末肾病患者(2015年6月~2016年3月间收治)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各25例的干预组(营养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其组间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为干预组大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终末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给予其系统的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营养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N血透患者(DN组)和同期48例非DN血透患者(非DN组)的资料,比较二者之间的存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肾功能。结果DN组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51.4%和13.5%,明显低于非DN组(P<0.01);D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N组(P<0.05);内瘘重做机会显著多于非DN组<0.01)。结论更早进行血透,充分透析,加强护理,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提高终末DN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peritonealdialysiscombinedwithhemodialysis,PHD)后与联合治疗前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联合治疗对终末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心血管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14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不充分的ESRD患者,改用PHD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营养状态,收集其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甲状旁腺素、陆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进行分析。结果经过PHD治疗后患者饮食好转,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消失,曾反复心力衰竭的3例患者行PHD治疗后未再出现,皮肤瘙痒及不宁腿症状明显减轻。PHD前与PHD治疗后比较,血磷:(1.76±0.41)mmol/L与(1.48±0.28)mmol/L,P〉0.05;甲状旁腺素:(367.93±166.66)ng/L与(237.07±76.21)ng/L,P〈0.05;BNP:(1521.7±701.0)μg/L与(712.1±535.0)μg/L,P〈0.01;左室射血分数:(49.7±3.1)%与(52.2±1.8)%,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65±0.36)mm与(1.72±0.33)m,P〉0.05,PHD治疗后较PHD前无明显改变。结论PHD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血磷,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可作为一种新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疾病 心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70例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进行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分别进行纠正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及降压等常规的医疗处理。观察组35例,同样分别进行纠正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及降压等常规的医疗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例(E/A)。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后LVEF以及E/A明显高于治疗前,LVMI、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LVMI、LVEF、LVEDD以及E/A均无显著的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厚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检测终末肾病(ESRD)患者中MMPs/TIMPs的含量,探讨其在终末肾病中心血管中的意义,评价透析充分性对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住院的ESRD患者(为期观察一年),进行不同分组行MMPs/TIMPs及相关指标的检测;(2)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进一步证明血液透析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MMPs/TIMPs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MMP-10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TIMP逐渐升高(P<0.05);(2)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SRD患者左心室扩张明显,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心脏射血分数明显减低,透析越充分,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MP-10在终末肾脏病中可能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标志物;(2)透析充分性是评价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卡尼汀对终末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LVMI、LVEDD、E/A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LVEF、LVMI、LVEDD、E/A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有助于改善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状况,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提高。

  • 标签: 左卡尼汀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脏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肾脏病透析患者透析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的效果评价,保证终末肾脏病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的数学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终末肾脏病透析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双号患者为实验组,每组30例。利用改良后的综合主观营养风险评价量表(MQSGA)进行患者透析前营养风险评估。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后进行透析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营养状况评分、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不良在终末肾脏透析患者透析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在终末肾脏透析患者透析前进行相关的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透析前 营养风险评估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观察,将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的1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将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红蛋白、总蛋白、血肾素、尿量、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肾功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情况,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各有优缺点,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透析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着重应用营养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终末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32例与干预组32例,普通组接受临床一般护理措施,做好血液透析治疗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普通组基础上重点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做好患者的营养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普通组患者机体健康水平、疾病认知、社会及家庭融入感及心理情绪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终末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院内治疗,而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状况较为常见,临床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对生活质量评分较好。

  • 标签: 营养护理 终末期肾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终末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终末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共61份,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予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且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及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糖尿病终末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当选用切实可靠的护理方法,并且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应当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终末期 肾衰竭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改善终末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缓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接受治疗的终末肾病患者84例,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形式来进行辅助性治疗,治疗期间时刻监护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其中包括对患者的糖尿病、心理护理、感觉护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其在获得一定的医学认知后,能够配合治疗。结果终末肾病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后,其存在的不良心理均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与以往的病历档案相比较,其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表示本次的试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的症状也得以显著改善。结论经试验统计分析后,终末肾病患者所感受到的不良心理,在接受到护理干预的辅助治疗后,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等方面,具有显著提高。因此护理干预的介入性治疗,可在临床治疗终末肾病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终末期肾病 不良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采取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后并发腹膜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观察实验,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护理组采取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护理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星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