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肾病患者通过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终末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从甲状旁素、肾素改善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甲状旁素及肾素改善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终末肾病患者通过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使甲状旁素及肾素水平明显降低,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终末糖尿病肾病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9月终末糖尿病肾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2组,接受相应治疗后比较效果。结果血透组透析后白蛋白水平高于透析前,腹透组透析前后差异不明显;血透组出血、心功能不全、内瘘阻塞率高于腹透组,脑梗死、腹膜炎及PD导管感染率低于腹透组。结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终末糖尿病肾病各有优势和不足。

  • 标签: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并研究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治疗终末糖尿病肾病(ESDN)的效果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12例ESDN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透析方式分为两组,PD组43例,HD组69例。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种检查指标间的差异(包括尿量、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血磷、血钙、血钾、血糖及血脂等)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感染、出血及死亡等)。结果在治疗12个月后,PD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HD组(P<0.05),PD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值低于HD组(P<0.05),且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及血红蛋白值均与透析前有较大的改变(P<0.05),但PD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尿量及血清白蛋白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DN患者的血磷、血钙、血钾、血糖、血脂间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PD组患者的心率失常、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HD组(P<0.05),但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D组(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及HD均可有效治疗ESDN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对比互有利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居家行腹膜透析影响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40例终末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死亡及存活患者例数分为两组,死亡组17例,存活组23例,分析其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为以后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最高为10例,占58.82%,尤其是充血性心衰为6例,占60.00%,其次为腹膜炎为3例,占17.76%,肺部感染者、严重营养不良及其他原因者各为1例,各占5.88%。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不良导致死亡率相比非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稳定所致死亡率高,分别为67.50.00%和62.50%和27.78%和43.75%(P<0.05)。死亡组患者体重、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及血红蛋白相比具有差异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终末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平稳、营养不良、延误透析时机及护理不当而致。

  • 标签: 终末期肾衰 腹膜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液透析维持患者11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透析护理方案,干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营养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结果护理后,干预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肌层厚度。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46例终末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终末肾病患者中死亡8例,死亡率为17.39%,其中心血管疾病4例,脑血管疾病3例,多脏器衰竭1例,死亡组患者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低血红蛋白及低血浆白蛋白是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高胆固醇、低血红蛋白及低血浆白蛋白是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终末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肾病终末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患者(观察组),17例是慢性肾炎CKD5期患者(对照组)。对患者透析前基础收缩压和透析开始、透析1h、透析2h、透析3h时的收缩压进行对比。计算这几个时段的收缩压变化值。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收缩压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开始透析透析1h、透析2h、透析3h时患者收缩压存在一定差异,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3.5%,观察组为38.89%;透析开始、透析1h、透析2h、透析3h这四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血压平均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患者在血液透析时血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全程监测,并且处理要及时。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终末期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其有效护理途径。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肾病患者,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特征变化。结果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其恐惧、紧张及焦虑、抑郁、自责及自卑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终末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存在焦虑、紧张、恐惧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护理对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取所在科室72例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Y组和X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6例,Y组进行常规护理,X组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营养改善情况。结果相对于Y组的营养改善情况,X组更好,P<0.05;相对于Y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X组的更好,P<0.05。结论开展营养护理对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营养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营养护理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终末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患者死亡原因,并对引发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终末肾病患者经维持血液透析出现13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16.25%,其中8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剩余患者死于器官衰竭等其他并发症,死亡患者的血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而同时,死亡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患者,根据对死亡患者相关独立因素的回归性分析可以看出,高胆固醇、低血红蛋白及低血浆白蛋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胆固醇、低血红蛋白及低血浆白蛋白是终末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患者多死于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终末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运用细节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细节管理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在改善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营养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营养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前,两组营养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在终末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护理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患有终末肾病患者当中,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左卡尼汀治疗对于其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74 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肾病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基本组与改良组,基本组患者在透析的同时仅接受常规治疗,而改良组患者则需要在透析同时接受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心功能指标。 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基本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终末肾病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当中,应用左卡尼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与结构等,该药物值得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左卡尼汀 终末期肾病 心脏 功能 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营养护理,对终末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终末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为观察组进行营养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三方面进行评分。结果通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的结果比观察组要好,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终末肾病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营养护理,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细节管理在终末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终末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观察组的24例患者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的2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对于终末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的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紧张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终末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终末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终末糖尿病组),另外选择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糖尿病肾病组)。两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比较生存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死亡原因。结果终末糖尿病组患者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糖尿病肾病组患者4年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终末糖尿病肾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较差,并发症更多,4年生存率更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当尽早进行血液透析,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以及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治疗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DCA组(n=31)和常规组(n=31),PDCA组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接受常规管理+PDCA循环法管理,常规组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接受常规管理。结果PDCA组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二者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治疗中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终末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满意度得以增强。

  • 标签: PDCA循环法 终末期 糖尿病肾病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终末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88例终末肾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以及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终末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高通量血透 血液生化指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