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入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纤维瘤病患。随机将病患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使用乳晕切口方式做乳腺纤维瘤治疗操作,观察组使用传统的放射性切口操作治疗乳腺纤维瘤,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乳腺纤维瘤治疗后效果良好,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更高,并且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手术之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乳晕切口在治疗女性乳腺纤维瘤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并且操作更加简单,美观性好,在临床治疗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乳腺纤维瘤 传统放射状切口
  • 简介:肺炎性肌纤维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相邻组织结构,与对照组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各16例相应CT征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脂肪肉瘤两者影像学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纤维肉瘤两者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密度、囊变、坏死等征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 螺旋CT
  • 简介: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单发,但有15%~20%的患者为多发。以往外科手术方式常选择常规的放射状切口,疗效可,但手术创伤大,术后留下较长的手术疤痕,特别是多发纤维腺瘤患者术后严重影响乳腺的美观圆。乳晕切口是新型的手术方式,其疗效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次研究观察了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并与常规的放射状切口治疗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放射状切口 切口治疗 乳晕切口 疗效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2例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LMFH),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LMFH的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以及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2例PLMFH均发生于左肺下叶,呈巨大孤立性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空洞、钙化,合并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PLMF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PLMFH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镍离子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规律及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不同镍离子浓度(0、200、400、80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72h,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值率(relativegrowthrate,RGR);培养48h,利用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通过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结果: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下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均表现出细胞毒性,中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细胞毒性程度较高。200~800μmol/L镍离子处理细胞48h,各组间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浓度越高,DCF荧光值及MDA生成量越高。结论:在镍离子刺激下,L929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且呈现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趋势;一定浓度的镍离子可诱导L929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镍离子细胞毒性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镍离子 L929细胞 细胞毒性 活性氧 丙二醛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2例牙骨质母细胞瘤、化牙骨质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牙骨质母细胞瘤、化牙骨质纤维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4例、化牙骨质纤维瘤8例。经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 标签: 病理诊断 牙骨质母细胞瘤 化牙骨质纤维瘤
  • 简介: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鉴定其分化能力并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将其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于实验。分别以油红O、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膜。将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含PRF膜;实验组含PRF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具有成骨的潜能,且PRF可以促进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源Smad7基因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鼠Smad7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脂质体为载体将构建的鼠Smad7重组质粒介导转染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运用VG染色和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Ⅲ型胶原纤维表达,观察外源Smad7基因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Ⅰ型胶原纤维表达的影响。结果Ⅰ型胶原纤维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mad7抑制TGF-β的信号转导,从而有效抑制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肝纤维化 Smad7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例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6例患者中,4例患者的肿瘤位于肝右叶,2例患者的肿瘤位于肝左叶,3例患者的肿瘤边界较为清楚,有1例患者的肿瘤与肝组织分解不清。CT平扫6例患者的肿瘤,所有患者的肿瘤均表现出一定的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方式多样,在6例肿瘤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则有更进一步的强化,延迟扫描后,6例肿瘤患者的肿瘤都呈现出低密度,但是肿瘤的内部实质成分的现实相比之前的要更为清晰。进一步观察可见在6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患者的肿瘤中可以见到较为粗大的动脉流入肿块内部。结论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扫描表现多样,临床上掌握各种类型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扫描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CT扫描 临床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升白方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磷酰胺的方法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分别运用升白方大、中、小剂量及利可君治疗。10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并脱颈椎处死小鼠,取双侧完整股骨,冲出骨髓细胞。检测升白方对骨髓细胞增殖及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升白方治疗组及利可君组在升高白细胞数,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和骨髓CD34^+细胞增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剂量组在升高白细胞含量及CD34^+细胞阳性百分率等方面均优于利可君组(P〈0.05)。[结论]升白方能明显升高白细胞,促进骨髓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抗化疗骨髓抑制作用。

  • 标签: 白细胞减少症 升白方 机制研究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sideeffectsofthecommonlyusedlasertreatmentalongwithtestingtheneuroprotectiveeffectofbFGFonapotentialretinalimpairment.METHODS:Todothis,30chinchillapigmentedadultmalerabbitsweredividedintothecontrolandexperimentalgroups.ThecontrolandexperimentalgroupsunderwentbothlaserapplicationandbFGFtreatment.Theretinaltissueimpairmentanditsrenewalrateweretestedunderthelightandelectronmicroscopicallevels.RESULTS:Thefocallaserapplicationonrabbiteyescausedmorphologicalalterationsbothintheapplicationregionandintheneighbouringareas.Inthedamagedareas,theouternuclearlayeroftheneuralretinawasalmostdisappeared,retinapigmentepitheliumwasinterrupted,theretinapigmentepitheliummigratedintraretinally,andthedamagedregionalongwithneighbouringareasseemedtobenotseparated.bFGFapplicationjustafterthelaserphotocoagulation,revealedbetterresultsinapplicationareas.CONCLUSION:ItcouldbesuggestedthatthebFGFapplicationfollowinglaserphotocoagulationmighthaveprotective,repairingandwoundhealingeffectsontheretina.

  • 标签: RETINA BFGF laser PHOTOCOAGULATION RABBIT light
  • 简介: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而ESRD患者动脉中膜钙化又与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ESRD患者血管钙化的机制将有助于对其的防治。有研究表明,高磷血症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翻。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hlastgrowthfactor23,FGF-23)做为一种调磷因子被发现,它在ESRD患者的血管钙化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血管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IPF预后的相关性,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标准。方法将本院2005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病例资料完整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亚急性组(41例)、慢性组(49例),并选择本院同期间收治的无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9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红细胞分布宽度分为正常组43例和偏高组47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从对照组至急性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逐渐升高,各组间均有差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正常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偏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偏高,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判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预后
  • 简介:在两条平行线中间放一个铁环,小朋友两两一组,各执一小棍,用小棍拨动铁环向己方运动。发令后两人同时用棍牵引,谁先把铁环的大部分拉到本方线后,老师即宣布为获胜者。

  • 标签: 幼儿教育 游戏 初等教育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商包皮切吻合器切术与传统包皮切术两种术式治疗包皮过长、包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对包皮过长、包茎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法在其安全性、术式优越性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应用一次性包皮切吻合器行包皮切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术中无出血,疼痈轻,术后阴茎外形关观自然,切缘光滑整洁无缝线。结论应用一次性包皮切吻合器进行包皮切术,手术简单、方便、安全、并发症少、效果吏力满意,符合现代微创手术要求。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切吻合器 包皮环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