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CFH)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为CFH患者的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观察CFH的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CFH病灶均为单发,超声表现为类圆形肿块24例(24/31,77.42%),不规则形肿块7例(7/31,22.58%);肿块位于皮肤层7例(7/31,22.58%),同时累及皮肤层及皮下层24例(24/31,77.42%);最大径≤15mm者29例(29/31,93.55%),最大径〉15mm者2例(2/31,6.45%);均无包膜(31/31,100%);边界清楚25例(25/31,80.65%),边界不清6例(6/31,19.35%);呈低回声或弱回声30例(30/31,96.77%),呈稍强回声1例(1/31,3.23%);回声均匀28例(28/31,90.32%),回声不均3例(3/31,9.68%)。2例(2/31,6.45%)病灶内可见钙化;1例(1/31,3.23%)病灶内可见液化;探头加压时,1例(1/31,3.23%)病灶稍发生形变。病灶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为0级26例(26/31,83.87%),1级2例(2/31,6.45%),2级1例(1/31,3.23%),3级2例(2/31,6.45%)。结论CFH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多为单发、最大径≤15mm的低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多回声均匀,血流信号多不丰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CFH。

  • 标签: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乳腺纤维瘤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切口美观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安全有效,且美容效果好,在操作方面更加简便,患者满意度高,更容易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乳腺纤维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晕切口对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实施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29例进行乳晕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美容效果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高,手术时间较长,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进行调查,观察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3.10%,对照组为68.97%,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采取乳晕切口手术方案治疗的安全性高,定位精准,利于术后恢复,提高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环乳晕切口 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的刚度、管刚度、刚度等级概念进行分析,明确了刚度是管道在外载作用下抵抗变形的一种能力,管刚度与刚度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而刚度等级是管材初始特定刚度的级别。由刚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刚度设计与测试的基本方法,并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实际工程中所需要的刚度等级从变形和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确定刚度等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及其与埋设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正确理解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的刚度以及刚度的设计、测试及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环刚度 管刚度 刚度等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10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取乳晕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腋窝隐匿切口肿物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根据切口I期愈合率、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瘢痕宽度及瘢痕高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I期愈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乳房形态满意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病灶感觉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乳房形态影响小,并发症发生少,治疗效果与美容效果相一致;但乳晕切口切除术的创伤性更小,愈合质量好,比腋窝隐匿切口切除术更具有临床可行性.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乳晕切口;腋窝隐匿切口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0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臭氧盘内注射治疗腰椎纤维撕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4年3月对腰椎纤维撕裂的患者153例,在C型臂监控下采用臭氧对纤维撕裂的间盘进行盘内注射,注射后卧床2周。结果臭氧注射治疗腰椎纤维撕裂性腰痛的患者1~2d疼痛明显减轻,2周至2年后部分好转。术后均较术前的临床评分均有改变,具有显著临床意义(P均值<0.05)。结论采用臭氧注射腰椎纤维撕裂性腰痛创伤小、见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

  • 标签: 臭氧 腰椎 纤维环撕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衰老的影响。方法自新生昆明小鼠身上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观察细胞生长曲线,MTT法分析细胞活力。结果中浓度人参皂苷可以在传代后6-12d显著增加活细胞。结论一定浓度的人参皂苷可以延迟细胞进入衰老和死亡状态。

  • 标签: 人参皂苷 成纤维细胞 衰老 生长
  • 简介:摘要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效果。方法将76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放疗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0%,而对照组为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炎作用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利放疗计划顺利实施。

  • 标签: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鼻咽癌 放射性黏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在机械力作用下线粒体形态及细胞衰老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10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II-III级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宫旁韧带(主韧带、骶韧带),进行原代培养,使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细胞进行力学加载,加力时间设定为4h,加力大小为0、1333μstrain(1mm)、5333μstrain(4mm),把不加力的细胞设为对照组。采用新型透射电子显微镜HT7700观察5000倍视野下线粒体形态变化,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结果随着机械力大小的增加,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线粒体出现空泡化,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细胞内出现凋亡小体,染色呈蓝色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衰老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范围内的机械力可导致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发生损伤性改变,并促进细胞衰老。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线粒体 细胞衰老 盆腔脏器脱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乳晕切口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共9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为45例),分别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乳晕切口进行治疗,从患者满意度、切口愈合状况、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在患者满意度、乳房对称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甲级愈合率、后期随访复发率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晕切口对乳腺纤维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保证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乳腺纤维瘤 放射状切口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中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中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治疗研究主要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乳腺纤维瘤44例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乳晕切口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并发症状的发生几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传统放射状切口 乳腺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讨论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3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应该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乳腺纤维瘤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的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A组水凝胶,消化7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3,B组为302.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