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凝血实验是当前医学领域针对人体血液组织的一项重要实验内容,其涉及学科众多且对人体血液研究进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医疗科研技术的进步,有关凝血及实验的研究深度及精密程度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诸多研究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凝血及实验室检验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

  • 标签: 凝血实验 纤溶实验 研究进展
  • 简介:对具有活性的物质研究已有多年的发展,但是血栓性疾病仍然是致人死亡或身体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生物体中获取活性物质近来受到广泛关注,在蚯蚓消化腺的分泌物中纯化得到一组同工酶,表现出良好的栓效果,并被命名为蚯蚓酶(earthwormfibrinolyticenzyme,EFE)。本文在多层次上对蚯蚓酶作一综述,内容包括:蚯蚓酶的纯化、克隆表达,并详细介绍该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

  • 标签: 蚯蚓纤溶酶 溶栓药物
  • 简介:实验主要进行无出血活性酶(NHFLE)的急性毒性研究,小鼠一次静脉给药后NHFLE的LD50为28.84mg/kg,我们进行了NHFLE的急性毒性实验

  • 标签: 出血纤 吻蝮蛇 尖吻
  • 简介:实验主要进行无出血活性酶(NHFLE)的急性毒性研究,小鼠一次静脉给药后NHFLE的LD50为28.84mg/kg,我们进行了NHFLE的急性毒性实验

  • 标签: 出血纤 吻蝮蛇 尖吻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在美国,DN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原因,约为38%。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90%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大约占40%。糖尿病的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倾向已被多数学者所认识,其原因甚为复杂,但活性下降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以下就近年来系统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系统由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参予纤维蛋白溶解的酶及其抵制或拮抗物组成。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PA)是人体最重要的酶原激活物,是反映人体系统活性的一个关键成分,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

  • 标签: 溶系统 糖尿病肾病 系统糖尿病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心房颤(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在人院时抽取静脉血送检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与单纯房颤组(对照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APTT、PT虽短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病时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反映了这些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同时也间接预示凝血、指标增高的慢性房颤患者有可能出现脑梗死。

  • 标签: 慢性房颤 纤溶 凝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栓药物可用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提升大脑整体动力功能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插管方式,抽取患者脑动脉血少量,100毫升至200毫升,加入肝素抗凝剂,注入适量的尿激酶,放置在40℃水温的浴箱内部,模拟人体的内部实际环境,使尿激酶可以在体外实现激活,完成线维酶原的溶解,转变为酶。选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当选用导管尖端到达实际理想部位的时候,注入酶血液,实现对病变位置的高浓度给药,药物滞留在血栓位置,血栓可以得到迅速的熔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血栓的药物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血栓的形成,对局部给药,加强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的计量量,逐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的靶向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治疗意义。本文将针对原始用药的治疗方法,对药物的体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避免药物与血液之间出现反应,造成药物随血液远离病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血液出现回注现象,形成线维血,即线维酶。采用病灶局部给药的方式,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精准靶向血栓溶解,在临床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

  • 标签: 自体血液 纤溶酶 脑动脉溶栓
  • 简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低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该研究采用离体的甘油醛培育的凝血酶激活的抑制物(TAFI)和在体的健康志愿者高血糖钳夹试验模拟高血糖。通过比较血糖控制不佳和血糖控制严格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TAFI,观察在体的长期高血糖对TAFI的影响。

  • 标签: 纤溶抑制物 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 TAFI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和/或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I,PAI-I)活性的影响。方法68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洛伐他汀20mg/d,连续应用8周;观察用药前后TC、TG、LDL-C、HDL-C、apoA-I,apoB和t-PA、PAI-I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血TC、TG、LDL-C、apoB和PAI-I的活性品著低于治疗前(P〈0.05),HDL-C、apoA-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而且能改变活性,对冠心病患者产生有益的作用。

  • 标签: 洛伐他汀 血脂 纤溶活性 高脂血症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产前凝血及功能检验价值分析。方法:在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分娩的孕妇进行调研,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组,对其实施凝血及功能检验。于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对照,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对其实施凝血及功能检验。总计与探究产妇产前凝血及功能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对照,凝血酶原(PT)指标水平较低、纤维蛋白原(FIB) 指标水平较高、D-二聚体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产前凝血及功能检验,可评估产后出血等疾病,此检查方式优异。

  • 标签: 产妇 产前 凝血 纤溶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在进展型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进展型脑梗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给予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明显、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进展型脑梗塞患者适量酶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纤溶酶 进展型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经动脉栓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起病5 h之内经动脉栓治疗1 d后效果不佳的CRAO 19例(19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在动脉栓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均采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尿激酶3 000 U/kg静脉滴注进行,2次/d,间隔期8~10 h,注射5 d后再进行检查。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视力及视野等。结果FFA显示:静脉前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29.9±5.9)s,后缩短至(21.3±4.9)s (t=26.13,P=0.032)。前视网膜动脉循环时间为(13.1±2.1)s,后缩短为(7.2±2.4)s (t=25.31,P=0.018)。静脉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92±0.05,后升至0.76±0.03(t=9.68,P=0.012)。前视野缺损小于30%者占15.79%(3/19),后升至63.16%(12/19)(P=0.021)。结论动脉栓后效果不佳的CRAO患者再行静脉滴注可进一步提升视力、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及改善视野。

  • 标签: 阻塞,动脉,中央,视网膜 纤溶,静脉 溶栓,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犬急性心肌梗死栓再灌注心肌损伤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2组,在犬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卡托普利药物干预,观察并测定治疗过程中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酶原抑制物(PAl)和心肌酶谱等的动态变化。结果栓加用卡托普利治疗后:心肌酶谱峰值进一步减低;栓后期tPA活性无明显下降,PAI活性进一步减低。结论应用卡托普利可使栓治疗时再灌注心肌损伤进一步减轻,可以改善一凝血功能障碍,升高tPA,降低PAI,调节tPA/PAI比值,防治血栓形成对心肌缺血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心肌梗塞 卡托普利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用血塞通0.4g及依达拉奉20ml分别加入0.9%NS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酶100u加入0.9%NS1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共治疗5天。结果酶治疗组总有效率8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1.87%。没有出血病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酶治疗脑梗塞安全有效。

  • 标签: 纤溶酶(赛百)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 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存期。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PT、INR、Fib、D-D、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A、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T、INR延长、PTA明显低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Fib明显高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及指标改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癌 凝血纤溶指标 中位生存期
  • 简介:目的明确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凝血和系统的变化,以利及时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观察正常老年人.无MODS肺部感染患者和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共83例.治疗前检测各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抗凝血酶-Ⅲ、酶原、组织酶原活化物、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活性等凝血和指标;分析三组患者凝血和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MODS患者生存者与死亡者,凝血、抗凝和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肺部感染并发MODS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抗凝和系统异常;且该组死亡患者凝血、抗凝和系统异常情况比生存者更明显,故凝血、抗凝和机能异常者死亡率高。结论提示肺部感染者存在凝血、抗凝和机能的紊乱,可能与MODS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测转归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瓶液凝固 纤溶蛋白溶解
  • 简介:血小板在材料表面黏附的观察(体外实验) ,上述两种材料表面的血小板黏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t-PA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黏附

  • 标签: 体内体外 体外实验 型纤
  • 简介:目的:评价酶原激活物对急诊脑梗死患者栓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急诊室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人组织型酶原激活物栓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值、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值及白介素-6(IL-6)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1.76%(P〈0.05);NIHSS评分值、Barthel评分值及IL-6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7.65%(P〈0.05)。结论:采用酶原激活物治疗急诊脑梗死患者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其栓的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急诊脑梗死患者栓治疗中酶原激活物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 2017年 9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脑梗死诊断治疗的患者 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组织型酶原激活物进行栓治疗与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酶原激活物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进行栓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达到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的最终目的。

  • 标签: 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诊脑梗死 溶栓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降酶的疗效.方法:测定38例脑梗死急性期(<3天)患者降酶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α2抗纤酶(α2-PI)、血浆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Fbg、α2-PI、PAI-1、D-D水平分别为4.32±1.7g/L、(154.39±34.86)%、0.26±0.1IU/ml、1.12±0.32AU/ml和1.34±1.18mg/L,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t-P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降酶治疗后Fbg、α2-PI、PAI-1、D-D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01),t-PA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01).结论:降酶有良好降作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期 D-二聚体 降纤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