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局部皮损内注射α干扰素可能会阻止光线性角化病发展成Bowen病、鳞状细胞癌。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外用对早期恶性肿瘤和癌前损害有效。

  • 标签: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诊断 治疗
  • 简介: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dysplasia,FMD)是一种非炎症、非动脉硬化性、阶段及多灶的血管病。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以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多见。主要表现为动脉狭窄和闭塞,也可引起动脉瘤和夹层。其临床表现与受累动脉相关,肾动脉受累可表现为肾高血压,颈动脉、椎动脉受累可表现为头痛、耳鸣、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等症状。我院神经内科收治3例肌纤维发育不良伴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报告于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肌纤维发育不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总结3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护理经验,认为护理的关键是做好呼吸暂停干预、严格的氧疗管理,保证脉搏氧饱和度(SPO2)维持85%-95%、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出院指导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21例患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改善,停吸氧后出院;9例出院后需继续家庭氧疗;1例放弃治疗。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护理 新生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THR是治疗DD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螺旋臼生物型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研究DNT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MRI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等情况。结果13例临床均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13例患者的病灶均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以额顶叶最多见,9例病灶形态呈典型的三角征;9例患者肿瘤内均见到多发囊变区及等信号分隔,11例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3例有轻度强化。结论DNT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综合判断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标签: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磁共振成像 临床
  • 简介: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目的:回顾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下截骨 髋臼发育不良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新生儿科从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于NICU治疗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的临床资料。BPD组21例,非BPD组75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有羊膜绒毛膜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及输血次数,吸气峰压(PIP),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提示胎龄、出生时体重是发生BDP的保护因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NRDS、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预防早产及RDS的发生和控制感染是预防BPD的关键。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危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随访2-7年,平均5.2年,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好。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疗效,促进了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发育不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不良存在原因,对不同原因作分析处理。方法回顾我县2007~2012年窒息复苏中5分钟阿氏评分〈6分的病例。结果窒息复苏不良的原因有呼吸道清理不彻底,复苏囊使用不当,复苏方法不正确,气管插管不成功,窒息时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多发性先天畸形。结论加强训练心肺复苏实用技能,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不良 原因分析 加强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探讨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儿童营养不良与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所确定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标准,对儿童的具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估。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神经系统的发育评估主要采用的是心理发育检查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主要以发育商表示。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还要对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平均发育商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与对照组的儿童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P<0.01。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喂养不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营养不良对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调查显示喂养不当和社会因素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营养不良 儿童 神经精神发育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患者21例共33个髋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7个髋关节,女16例26个髋关节。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4.124-1.23)岁。所有对象均接受pemberton截骨术和salter截骨术,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4个月,平均23个月。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后优良率为93.94%。X线结果显示,有19例达到同心圆复位,无再脱位发生,有2例患者分别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关节僵硬。结论对小儿发育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pem—berton髋臼截骨术和salter截骨术的改良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青春期发育延迟与幼稚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特发性青春延迟原则上不需特殊处理,对非特发性青春延迟则应去除和纠正原发病因并治疗性腺功能低下。

  • 标签: 青春期发育延迟 性幼稚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18个月以下与18。36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研究,探讨18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或蛙式位)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36个月以下患儿78例(97髋),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18~36个月)。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6、12、24、36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25.2(6~6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57,α=0.05);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α=0.05);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49,α=0.05);沈通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6个月支架拆除后连续,随着下地行走又欠连续。18~36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个月组(P=0.04,α=0.05),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α=0.05)。结论18个月以上发育髋脱位手法闭合复位治疗仍然可行。

  • 标签: 髋脱位 先天性 髋关节 儿童 X线 髋脱位 发育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功超声在患者不同体位时对血管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血管造影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均行仰卧解剖位、Adson位和Wright位超声检查,对各种和联合应用后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功超声在仰卧解剖位、Adson位和Wright位时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仰卧解剖位10.3%(3/29),Adson位89.65%(26/29),Wright93.1%(27/29),Adson位与Wright位联合运用后阳性率为93.1%(27/29)。联合位的运用可提高阳性率的检出,避免漏诊。结论不同诱发位联合运用可提高双功超声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能力。

  • 标签: 超声检查 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 简介:摘要我院承接的课题《惠阳区域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调查》,印证儿童在家庭提供的膳食组成、每日摄入量和推荐供给量之间的数据差异,对该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关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儿童营养 生长发育 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