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2月接受分娩镇痛产妇19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结果:两组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产程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穿破硬脊膜-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人们根据分娩疼痛的程度将其归类为十级疼痛,由此可见每个孕妈妈在生子时都是要承受极大痛苦的,每个妈妈都是伟大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医疗水平的提升,孕妇产子除了可以进行顺产外,还可以利用剖腹产方式进行生产,而在顺产过程中为了减少孕妇的疼痛可以利用麻醉方式进行无痛分娩。而其中涉及到的麻醉技术就是硬膜外麻醉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可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方式会对孕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去改善提高这种技术,减少对孕妈妈和婴儿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技术 分娩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且有分娩镇痛意愿的初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产妇均在潜伏期(宫口开大未达3 cm)送入产房,研究组行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钳助娩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脐带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结局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全产程 分娩镇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60例孕产妇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的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产妇的不良情绪评分均小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可缩短产程时间,缓解其不良情绪,优势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孕产妇 舒适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护理支持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护理支持,使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T4,T5时间段的疼痛评分,自然分娩率,第二产程以及满意度,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术麻醉失败的发生率以及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1 143例。决定中转剖宫产后硬膜外腔给予1%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 min后给予1%罗哌卡因7 ml,罗哌卡因使用后超过20 min未起效者为硬膜外麻醉失败,改用全身麻醉补救。收集产妇体重、身高、产次、ASA分级、硬膜外镇痛开始时宫口扩张情况、VAS疼痛评分、麻醉医师资历、实施椎管内阻滞技术细节、椎管内分娩镇痛持续时间、暴发疼痛时需要通过硬膜外导管单次追加药物的次数以及新生儿体重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硬膜外麻醉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era under curve, AUC)图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结果经阴道分娩失败后中转剖宫产243例,中转率为21.3%,硬膜外麻醉失败共计81(33.3%)例,暴发疼痛次数及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时间>6 h对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时间>6 h方面,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0.536。当前模型的预测结果,其ROC AUC为0.789,与AUC为0.5的随机模型相比,当前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随机模型(P<0.05)。结论导致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失败与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不佳产妇主动增加药物剂量有关,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影响孕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意愿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广硬膜外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225名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硬膜外分娩镇痛信息来源及医务人员和亲朋好友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建议调查表、硬膜外分娩镇痛信念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结果214名产妇中,在分娩前106名孕妇有硬膜外分娩镇痛意愿(49.53%)。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次、是否使用过硬膜外分娩镇痛硬膜外分娩镇痛信念为孕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今后应加强医护人员对孕妇有关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专业知识的宣教,提高孕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信念,以便进一步推广硬膜外分娩镇痛

  • 标签: 孕产妇 硬膜外分娩镇痛 健康信念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应用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将来我院进行分娩并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就诊时间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产妇共有110例。应用组间对比的研究方式,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方法选择为随机平分法,护理人员在为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时,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分娩模式,观察组则开展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以此为基础来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产妇明显较对照组产妇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同样明显较对照组产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行分娩产妇提供镇痛护理服务时,开展全程陪伴护理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服务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妇的镇痛效果,同时有效的提升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全程陪伴 硬膜外阻滞麻醉 产妇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应用全产程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和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2018年6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与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1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PCE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分娩镇痛更能减少PCEA按压次数,且对母婴的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穿破硬脊膜-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 分娩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隙脉冲式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产房后要求硬膜外镇痛时宫颈扩张<5 cm、孕37~42周、单胎头位、ASA分级Ⅰ-Ⅱ级的初产妇298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模式下硬膜外(epidural, EP)阻滞组(CEI+EP组,99例)、PIEB模式下EP阻滞组(PIEB+EP组,98例)和PIEB模式下DPE阻滞组(PIEB+DPE组,101例)。记录产妇达到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1分的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两侧感觉阻滞平面上限,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不对称阻滞、镇痛不全、更换导管、产间发热、改良Bromage评分≥1分、胎心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瘙痒、头痛、剖宫产、器械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和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结果PIEB+DPE组NRS≤1分的时间短于CEI+EP组和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PIEB+EP组(P<0.05)。产妇其余指标及新生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模式下DPE技术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少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产妇发热的比例。

  • 标签: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 连续硬膜外输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欣普贝生联合全程硬膜外镇痛分娩用于孕足月羊水过少等高危因素孕妇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本院孕足月、单胎头位、宫颈不成熟孕妇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欣普贝生联合全程PCEA镇痛促宫颈成熟引产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最终分娩方式及胎儿发生窘迫发生情况。结果:欣普贝生有较好促宫颈成熟效果,欣普贝生引产联合全程PCEA镇痛分娩能缩短产程,减少分娩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有效。结论:欣普贝生引产联合全程硬膜外镇痛分娩,可以促进产程,增加母婴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欣普贝生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足月妊娠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以及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内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了顺产分娩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随机性分成了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的产妇未要求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的产妇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比两组中产妇的总产程、VAS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出现率。结果 对照组中产妇的总产程、VAS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出现率均高于观察组,组别当中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间,对其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可以显著推动产妇产程进展,对产妇分娩疼痛进行缓解,降低其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和持续硬膜外输注(CEI)两种模式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组(PIEB组,n=100)和持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n=100)。在宫口开至2~3 cm时施行硬膜外阻滞的分娩镇痛,两组均给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首次剂量后:PIEB组,以6 ml/min给药速度给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每小时给药一次;CEI组按8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药液。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0)、分娩镇痛后20 min(T1)、分娩镇痛后1 h(T2),宫口开全时(T3)、分娩时(T4)、分娩后1 h(T5)的运动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分娩镇痛后产妇满意度、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血乳酸值。结果各个时间点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评分、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3~T4时产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1)。PIEB组产妇满意度高于CEI组(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gpar评分及脐带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CEI给药模式比较,PIEB给药模式可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迟爆发痛的出现,提高产妇满意度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母婴安全;是适合初产妇分娩镇痛时的给药模式。

  • 标签: 镇痛,产科 初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3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自愿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恒速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同时对2组进行模拟试验,记录背景剂量与追加剂量,2组泵出药液的速度、时间及浸润的面积;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切口痛及宫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模拟试验显示1、5 min浸润面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0 ± 14.14)、(334.00 ± 2.83)cm2和(65.00 ± 7.07)、(137.50 ± 3.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4、61.376,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6、12 h切口痛VAS评分分别为(2.36 ± 1.05)、(2.42 ± 0.9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 ± 1.09)、(3.1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425、3.331,P<0.01);观察组术后6、12、24 h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3.92 ± 1.14)、(3.84 ± 1.18)、(2.48 ± 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 ± 1.42)、(4.34 ± 1.30)、(3.80 ± 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9、2.008、5.004,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2.66 ± 0.80)、(2.23 ± 0.68)、(2.22 ± 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4 ± 1.05)、(4.48 ± 0.71)、(3.36 ± 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296、15.536、7.534,P<0.01);观察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分别为(2.28 ± 1.36)、(0.90 ± 0.6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62 ± 1.61)、(0.62 ± 0.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47、2.439,P<0.01或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5.92 ± 1.37)分,优于对照组的(2.34 ± 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5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00%(1/50)、4.00%(2/50)、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9、4.000、5.005,P<0.05)。结论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快了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剖宫产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脉冲式 术后宫缩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3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自愿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恒速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2组镇痛效果,同时对2组进行模拟试验,记录背景剂量与追加剂量,2组泵出药液的速度、时间及浸润的面积;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切口痛及宫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2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模拟试验显示1、5 min浸润面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0 ± 14.14)、(334.00 ± 2.83)cm2和(65.00 ± 7.07)、(137.50 ± 3.5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4、61.376,P<0.05或0.01);观察组术后6、12 h切口痛VAS评分分别为(2.36 ± 1.05)、(2.42 ± 0.9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 ± 1.09)、(3.1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425、3.331,P<0.01);观察组术后6、12、24 h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3.92 ± 1.14)、(3.84 ± 1.18)、(2.48 ± 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 ± 1.42)、(4.34 ± 1.30)、(3.80 ± 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9、2.008、5.004,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单次按压后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2.66 ± 0.80)、(2.23 ± 0.68)、(2.22 ± 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4 ± 1.05)、(4.48 ± 0.71)、(3.36 ± 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296、15.536、7.534,P<0.01);观察组术后2 d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不全干预次数分别为(2.28 ± 1.36)、(0.90 ± 0.6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62 ± 1.61)、(0.62 ± 0.5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47、2.439,P<0.01或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评分(5.92 ± 1.37)分,优于对照组的(2.34 ± 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85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00%(1/50)、4.00%(2/50)、4.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6.00%(8/50)、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59、4.000、5.005,P<0.05)。结论脉冲式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缩痛,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快了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剖宫产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脉冲式 术后宫缩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予卧位调节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6例单胎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产妇均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及产科常规处理,其中观察组产妇均给予卧位调节干预,对照组产妇均行个体舒适卧位分娩,不作卧位调节干预。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统计两组产妇胎方位自主纠正情况及胎儿胎方位在不同时期枕横位比例,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顺产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胎方位自主纠正率(枕前位、枕横位)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1%,产妇宫开8~10cm、宫口全开时枕横位比例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和持续硬膜外输注(CEI)两种模式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拟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组(PIEB组,n=100)和持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n=100)。在宫口开至2~3 cm时施行硬膜外阻滞的分娩镇痛,两组均给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首次剂量后:PIEB组,以6 ml/min给药速度给予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药液8 ml,每小时给药一次;CEI组按8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的混合药液。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0)、分娩镇痛后20 min(T1)、分娩镇痛后1 h(T2),宫口开全时(T3)、分娩时(T4)、分娩后1 h(T5)的运动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分娩镇痛后产妇满意度、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血乳酸值。结果各个时间点两组产妇的运动阻滞评分、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T3~T4时产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抑制爆发痛出现的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1)。PIEB组产妇满意度高于CEI组(P<0.05)。两组新生儿5 min Agpar评分及脐带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CEI给药模式比较,PIEB给药模式可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迟爆发痛的出现,提高产妇满意度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母婴安全;是适合初产妇分娩镇痛时的给药模式。

  • 标签: 镇痛,产科 初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