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魏李梅,姚敏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1-17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三明365000
  • 简介:目的:分析护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发热的关系。方法:在医院内选择900例分娩产妇,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其中镇痛组450例,对照组450例。2组孕妇年龄、孕周、阴道检查次数、破膜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镇痛组的患者在产时发热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的病人,身体恢复情况也较为良好。(P>0.05)结论:镇痛组的总产程长于对照组,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发热具有直接关系,可以减轻产妇在产后出现的疼痛现象,可以在产科临床当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硬膜外;发热;人工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是否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入院的满足研究条件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记录了以下指标:VAS评分(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体质量、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表明镇痛效果显著。此外,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中,产程时间缩短(P < 0.05),胎儿体质量、出血量、Apgar评分方面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程进展,不会对分娩结局产生影响。推荐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和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在产科镇痛分娩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06月-2022年06月于产科收治的的足月妊娠产妇66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参比组,各33例。实验组运用硬膜外麻醉,参比组运用传统分娩方式。观察两组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率与平均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麻醉后各个时间段疼痛程度均短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与平均产程时间均明显优于参比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程时间,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产科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氢吗啡酮(Hdromorphone,HM)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作为吗啡半合成衍生物,起效快,可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μ-阿片类受体,发挥镇痛作用,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后,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及癌痛治疗等方面。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DA)是经超声引导将麻醉药物注入因外腔,扩散浸润至相应神经节段以阻滞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发挥足够有效的镇痛效果,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安全性较高,已经成为常用的镇痛方法。为全面了解HM在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本文对HM在硬膜外镇痛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仁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氢吗啡酮 硬膜外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病史摘要】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妇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共计150例。随机将孕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孕妇的年龄为25-32岁,平均年龄为(27.13±2.16)岁;对照组孕妇的年龄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7.32±2.25)岁。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观察组孕妇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方式。全部孕妇均符合研究标准,且研究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剖宫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胸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用对照研究,按照自控镇痛方式不同分组,下文以静脉镇痛组与硬膜外镇痛组进行划分,通过患者镇痛效果评价镇痛方式。结果:数据显示,整体上来讲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细节上硬膜外自控镇痛存在部分镇痛优势(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改善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且并发症控制均存在优势。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分娩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试验组(5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参照组(50例)未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比镇痛起效时间及效果,产程时间和会阴侧切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分娩镇痛硬膜外阻滞(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ural puncture epidural anesthesia DPE)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产科选出60例产妇(分娩时间为2023.1至2023.11),随机分为DPE组(DPE)和传统组(硬膜外镇痛),比较VAS评分(疼痛)、异常反应发生率、满意率、镇痛补充次数和起效时间指标。结果:DPE组和传统组分娩镇痛后异常反应发生率6.66%、26.67%;给药30min后VAS评分(2.28±0.32)分、(3.09±0.46)分;补充次数(1.78±0.38)次、(2.83±0.53)次,起效时间(13.89±1.04)min、(17.98±1.27)min,前者数据略小;镇痛满意率96.67%、73.33%,前者数据略高,组间有对比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DPE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值得推荐此法。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起效时间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分娩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试验组(5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参照组(50例)未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比镇痛起效时间及效果,产程时间和会阴侧切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更短,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二产程时间略高于第一产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镇痛分娩中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镇痛起效迅速且效果更好,初期可使VAS评分显著降低,有助于缓解疼痛,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极其微弱,降低会阴侧切率,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 简介:摘要虽然硬膜外镇痛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但仍有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硬膜外镇痛会导致部分孕妇发热。硬膜外镇痛相关母体发热(epidural-related maternal fever,ERMF)与母婴不良结局相关,其机制尚未明确。文章主要通过对镇痛前妊娠与分娩的炎症状态、硬膜外镇痛操作、硬膜外镇痛的药物、镇痛后母体应激变化以及母体体温调节异常等方面介绍ERMF的机制,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探索ERMF的机制提供研究方向。

  • 标签: 发热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的剖腹产率、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89.42%。两组产妇的总满意率比较,χ2=6.646,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且可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分娩时间,从而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 针对性护理 产妇产程 分娩结局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以100例初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产程及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麻醉 初产妇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的剖腹产率、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98.08%,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89.42%。两组产妇的总满意率比较,χ2=6.646,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且可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分娩时间,从而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 针对性护理 产妇产程 分娩结局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硬膜外镇痛时间对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进至本院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且中转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所有产妇临床资料,基于不同剖宫产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两组,比对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基于约登最大指数确定硬膜外镇痛时间临界最佳值为9.53h,且以该数值为依据分为长程组和短程组,前者接受脊髓麻醉的风险低于后者,约为后者的2.816倍(P<0.05);长程组和短程组孕产妇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镇痛时间的延长会使硬膜外麻醉的失败风险增高,当硬膜外镇痛时间在9.53h以上的中转剖宫产孕妇,行脊髓麻醉的几率更高。

  • 标签: 硬膜外镇痛时间 中转剖宫产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8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0例采取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治疗能够使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镇痛和麻醉效果明显提升,使疼痛状况有效缓解。

  • 标签: 镇痛 术后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80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0例采取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治疗能够使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镇痛和麻醉效果明显提升,使疼痛状况有效缓解。

  • 标签: 镇痛 术后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疗效观察。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86例初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43例初产妇。对照组采用的自然分娩不主动进行镇痛措施,观察组做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无痛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观察两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观察组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情况,观察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只出现了一例宫内窘迫,总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并发症人数共计6人,总发生率为6%,观察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统计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不但镇痛效果明显,还可以缩短产妇的产程,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安全有用,效果显现。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初产妇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观察对象,抽取46例参与此次研究,研究时间范围:2022.02至2023.02,并将入院者依据抽签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的不同价值。结果 产程用时,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妇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术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然后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提出应对的策略。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的96例产妇,其中观察组的48例产妇,这些产妇是自愿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术,对照组的48例产妇为生理状况等条件相同,但没有进行分娩镇痛术。然后针对这两组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术后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