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病科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47例置管的病人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其PICC导管移位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对策干预。结果在147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中,其中共出现21例发生导管移位,8例滞留在外周静脉,13例误入颈内静脉。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体位不当、过度活动、固定不牢、情绪紧张等。结论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使临床中常出现的并发症,应加强护理对策干预,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防止出现移位。

  • 标签: PICC 留置导管移位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硬膜外镇痛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44例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242例行剖宫产术,2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均自愿同意镇痛,进一步评价患者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语言等级(VRS)来描绘镇痛后手术区域疼痛强度无痛及有点痛120例(49.18%)、轻微痛46例(18.85%)、明显痛52例(21.31%)、严重及剧烈疼痛26例(10.66%)。严重及剧烈疼痛中有4例镇痛泵被关闭,1例硬膜外导管折叠。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146例、较满意52例、不满意26例。除去5例因镇痛泵被关闭及导管折叠后镇痛有效率达91.21%。镇痛期出现下肢局部麻木34例(13.13%),发生在左下肢21例、右下肢10例、双下肢3例;既出现麻木又有肌力减退(ⅳ)2例;出现皮肤瘙痒1例;出现拔出硬膜外导管后有手、足异常放电感不能入睡1例。上述并发症均于镇痛后消失副作用给予对症及解释后消失。结论采用0.125%布比卡因配伍3.3μg/ml芬太尼以持续给液+病人自控给液(CSI+PCA)的模式于硬膜外间隙给药镇痛效果显著,镇痛期间患者心情轻松,可促进肠蠕动,加快术后进食、促进乳汁分泌,是剖宫产术后较好的镇痛方法;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镇痛效果 芬太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无镇痛药物干扰,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疼痛、并发症、异常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剖宫产率、并发症率、均显著优胜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疼痛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0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人数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于腰硬膜外的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取硬膜外持续麻醉的方法,观察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达到麻醉效果的时间,麻醉药用量,产妇肌肉松弛度和术后并发症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行第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能采取更小的麻醉剂量但是达到麻醉效果的时间短,肌肉松弛度更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第二次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患者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来分娩镇痛,对照组则不采用镇痛措施。结果在分娩活跃期上和第二产程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引导分娩率上,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镇痛效果,对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起到改善效果,促进剖宫产率降低且没有对母婴结局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连续硬膜外麻醉 效果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先行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再置入硬膜外导管。对照组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再注入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及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优于直接置管注入麻醉药,能减少利多卡因用量及麻醉达到T8、T10的时间。

  • 标签: 剖宫产术 利多卡因 硬膜外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中抽取72例作镇痛组研究对象,同期选取无镇痛要求的产妇72例作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①镇痛组产妇的无痛率、轻度疼痛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烈疼痛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镇痛组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镇痛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2组产后2h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肯定,可明显缩短产妇的产程,降低其剖宫产率,并减少其产后2h出血量,减少对新生儿的干扰,值得借鉴。

  • 标签: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 总产程时间 剖宫产率 产后2h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手术老年患者实施分组研究麻醉效果对比。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实现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硬膜外麻醉 常规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产科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56例剖宫产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传统镇痛模式)与研究组(自控镇痛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每组各28例。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泌乳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泌乳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泌乳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自控镇痛泵 硬膜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6例ICU危重患者,并对患者实施留置导管护理。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实施科学的、系统的留置导管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针对ICU留置导管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留置导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产妇30例临床连续硬膜外镇痛的麻醉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剖宫产中,麻醉开始至始儿娩出时间在30~45min,麻醉效果优7例,良21例,差2例。结论腰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是目前用于分娩镇痛的最有效和最佳方法。合理使用硬膜外阻滞不仅可以消除产妇的疼痛,还可以得到产妇的主动配合,避免母儿抑制。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