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是重症患者在ICU停留期间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生率为14%~50%。目前,联合应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文章描述了ICU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ICU睡眠障碍患者的不良影响、ICU重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ICU重症患者睡眠监测的方法、目前ICU睡眠障碍的治疗及进展。如何真正改善ICU重症患者睡眠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睡眠 睡眠质量 睡眠剥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应对措施,并对护理质量进行高效的评估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分析引发患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障碍 睡眠障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骨科患者在术后容易表现出睡眠障碍,这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影响到术后的恢复,甚至增加感染的几率,提升患者治疗的痛苦,本文主要就骨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睡眠障碍 骨科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睡眠特征,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问卷、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焦虑量表(GAD-7)、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进行情绪及睡眠的问卷调查,分析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睡眠特点。结果: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焦虑三组,三组比较,发现三组在匹兹堡睡眠总分、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抑郁四组,四组比较,发现四组在匹兹堡睡眠总分、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焦虑程度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中存在差异,焦虑情绪越重,睡眠障碍在上述差异中越明显。不同抑郁程度的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主观体验、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中存在差异,抑郁情绪越重,睡眠障碍在上述差异中越明显。

  • 标签: 青少年 情绪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针灸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焦虑症伴有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及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SQ评分无较大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PSQ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时给予针灸治疗,可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有助于睡眠质量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且不会有不良反应,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匹兹堡睡眠指数,调查患者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根据《中医诊断学》中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348例冠心病患者中,300例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其中轻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41例,中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08例,重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5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型、气血两虚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心火亢盛证患者数量分别为25/24/23/26/28/27/26/21/23/25/29/23例。结论: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不同,随着患者睡眠障碍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医证型能由实证转变为虚症。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开展睡分级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抽取86例脑梗死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以盲分法将其平均分成参比组(n=43,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43,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睡眠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低于参比组,SF-36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睡分级护理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患者对此模式更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睡眠障碍 睡眠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研究在睡眠障碍患者中实施持续人文护理,对患者提高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取2018年4月-2020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经数据分析,人文护理组在入睡时长和睡眠质量上均比常规护理组改善明显,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性。结论:在睡眠障碍患者中实施持续人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患者康复速率有良好促进的效果。

  • 标签: 持续人文护理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图特点。方法:本文选择对本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抑郁症是否会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其中五十个病例是有睡眠障碍患者,四十个病例是无睡眠障碍患者。为了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还需选择一组较为健康的患者将其进行对比。三组均需采取脑电图检查,后对患者的SDS、PSQI、脑电图参数进行记录。结果:在结果中可以看出存在睡眠障碍患者SDS和PSQI评分要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和健康组的数据,而无睡眠障碍患者在SDS、PSQI方面的评分要比健康组高,通过统计学比对,可以明确各个小组所得数据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分析得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时间方面整体时间均有所下降,并且睡眠潜伏期较长。

  • 标签: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 脑电图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护理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基本相同,在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保障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 睡眠障碍患者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芳香疗法的效果及对改善其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肿瘤患者均为我院在2021年1月~12月之间收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普通睡眠干预,其余3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加入芳香疗法。比较两组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睡眠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

  • 标签: 芳香疗法 老年肿瘤患者 睡眠障碍 改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效果。方法:收治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148例,常规组74例患者选用常规护理方案,对试验组7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以外加上综合护理方式,比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在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满意度评分方面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的应用性较好,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重症监护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观察该种方式治疗效果。方法:设置2019年2月--2022年1月为观察时间段,设置40例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睡眠治疗和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1)常规组和康复组睡眠质量评分对照中,常规组评分均高于康复组,(p

  • 标签: 老年脑梗死急性期 睡眠障碍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对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并比较其与单独耳穴埋籽护理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近两年内接诊的住院患者9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接受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和B组(仅接受耳穴埋籽护理),各包含45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各项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护理后,A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在A组为95.56%,B组为75.56%(p<0.05)。结论 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PSQI评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之下,单独耳穴埋籽护理的疗效较低。因此,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用于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中药足浴 耳穴埋籽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睡眠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防治睡眠障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鉴于此,本文通过概述睡眠障碍,进一步阐述睡眠障碍的心理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障碍 心理机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同时应用米氮平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睡眠障碍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成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在分析睡眠中成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情绪、身体原因、药物、睡眠环境等因素易导致抑郁症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缓解抑郁负性心理;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成因 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