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耳鸣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50例耳鸣患者及50例无耳鸣主诉的对照人群,对耳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起病情况、听力情况、全身疾病、伴随症状等进行调查,行耳内镜检查、听力评估及影像学检查,并使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评估耳鸣残疾水平,对全部研究对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50例耳鸣患者之中,有睡眠障碍表现38例(72%),平均PQSI得分10.64±4.89分;对照组有睡眠障碍者16例(32%),平均PQSI得分5.32±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QSI评分各项目除使用睡眠药物情况外,PQSI量表所涉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及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6个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睡眠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耳鸣的响度与睡眠障碍总分相关(P〈0.01)。对于耳鸡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睡眠障碍障碍总分是加重耳鸣严重程度相关因素(P〈0.01)。结论耳鸣患者易伴随睡眠障碍且二者相互影响,在耳鸣治疗中开展患者睡眠障碍治疗,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利于耳鸣康复。

  • 标签: 耳鸣 睡眠障碍 耳鸣残疾评估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瑜伽放松训练对睡眠障碍患者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睡眠障碍患者经过筛选分为对照组(抗抑郁、抗焦虑和安定类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在抗抑郁、抗焦虑和安定类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正念瑜伽放松训练,每次90分钟,3次/周,连续治疗4周),每组各22例。两组均在实验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和HAMA量表总分和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MD和HAMA量表总分和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瑜伽放松训练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的抑郁、焦虑和睡眠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正念瑜伽放松训练 瑜伽 正念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患者合并睡眠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唑酮治疗,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治疗前、后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用于焦虑状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曲唑酮 焦虑状态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6-7至2017-7共56例CCU患者。根据入院评估表以及自制调查问卷,对CCU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影响其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开展综合性分析,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后,心理因素护理有效率为87.88%,舒适变化护理有效率为83.33%,年龄因素的护理有效率为85.71%,环节因素的护理有效率为76.67%,结论睡眠护理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基础,而且对于CCU患者而言,充分、良好的睡眠质量利于提高病情康复,提升自身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护理人员对影响CCU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预防,充分保住其睡觉质量。

  • 标签: 睡眠障碍原因 CCU患者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于内科就诊治疗的10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4例实施针灸治疗,两周后观察、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是46.30%和77.78%,总有效率分别是81.48%和100.0%,两组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60例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0例肿瘤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其他60例无睡眠障碍患者,差异显著(P<0.05)。影响60例的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原因环境因素,生理病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结论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可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积极治疗以便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肿瘤内科 睡眠障碍 原因分析及对策
  • 简介:摘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长期缺乏睡眠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的患者来说,安静稳定的睡眠尤为重要。CCU患者由于本身身体的痛苦,过重的思想负担,长期卧床造成自我形象的改变,高额医疗费用等而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很容易造成入睡困难和睡眠紊乱1。患者睡眠量少以及睡眠节律紊乱往往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

  • 标签: 睡眠 环境 疾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治疗的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以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记录,研究组患者为接受护理的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对照组为未接受护理的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接受护理的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情况评分大于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小于7分的评分情况,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碍患者来说,采取相应的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质量,并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心律失常 睡眠障碍 心理护理跨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210例 肝硬化伴现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 110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信息并分析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评价患者睡眠障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进行护理干预, 两周末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1.干预组护理后的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健康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t =7.6;5.1;5.8,P< 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各指数( =8.2;6.5;7.3,P< 0.05); 2.两组患者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睡眠障碍有所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 标签: 肝硬化 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对其实施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1例患者入睡安稳,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佳,5例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夜尿减少,精神状态较好。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评判标准,随机选择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的区别,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并分析原因。结果肿瘤内科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PSQI分数相较对照组高,而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影响90例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环境因素有15例,生理病理因素20例,社会心理因素55例。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可以通过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症状护理等,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肿瘤内科 睡眠障碍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复苏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在手术复苏室内出现睡眠障碍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睡眠障碍类型,分析引发原因,制定预防性的护理对策。结果睡眠障碍主要类型为初入睡困难(31.0%)、频繁夜醒再入睡困难(55.2%);引发原因包含疼痛(43.7%)、体位不适(21.8%)、憋尿、腹胀等(9.2%)、心理因素(11.5%)、环境因素(13.8%)。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手术复苏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具体存在的因素积极干预,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促使患者良好的康复。

  • 标签: 手术复苏室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评定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睡眠总分及各个因子评分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睡眠效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本文选取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大小结果。结果护理组在出院后的日间活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安眠药服用情况七项指标大小分别是(0.86±0.17)分、(1.10±0.13)分、(0.49±0.17)分、(1.19±0.07)分、(1.28±1.00)分、(1.19±0.51)分以及(1.09±0.25)分,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缩短入睡时间,消除睡眠障碍,提升睡眠质量。

  • 标签: 肿瘤 放疗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的原因分析,并研究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风湿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有的患者睡眠质量均有问题,造成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有担心病情、其他患者的影响、疾病痛苦以及要在夜间服用药物等。结论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问题较大,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较多,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风湿内科住院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癫痫的发作类型、部位、时间及抗癫痫药的使用,严重影响着癫痫患者睡眠质量,与此同时,癫痫患者睡眠问题也能诱发癫痫发作,两者相互影响、紧密相关。

  • 标签: 癫痫 睡眠障碍 进展
  • 简介:从性别的角度讲,女性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因而,女性对于睡眠的感觉敏感度不同于男性。研究女性不同时期的睡眠障碍,对于促进女性睡眠健康有更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调查35-45岁之间女性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睡眠障碍越重,症状越多。疲劳、头晕、头疼、烦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者伴有月经失调者达48.3%,二者相关较高。结论:睡眠障碍伴随症状,与睡眠质量的优劣呈正相关。

  • 标签: 女性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2~2016.12该院92例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均为46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实施护理干预,研究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等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放疗后临床护理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睡眠障碍,提升睡眠质量,改善疾病预后,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肿瘤 放疗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