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艾克拜尔·阿布都外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克州845500
  • 简介: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及对咳嗽消失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添加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肺部湿啰音恢复时间、治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盐酸氨溴索;老年肺炎;咳嗽消失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确诊时间。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国际差距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共1 279例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首次就诊的症状(按照常见"胃癌报警症状":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乏力纳差等进行分类),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胃镜活检或者外科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及确诊因素。结果1 279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556例(43.47%)、饱胀、反酸、嗳气389例(30.42%);黑便、呕血、乏力205例(16.03%),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87例(6.80%),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42例(3.28%)。就诊时间平均为(1.25±0.55)个月,就诊时间与患者症状、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相关。确诊时间平均为(4.76±1.85)个月,确诊时间与患者就诊时间、首次就诊是否采用胃镜检查等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症状(OR=1.545,95% CI:1.341~1.781)、医疗费用支付途径(OR=1.939,95% CI:1.021~3.681)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危险因素。就医距离(OR=1.695,95% CI:1.509~1.989)、首次就医选择胃镜检查(OR=1.008,95% CI:1.049~1.124)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出现症状以腹痛、饱胀反酸嗳气、呕血黑便乏力为主,就诊和确诊时间较国外时间长,与患者对胃癌认识及胃镜检查意识、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因素相关。

  • 标签: 胃癌 症状 就诊 确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确诊时间。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国际差距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共1 279例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首次就诊的症状(按照常见"胃癌报警症状":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乏力纳差等进行分类),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胃镜活检或者外科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及确诊因素。结果1 279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556例(43.47%)、饱胀、反酸、嗳气389例(30.42%);黑便、呕血、乏力205例(16.03%),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87例(6.80%),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42例(3.28%)。就诊时间平均为(1.25±0.55)个月,就诊时间与患者症状、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相关。确诊时间平均为(4.76±1.85)个月,确诊时间与患者就诊时间、首次就诊是否采用胃镜检查等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症状(OR=1.545,95% CI:1.341~1.781)、医疗费用支付途径(OR=1.939,95% CI:1.021~3.681)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危险因素。就医距离(OR=1.695,95% CI:1.509~1.989)、首次就医选择胃镜检查(OR=1.008,95% CI:1.049~1.124)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出现症状以腹痛、饱胀反酸嗳气、呕血黑便乏力为主,就诊和确诊时间较国外时间长,与患者对胃癌认识及胃镜检查意识、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因素相关。

  • 标签: 胃癌 症状 就诊 确诊
  • 作者: 杜文秀 顾叶青 孟革 张卿 刘莉 武汉章 牛凯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科学学院,天津 301617,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营养与辐射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2,天津医科大学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 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科学学院,天津 3016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电子屏幕时间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2013- 2019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中6 932名正常体检的60岁以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自我报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网络成瘾程度、电脑/手机使用时间和电视使用时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根据SDS总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45分)和有抑郁症状组(≥45分)。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网络成瘾和电子屏幕时间与发生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没有网络成瘾者相比,以前有网络成瘾者、轻度网络成瘾者、中/重度网络成瘾者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的HR值(95%CI)分别为0.83(0.56~1.23)、1.20(1.03~1.41)、1.48(1.16~1.89)。网络成瘾与出现抑郁症状之间的线性关联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001);与使用电脑/手机0~h/d者相比,使用手机1~、3~、5~、>10 h/d者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的HR值(95%CI)分别为0.59(0.40~0.88)、0.58(0.40~0.85)、0.52(0.36~0.76)、0.69(0.45~1.05)。电脑/手机使用时间与随访期间出现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存在“U”形趋势(趋势性P<0.001);未调整和初步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每天不使用电视者相比,电视使用时间≥3 h/d者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症状的HR值(95%CI)分别为1.36(1.09~1.69)和1.34(1.07~1.68)。电视使用时间与出现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关联(趋势性P<0.001)。结论网络成瘾和电视使用时间与随访期间抑郁症状风险的增加有关,而电脑/手机使用时间与随访期间抑郁症状风险的降低有关。

  • 标签: 网络成瘾 电子屏幕时间 抑郁症状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PANSS评分、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改善其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时间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危险行为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症状和手术时间窗对血管内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42例急性B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其中12例为9~15分(轻中度),18例为6~8分(重度),12例为3~5分(特重度)。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窗),17例为0~6 h、16例为>6~9 h,9例为>9~24 h。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术后36 h内复查头颅CT,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其中0~2分生活可自理;4~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窗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血管成功再通38例(90.5%),其中35例为mTICI 3级,3例为2b级;血管未成功再通4例(9.5%),2例为mTICI 2a级,2例为mTICI 0级。住院期间3例(7.1%)患者死亡,其中2例术后呼吸、心跳骤停,考虑因脑干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2.4%)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1~4个月)。术后3个月,39例患者中,20例(51.3%)预后良好,其中17例生活可自理;19例(48.7%)预后不良,其中8例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术前症状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现特重度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39,95% CI:0.004~0.404,P=0.007)。结论初步推测急性BAO患者的术前症状为特重度,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差;而手术时间窗不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急性B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基底动脉 栓塞,治疗性 预后 时间窗
  • 作者: 丁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组,对照组采用予氨苄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以及大镜检转阴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菌性痢疾;头孢哌酮;氨苄西林;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在不同内分泌治疗时间的类更年期症状和生命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1—2017年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7例HR+乳腺癌患者,按内分泌治疗时间分为<12个月组、12~36个月组、>36个月组。应用改良Kupperman量表和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测量类更年期症状和生命质量。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不同用药时间及用药类型患者的类更年期症状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用药时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差异和类更年期症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167例乳腺癌患者的类更年期症状得分为(14.5±7.6)分,现患率为87.4%(146/167),以失眠率最高(73.7%, 123/167)。除失眠易激动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使用者以潮热症状最多(64.8%,79/122),芳香化酶抑制剂使用者以骨关节痛症状最多(62.2%,28/45)。患者的FACT-B总得分为(104.5±15.5)分,达标率高达89.8%(150/167),但各维度状况参差不齐,以社会家庭及功能维度达标率最低,分别为73.0%(122/167)和50.9%(85/167)。<12个月组、12~36个月组和>36个月组患者的Kupperman总分分别为(15.0±1.3)分、(14.0±6.9)分和(14.5±7.4)分;FACT-B总得分分别为(102.7±17.8)分、(105.0±12.9)分和(105.6±16.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服用SERM类药物期间类更年期症状对生命质量存在负向影响,<12个月组、12~36个月组和>36个月组患者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7、-0.30和-0.50,影响程度在12~36个月组中最小。结论HR+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家庭和功能恢复情况较差,应重点关注。类更年期症状在内分泌治疗期间普遍存在,应积极处理以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用药时间 类更年期症状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症状重现(PSR)是指脑卒中慢性期神经系统症状在毒性代谢因子环境下重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多由感染、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低钠血症等诱发。本文现围绕PS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现象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后症状重现 感染 苯二氮卓类药物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黄疸,瘙痒,排陶土样便2个月余"的患儿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基因分析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经熊去氧胆酸、考来烯胺、甲泼尼龙等治疗7个月,患儿肝功能恢复正常。儿童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临床较为罕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而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患者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不断发展,接受术前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后出现肝转移灶消失(DLM)者不在少数,而DLM的诊断及治疗在当前仍然是一个颇具挑战及争议的话题。本文对近年来关于DLM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与DLM出现的相关因素,包括肝转移灶大小及数量、化疗方案和周期及靶向治疗药物、肝转移发生的模式、Ras/Braf状态及原发灶部位。(2)DLM与真正完全缓解(病理完全缓解和持续性临床完全缓解)的关系,以及与病理完全缓解发生的相关预测因素。(3)DLM的临床评估:术前评估包括超声、CT、MRI、PET,术中评估则包括术中探查、术中超声和增强现实。(4)DLM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灶消失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双胎消失(vanishing twin,VT)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NIPT的VT孕妇164例,收集所有孕妇VT发生孕周、NIPT结果及采血时间、产前诊断结果以及妊娠结局等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4例中,6例NIPT阳性,而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均未见异常,NIPT假阳性率为3.7%(6/164),均足月分娩;4例孕中期引产,包括2例胎儿畸形和1例不明原因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均无异常,1例因胎膜早破发生难免流产,但拒绝行羊膜腔穿刺;余154例分娩(包括12例早产)均未发现异常表型。(2)VT发生孕周≤8周的NIPT假阳性率低于>8周[1.5%(2/134)与13.3%(4/30),χ2=6.68,P=0.010]。发生VT孕周与NIPT采血孕周的间隔时间≤8周组的假阳性率为6.9%(4/58),间隔时间>8周组的假阳性率为1.9%(2/1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231)。结论尽管VT孕妇中存在NIPT假阳性,但仍可以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NIPT筛查,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性产前诊断。VT发生的孕周越早,其NIPT假阳性率有下降趋势,但延长采样间隔时间是否降低假阳性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妊娠,双胎 游离核酸 假阳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消失综合征(VTS)存活儿围生期结局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北京市围生保健管理登记卡"中登记的155 560例单胎分娩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孕母是否为双胎妊娠,将VTS存活儿纳入研究组(n=381),单胎妊娠儿(以下简称为单胎儿)纳入对照组(n=155 179)。根据孕母受孕方式,将研究组与对照组胎儿进一步分为N研究亚组(n=187,自然受孕胎儿)与A研究亚组[n=194,采取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胎儿],以及N对照亚组(n=149 900,自然受孕胎儿)与A对照亚组(n=5 279,采取ART受孕胎儿)。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及其不同亚组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于胎龄儿、围生期死亡、出生缺陷等,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孕母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胎分娩儿围生期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KY-039-01)。结果①研究组、N研究亚组、A研究亚组新生儿出生胎龄<34周、<37周及出生体重<2 500 g、足月小于胎龄儿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N对照亚组、A对照亚组新生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N研究亚组与N对照亚组、A研究亚组与A对照亚组新生儿围生期死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新生儿孕母高龄(分娩年龄≥35岁)、首次妊娠、初产妇、ART受孕、不良孕产史、子宫异常史、孕前3个月至早孕期规律服用叶酸、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S存活儿发生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足月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是单胎儿的2.291倍(OR=2.291,95%CI:1.643~3.196,P<0.001),2.572倍(OR=2.572,95%CI:1.939~3.413,P<0.001),3.577倍(OR=3.577,95%CI:2.654~4.821,P<0.001)和4.178倍(OR=4.178,95%CI:2.445~7.140,P<0.001),但是围生期死亡风险与单胎儿比较,增加不显著(OR=1.589,95%CI:0.386~6.536,P=0.521)。结论本研究VTS存活儿与单胎儿的围生期死亡率基本相当,但是VTS存活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足月小于胎龄儿、出生缺陷风险及孕母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较单胎儿增高。早孕期超声发现VTS,并加强产前检查和胎儿畸形筛查,对于改善其母婴围生期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妊娠,双胎 双胎消失综合征 存活儿 围生期结局 危险性评估 先天畸形 婴儿,小于胎龄 婴儿,出生时低体重 婴儿,早产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麻的神经环路机制成为神经科学和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丘脑-皮质环路的结构及功能完整对意识维持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丘脑-皮质环路的神经解剖学特性、神经生理特性及其在全麻药物诱导的意识消失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理解全麻药物作用机制及意识产生和维持的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麻醉,全身 丘脑 大脑皮质 丘脑-皮质环路 意识消失
  • 简介:摘要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通常表现为抑郁的情绪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肝病患者发生情绪障碍的机制不明,可能与疾病类型、病因治疗、经济、社会支持、个人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慢性肝病患者情绪障碍可通过多种量表进行评估,通过非药物和药物治疗进行综合管理。现综述慢性肝病情绪障碍潜在的致病机制、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慢性肝病情绪障碍的重视,为其有效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 标签: 情感障碍 慢性肝病 抑郁 评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菌尿症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月12月30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87例尿微生物培养阳性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症状菌尿症组(192例)和有症状尿路感染组(95例),分析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血清降钙素原、尿白细胞计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结果287例患者共检出细菌323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8.92%、158/323)、肺炎克雷伯杆菌(7.12%、23/323)、屎肠球菌(12.07%、39/323)和粪肠球菌(4.64%、15/323)为主。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微生物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40.68% vs. 53.66%)、阴沟肠杆菌(9.32% vs. 3.41%)和屎肠球菌(18.64% vs. 8.29%)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 = 0.025,χ2 = 4.915、P = 0.027,χ2 = 7.559、P = 0.006)。287例患者尿微生物培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为46.20%(73/158)、51.27%(81/158)、55.70%(88/158)和57.59%(91/158)。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4.55%(18/33)、71.79%(28/39)、94.87%(37/39)、97.37%(37/38)、97.44%(38/39)和97.44%(38/39)。无症状菌尿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尿白细胞异常比例(57.81% vs. 87.37%)、尿白细胞计数中位数(35.70个/μl vs. 547.6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346、P < 0.001,Z = -9.246、P < 0.001)。ROC曲线显示两组患者尿白细胞的Cut-off值为261.34,95%CI为0.78~0.89。无症状组与有症状尿路感染组患者导管留置率(50.52% vs. 80.00%)、抗菌药物使用率(61.46% vs. 91.58%)以及使用天数中位数(4 d vs. 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067、P < 0.001,χ2 = 28.253、P < 0.001,Z = 7.110、P < 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尿白细胞数对无症状菌尿和有症状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无症状菌尿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 标签: 脑卒中 无症状菌尿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