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聚氨基甲酸酯有机溶剂耐酸耐高温防腐漆的制备由聚氨基甲酸酯有机溶剂粒子在单体或树脂溶液中的原位生成,聚氨基甲酸酯有机溶剂等可与溶解的氮氧化物迅速发生反应,更严格地讲应称作聚氨基甲酸酯有机溶剂复合耐酸耐高温防腐漆。

  • 标签: 溶剂 防腐 材料
  • 简介:在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属于2A级致癌物,一种天然产物。由于氨基甲酸形成路径各不相同,急需要做好检测以及控制工作,科学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含量,提高发酵食品安全性。因此,本文客观分析了氨基甲酸,探讨了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的检测方法与控制。

  • 标签: 发酵食品 氨基甲酸乙酯 检测 质控
  • 简介:2-(2-氧基氧基)-1-氯乙烷是合成卡维地洛的一个重要中间体,以2-(2-氧基氧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合成溶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1,1-二氯乙烷为溶剂,当原料氯化亚砜和乙醇配比为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转化率最高,达95.2%。

  • 标签: 卡维地洛 二氯亚砜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
  • 简介:摘要醋酸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和化学反应用溶剂,最大用途是生产醋酸乙烯单体(VAM),VAM可用以制造防护涂料、粘合剂和塑料。醋酸第二大也是增长最快的用途是制取精对苯二甲酸(PTA),其他用途是包括生产醋酐、醋酸丙/丁和醋酸乙。醋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在国际工业市场中的运用日渐广泛。本文主要针对醋酸生产醋酸工艺进行分析,实现甲醇、醋酸、醋酸三种产品间销售结构的优化。

  • 标签: 醋酸甲酯 醋酸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邻苯二甲酸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少量用于化妆品、涂料、香料的生产。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各类含邻苯二甲酸产品的广泛使用,邻苯二甲酸在土壤中均造成了不同程度污染。本文简要介绍了邻苯二甲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几种较成熟的修复技术。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 土壤 生物修复
  • 简介:3月29日,第九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评审通过31个新农药产品并予以公示。其中,河北兴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95%氨基嘧磺隆原药和3%氨基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将在我国首次获得登记,毒性均为低毒。制剂登记用于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茎叶喷雾,有效成分用药量为80~120毫升/亩。

  • 标签: 甲酰氨基 嘧磺隆 评审委员会 一年生杂草 农药产品 农药登记
  • 简介:摘要对苯二甲酸二辛,即DOTP,是一种在塑料制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增塑剂之一,在塑料制品的加工成型时加入可显著提高成品的柔韧性。虽然价值DOP,其在塑化性能上有较多不足,但是因其具有更加优越的物理性能,因此比DOP具有更加方阔的使用领域,不仅可以应用于耐温电缆料的制作,还能作为常见的增塑剂来应用。由于DOTP在应用上的极度广泛,塑料制品产业对其具有极高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对苯二甲酸二辛的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DOTP的生产过程中,酯化反应是最常用的生产技术,但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发展,传统的TPA法在回流工艺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是在对这种生产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改进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对苯二甲酸二辛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做出贡献。

  • 标签: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酯化反应 回流 改进
  • 简介:以3-吲哚甲酸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为原料合成3-甲基-1-苯基吡唑-5-基-1H-吲哚-3-甲酸(3),用IR、1HNMR、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为斜方晶系,Pbca空间群,a=1.09090(10)nm,b=1.61893(14)nm,c=1.81911(16)nm,α=β=γ=90.00°,V=3.2127(5)nm3,Z=8,dC=1.312g/cm3,μ=0.088mm-1,F(000)=1328.

  • 标签: 3-吲哚甲酸酯 吡唑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 作者: 李薇1 熊子成1 冯晓斌1 黄娴2 莫黄兵1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8-05-15
  • 出处:《科技中国》 2018年第5期
  • 机构:[摘要]为直接测定茶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本文建立了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净化、外标法定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SIM模式直接测定茶叶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性方程0.05-10.0mg/kg范围内,R2>0.997,检出限为0.01mg/kg;方法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1.3%-98.7%,相对标准偏差为1.3%-5.4%。茶叶样品中PAEs的含量测定结果除BBP未检出,其余PAEs均有检出;绿茶的ΣPAEs含量为9.33mg/kg,红茶的ΣPAEs含量为1.61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7%-10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5.7%,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建立的方法重现性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简单有效,可满足直接对茶叶中PAEs含量检测要求,为开展食品安全茶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简介:摘要亚磷酸三是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臭味,易燃。是一种重要的农药中间体,可适用于制造久效磷、敌敌畏、磷胺等一系列乙烯基磷酸酯类杀虫剂,同时也是制作新型有机磷阻燃剂的主要材料,用途广泛。但其本身特殊化学性质,同时受限于现有的生产工艺,导致在其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危害环境、危害生命的后果,并造成了成本的浪费、产品质量偏低的结果,因此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本文主要论述亚磷酸三生产工艺改进措施。

  • 标签: 亚磷酸三甲酯 生产工艺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卡前列栓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收归到本文研究范畴中,以产妇入院日期的单双将50例产妇分为2组,分别为其命名试验组、对比组,每组有患者25例,治疗方案分别为卡前列栓为主、缩宫素为主。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第三产程时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压指标。结果较之对比组,试验组患者产后出血量较少,第三产程时长较短,两项数据均优于对比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距不大,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出血的治疗上,卡前列栓相比缩宫素而言,产后出血量较少,第三产程时长较短,对产后出血治疗效果较优。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甲酯栓 孕产妇 临床效果
  • 简介:针对甲酸(H(CO)OCH2CH3)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动力学展开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在理论方面,首先通过量化计算得到了在M06-2x/ma-TZVP水平下准确的反应势能面,随后利用多结构-扭转(multi-stucturetorsionMS-T)方法对转动非谐效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非谐校正系数,最后基于传统过渡态理论并考虑Eckart隧穿效应获得了200~2000K温度范围的反应速率常数.在实验方面,开展了激波管实验来测定H(CO)OCH2CH3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探测OH自由基306.7nm的吸收线,并对反射激波后高温反应过程的OH浓度变化进行测量,从而获得了900~1321K温度范围的反应速率常数,并论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 标签: 甲酸乙酯 羟基自由基 激波管 激光吸收光谱 反应速率常数
  • 简介:摘要目的将卡前列栓治疗和缩宫素治疗联合应用于产后出血产妇中,观察和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用药不同区分和研究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入院且治疗的80例产后出血产妇数据,缩宫素治疗予以参照组产妇(n=40),卡前列栓治疗和缩宫素治疗联合予以实验组产妇(n=40),关注及研究2组产妇的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并发症合计数值。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低于参照组产妇数据,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合计数值低于参照组产妇数据。结论在产后出血产妇中采取卡前列栓治疗和缩宫素治疗联合方法展示较优的效果,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呈现一定的使用安全性。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栓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70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妇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35例使用卡前列栓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分娩成功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85.71%(P<0.05);实验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h、24h出血量为(6.58±2.89)min、(65.25±28.67)ml、(150.07±30.18)ml,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卡前列栓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引产成功率及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 预防产后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栓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栓联合缩宫素。观察两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2h、24h)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24h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12/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1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论采用卡前列栓联合缩宫素应用在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手术中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疤痕子宫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在层流扩散火焰燃烧器上探究掺混乙醇对生物柴油参比燃料丁酸火焰中碳烟颗粒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燃料路分别通入28.36mL/h的纯丁酸燃料以及27.59mL/h的乙醇-丁酸混合燃料,在氧化剂路通入14.8L/min的空气形成稳定的层流扩散火焰;利用热泳探针取样(thermophoreticsamplingparticlediagnostic,TSPD)和总体采样系统从不同高度火焰轴心处对碳烟颗粒样品进行采集;对碳烟颗粒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检测和拉曼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在掺混乙醇可以使火焰中的碳烟颗粒基本粒径减小,抑制了碳烟的表面生长;掺混乙醇使得颗粒物的ID/IG值增大,说明掺混乙醇会使碳烟颗粒结构更加无序化,即石墨化程度更低,更有利于被氧化。

  • 标签: 扩散火焰 丁酸甲酯 乙醇添加 TEM 拉曼光谱
  • 简介:目的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易引起其他严重妇科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醋酸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对子宫内膜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县人民医院2016-04-01-2017-04-01收治的13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克林霉素磷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醋酸羟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26。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35.29±5.38)pg/mL,低于对照组的(46.87±5.48)pg/mL,t=12.157,P<0.001;C反应蛋白为(1.59±1.23)mg/L,低于对照组的(5.82±1.75)mg/L,t=15.944,P<0.001;白细胞计数为(7.62±0.87)×10^9L^-1,低于对照组的(11.38±1.09)×109L-1,t=21.736,P<0.001;白介素6水平为(66.84±4.89)ng/L,低于对照组的(103.58±13.76)ng/L,t=20.284,P<0.001。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消失时间为(6.17±1.18)d,短于对照组的(8.66±1.23)d,t=11.778,P<0.001;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为(6.02±0.31)d,短于对照组的(8.64±0.35)d,t=45.179,P<0.001;腹痛消失时间为(5.01±0.48)d,短于对照组的(6.92±0.56)d,t=20.878,P<0.00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8.33±0.68)d,短于对照组的(12.01±0.75)d,t=29.307,P<0.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77%和1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5,P=0.593。结论醋酸羟孕酮联合克林霉素磷酸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好,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恢复,降低机体炎性反应。

  • 标签: 子宫内膜炎 醋酸甲羟孕酮 克林霉素磷酸酯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卡前列栓联合缩宫素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中选取130例进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进行观察,按照入院顺序将产妇分为两组,单独采取缩宫素治疗的产妇为对照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栓治疗的产妇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产妇预防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是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与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栓联合缩宫素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安全性高。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 瘢痕子宫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