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及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手术术后镇痛的适宜方式。方法行剖宫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E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IA组患者用静脉镇痛,TA组患者行双侧TAP阻滞,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20min、切皮后1h、术毕、术后24h及术后48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与EA组比较,IA组术后IL-6血浆含量增加,IL-10血浆含量减少;与IA组比较,TA组术后IL-6血浆含量减少,IL-10血浆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安全有效用于剖宫产,其中硬膜外镇痛及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效果更优,有利于维持炎症因子的平衡。

  • 标签: 术后镇痛 炎性因子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因子作为卒中后抑郁生物学机制的主要部分,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生成、HPA轴的活动及神经可塑性方面,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产生影响。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炎性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各类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1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34例,入选对象入选后分别接受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浓度检测。结果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存在明确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老年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 简介:摘要为观察聚肌胞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口腔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儿童疱疹口腔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则在传统方法治疗基础上给予聚肌胞合并转移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聚肌胞连用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口腔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疱疹性口炎 聚肌胞 转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平喘固本汤治疗慢性阻塞肺气肿(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喘固本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的80.88%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3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固本汤配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进行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平喘固本汤 COPD稳定期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一种血液净化的新技术,主要是通过间歇的血液透析治疗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采用无菌、无致热原的溶液配以生物相容高、通透高的滤器,能够消除潜在致因素、并且性刺激较小。重症胰腺(S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常可出现出血、坏死等性反应,死亡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血液净化对于重症胰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将人体内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清除,改善患者预后。故为探讨血滤对重症胰腺患者致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本次以此为探讨主题进行论述。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重症胰腺炎 致炎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其免疫、因子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HD+MMD组,另外随机抽取单纯冠心病患者、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随机分为CHD组、MMD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在治疗前后的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免疫、炎症因子指标发现,CHD+MMD组和CHD组的免疫、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对比治疗后发现,CHD+MMD组的免疫、炎症因子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免疫及炎症因子均有明显改变,且参与着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可通过组织细胞修复进行有效地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抑郁症 免疫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对早期急性肠梗阻患者因子的表达及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总体缓解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总体缓解时间分别为(7.14±2.41)d,(4.03±1.53)d,(3.98±2.00)d,(8.05±1.01)d和(13.21±7.23)d优于对照组为(11.84±3.25)d,(7.28±3.05)d,(5.51±1.76)d,(11.50±1.05)d和(21.01±10.62)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分别为(50.0±4.4)ng/mL和(49.8±5.4)ng/m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1±2.1)ng/mL和(56.2±4.8)ng/mL(P〈0.05)。结论: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早期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可降低急性肠梗阻患者因子的表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肠梗阻 炎性因子 总病程
  • 简介: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给药时机对腹腔镜下急性化脓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因子的影响,为预防及减轻急性化脓阑尾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化脓阑尾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急诊手术,芬太尼、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B组患者在术毕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观察指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阿托品及麻黄碱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A组术前分别为(7.84±2.80)、(8.12±2.97)、(47.11±12.93)ng·L-1、(0.97±0.30)mg·L-1,术后24h分别为(24.11±10.73)、(20.95±14.61)、(113.26±23.85)ng·L-1、(1.45±0.39)mg·L-1,B组术前分别为(7.91±2.45)、(8.04±3.05)、(44.72±13.65)ng·L-1、(0.99±0.37)mg·L-1,术后24h分别为(32.73±13.64)、(33.47±23.74)、(95.60±21.39)ng·L-1、(1.94±0.86)mg·L-1,两组术后24h时以上指标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时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IL-10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24h时VAS评分及24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急性化脓阑尾切除术患者帕瑞昔布钠在麻醉诱导前给药较术毕给药更有利于降低术后因子水平,提高抑因子浓度,用药时机对术后镇痛无影响。

  • 标签: 阑尾炎 药物时间疗法 帕瑞昔布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关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0例RA患者和48例非RA患者(其他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抗-CCP抗体、RF对RA敏感性分别为77.23%和79.21%,特异性分别为91.38%和75.86%;两者联合检测对R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8%和98.2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RF可大大提高RA的检出率,对早期类风湿关节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组。采用兔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急性肺栓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变化。结果栓塞后3小时,模型组TNF-α、IL-1β浓度(5.52±0.99ng/ml,183.06±30.43pg/ml)与对照组(2.16±0.63ng/ml,94.26±8.57pg/ml)、辛伐他汀干预组(4.20±0.88ng/ml,146.09±21.07p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1)。栓塞6小时两者浓度基本达基线水平。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后,血清TNF-α、IL-1β浓度升高;辛伐他汀可降低急性肺血栓栓塞血清TNF-α、IL-1β水平。

  • 标签: 动物模型 细胞因子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维生素D、因子、性激素的相关。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检查的正常妊娠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借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胰岛素、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探究维生素D、因子、性激素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25(OH)D3、LPS、雌激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可能参与抑制具体免疫性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而过高的雌激素也可能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维生素D 炎性因子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曲松结合激素雾化治疗对小儿肺炎患儿机体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儿细胞因子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细胞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给予头孢曲松结合激素雾化治疗后,患儿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 标签: 抗感染 激素雾化 小儿肺炎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因子的影响。方法我院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心率、血压,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期间心率、血压变化更为平稳,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h观察组患者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维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性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性反应、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方法选取COPD患者12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61例(急性组),稳定期64例(稳定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其中吸烟60例(吸烟对照组),非吸烟65例(非吸烟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吸烟指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IL)-6、ADAMTS-13、血管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吸烟指数逐渐下降[(54.0±25.5)、(40.8±18.3)、(29.5±15.3)年·支],而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逐渐递增[(41.5±14.9)%、(52.1±11.5)%、(82.2±12.4)%、(96.6±11.4)%,(48.9±11.1)%、(59.4±10.5)%、(76.3±7.6)%、(87.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稳定组、吸烟对照组和非吸烟对照组纤维蛋白原、CRP、IL-6、vWF逐渐下降[(3.9±1.3)、(3.1±1.0)、(2.5±0.8)、(2.0±0.7)g/L,(19.4±4.1)、(4.8±0.9)、(2.6±0.6)、(1.3±0.6)mg/L,(12.8±2.1)、(4.6±1.4)、(2.8±0.8)、(1.7±0.4)ng/L,(12.5±2.1)、(9.8±1.8)、(5.5±1.7)、(3.6±1.4)ng/L],而ADAMTS-13逐渐增高[(271.4±62.8)、(397.5±76.5)、(671.4±144.3)、(911.4±14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ADAMTS-13与纤维蛋白原、CRP、IL-6、vWF均呈负相关(r=-0.374、-0.032、-0.418、-0.683,P<0.05)。结论长期存在性反应可造成COPD患者的ADAMTS-13明显下降,而ADAMTS-13的降低又可导致vWF升高从而加重了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栓形成倾向 回顾性研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