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LH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LH患者CD4+T细胞明显下降,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明显减低。结论HLH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NK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失控在HL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LH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瘤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瘤,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报告1例幼年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1岁,全身散在丘疹3月。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面部及阴茎散在的淡褐色丘疹,米粒至绿豆大小,中央偶有点状结痂,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组织细胞,少许淋巴细胞,个别嗜酸性白细胞灶状浸润。免疫组化:CD68少许细胞(+),CD1a(+),S-100(+),Langrin少许细胞(+)。诊断: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 标签: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幼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巨大淋巴增生症的8例患者为观察组,以临床综合诊断或者经病理确诊但影像表现不典型的纵膈与肺门区团块病变1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肿块影像与强化扫描特点予以观察。结果8例LCD患者中,病灶位置1例在左肺门淋巴结,6例在纵膈,均属于透明血管型;其余1例在右肺门淋巴结,属于混合型。8例LCD患者的CT平扫表现是边界清晰,显示为结节与球形软组织密度影,1例患者病灶处可见片状、分支钙化,4例患者病灶处可见条状、斑片状、分支低密度影。强化扫描后,7例病灶透明血管型患者中,3例病灶处可见粗大滋养血管;1例病灶综合型患者影像呈现中度增强。与支气管腔内类癌相比,透明血管型患者的CT强化最大值明显较小;与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纵膈及肺门淋巴结结核、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相比,透明血管型患者的CT强化最大值明显较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特征显著,对LC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 标签: 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CT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患者进行疗效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120例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推拿治疗后,有95例(79.17%)患者痊愈,20例(16.67%)患者基本痊愈,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有5例(4.17%),总有效率95.8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推拿 治疗 乳腺增生
  • 简介:摘要讨论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日常保健及健康食谱

  • 标签: 乳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骨质增生汤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0例颈腰椎骨质增生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00)及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骨质增生汤治疗,科学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8.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3.04±0.65)分,低于对照组(4.10±0.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治疗中,抗骨质增生汤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腰椎 骨质增生 抗骨质增生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5-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术前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10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均为52例),分别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试验组)或者核素联合亚甲蓝(对照组)作为淋巴示踪剂对患者进行SLNB,术中根据冰冻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癌SLNB中检出率的差别。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两组患者间前哨淋巴结(SLN)和转移性SLN检出率及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试验组52例患者中,皮肤淋巴管荧光显影者49例(94.2%,49/52),SLN荧光显影者52例(100%,52/52),SLN检出率为100%(52/52),而对照组的检出率为96.2%(50/52)。试验组转移性SLN检出率为32.7%(1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8/52)(χ-2=4.27,P=0.039)。试验组共检出SLN190枚,中位数为3(2-4)枚,对照组共检出SLN158枚,中位数为2(1-4)枚,两组患者SLN检出数目相似(Z=-1.58,P=0.113)。试验组共检出转移性SLN26枚,中位数为0(0-1)枚,而对照组共检出转移性SLN9枚,中位数为0(0-0)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2)。结论在乳腺癌SLNB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法示踪,其SLN检出率与核素联合亚甲蓝双标法相当,且能提高转移性SLN的检出率,并可协助术者精准定位SLN的位置,降低手术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吲哚花青绿
  • 作者: 刘少甲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衡法的治疗理论其原理在于利用调气活血药物的作用,疏通气血,调节气机升降,平衡气血阴阳,改善机体内环境,使淤血去、血脉畅,改善局部及至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顺畅,使人体在新基础上达到阴阳平衡,从而广泛地治疗“久病”与“怪病”,有病可治,无病防病。本文就简要展开对衡法调理女性乳腺增生问题的探讨。
  • 简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益生菌有防癌作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因突变导致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癌的老鼠做实验,把它们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只接受抗炎症的"好"细菌,而第二组既接受"好"细菌也接受导致炎症的"坏"细菌。通常情况下,"好""坏"细菌在消化道中并存。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老鼠出现淋巴癌的速度比第二组慢一半,寿命比第二组长4倍,DNA受到的损坏以及炎症比第二组少。

  • 标签: 淋巴癌 洛杉矶分校 防癌作用 基因突变 DNA 速度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管瘤,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 标签: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部影像 淋巴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抗骨增生片联合骨肽片治疗骨质增生症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接收的骨质增生症患者166例,随机分为服用抗骨增生片的对照组患者83例,服用抗骨增生片联合骨肽片治疗的观察组患者83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一般51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8%;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一般47例,无效2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9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3~6个月后,并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预后效果良好。结论使用抗骨增生片联合骨肽片能够提高骨质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抗骨增生片 骨肽片 骨质增生症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瘤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同表现,为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肿大(浅表)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结果将淋巴瘤患者102例作为淋巴瘤组,将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6例作为反应性组,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反应性组大多为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L/S〉2;淋巴瘤组则大多表现为极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串珠状(或融合不规则状)、L/S〈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组淋巴结边界清,淋巴门多存在,主要见淋巴门型血流;淋巴瘤组患者肿大的淋巴结边界大多较整齐,淋巴门不可见,主要见边缘型血流。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颈部淋巴瘤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颈部淋巴瘤 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女性乳腺增生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女性乳腺增生的的患者92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两组,每组都包括46例。两组患者一律先进行乳腺增生常规治疗,参考组患者在治疗时配合传统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护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将以上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2.45%,高于参考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7.36%;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乳腺增生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幅度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女性乳腺增生 治疗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