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淋巴增生症又名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异常改变[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及上海瑞金医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2~68岁,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巨淋巴结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主因左耳背侧散发丘疹、结节半年,于2014年12月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耳背侧出现数个绿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搔抓后易出血。半年来结节渐增大、增多。局部无外伤、感染史。既往史:患者在皮损出现前曾出现心悸、大便次数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1个月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普萘洛尔、甲巯咪唑治疗3周后甲亢症状部分缓解,T3、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seabluehistiocytosis,SBH)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分化良好的组织细胞增生。1954年,Sawitsky等首先描述本病,其特点是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伴轻度紫癜,骨髓涂片中出现大量海蓝组织细胞[1]。SBH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海蓝组织细胞 骨髓 形态
  • 简介:1989年Gerald等~([1])首次报道了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esmallroundcelltumor,DSRCT),并于1991年正式命名,从2002年起国内陆续有个例报道~([2-8])。2015年4月我院收治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以“间断右上腹部胀痛7天”之主诉,于2015年4月27日入院。自诉右上腹部胀痛,无其他不适。入院查体: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 标签: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发病机制、诊治与转归。方法分析1例以全身多发骨骼受侵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收治1例女性患者,41岁。以全身多发性骨破坏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双侧锁骨上区及纵膈区肿大淋巴结,行右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切取活检并行免疫组化检查示CD1a(+++),S-100蛋白(++),Ki67(+>50%),Langerin(+),诊断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经CHOP方案化疗4周期疾病达部分缓解,行纵膈区姑息性外放疗。12个月后病情进展,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再行CHOP方案化疗,出现Ⅳ度骨髓抑制(WBC,PLT),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拟改为EPOCH方案二线化疗,但疗效亦不确切,家属及患者拒绝,予以最佳支持治疗至今。结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病因不明的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浸润和肉芽肿形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罕见,界于良恶性之间,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免疫组化染色已经成为LCH诊断的重要手段,瘤细胞表达CDla、S一100蛋白和CD68,CDl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诊断LCH最有用的标志物。目前尚无针对该病可靠的治疗方法,多系统受累患者的预后较差。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但LCH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个体化治疗很重要,多系统受累者需积极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如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依托泊甙和克拉屈滨),但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3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浸润阳性率显著高于为转移组(P<0.05)。结论D2-40标记物染色效果好,标记淋巴管特异性较强,是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淋巴管浸润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D2-40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ultrasoundelastography,RTE)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和42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患者分别进行RTE检测,并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获得弥散指数(LFindex值)。结果:健康体检志愿者组LFindex值为1.2176±0.8000,HT组LFindex值为2.4669±0.7100,用组间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2组间LFinde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E能反映HT患者甲状腺组织的弹性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组织弥散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1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1.4%,不良反应1.8%低于对照组8.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毒副作用非常小,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抗乳腺增生合剂 乳腺增生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Lymph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1~2cm)、B组(5cm≥d≥2cm)、C组(d〉5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Deconges-tive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治疗后下降量C组〉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 标签: 淋巴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治疗后使用乳腺钼靶片和远红外乳透,对患者的乳腺增生情况进行检查。结果经过推拿治疗之后,共有89名患者痊愈,5名患者基本痊愈,6名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治愈率为89%。治疗后经过,乳腺钼靶片,和远红外线乳透检查,所有患者的乳腺增生情况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推拿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式。

  • 标签: 推拿 乳腺增生 按摩
  • 简介:淋巴瘤都是恶性肿瘤吗过去在书籍文献中,我们往往在“淋巴瘤”的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淋巴瘤均为恶性,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恶性”。因此,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淋巴瘤”都是恶性肿瘤,无“良性淋巴瘤”的说法。

  • 标签: 淋巴瘤 知识问答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