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英汉语言的三个显着差异:一是简洁与复杂,二是抽象与具体,三是形合与意合。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这些显着差异,母语迁移常以负迁移的形式出现,这也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母语负迁移的心理理论基础上论述了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的表现形式,并指出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致错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母语 负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
  • 简介:"事件句"是汉语陈述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完整形式是"时间词语一处所词语-不及物动词+了-名词语",语法结构是"时间状语—处所状语—谓语—主语",句式意义是"某时某地发生了某个事件"。它是通过将主谓句的谓语提到主语前的方式形成的。对事件句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推动我国句式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特殊句式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事件句 存现句 隐现句
  • 简介:20世纪60年代,艾恺初涉浩瀚无边的文言文,那是成年的他第一次尝试学习汉语,但他很快发现,全凭自己闯的方法在学这门语言时行不通。

  • 标签: 汉语热 60年代 20世纪 学习汉语 文言文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使用和发展。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一般说来这种差异越大,翻译的难度也就越大。中英文这两种语言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之大,也就决定了译者所面临的困难。

  • 标签: 汉语 称呼语 英语 翻译 社会文化背景
  • 简介:本文封英、漠两种语言的词序追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词序的不同,是两个不同民族思维特点的反映。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产生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方式。不同特点的思维方式必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又是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封语言表达中的思维特点的探究,对于翻译、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英汉语 词序 思维
  • 简介:附加式是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因其能产性很高而被广泛使用。附加式汉语新词的产生是人的隐喻思维的结果。本文通过举例,从认知角度对附加式汉语新词的类词缀和语义两方面分别进行认知解读,旨在揭示这类新词的构建和语义理据,说明对附加式汉语新词的认知也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转喻等思维。

  • 标签: 附加式 类词缀 汉语新词 认知解读 隐喻 转喻
  • 简介:动词-论元关系是句子加工中句法一语义互动关系的重要方面。该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句子中动词同其核心论元之间的关系。但是汉语中却存在一种动词非核心论元提升到核心论元位置的施用结构。本文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汉语中的施用结构与典型的受事宾语结构在句子加工方面的差异。实验要求被试对汉语中的词组(含干扰性的假词组)进行判断。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在施用结构中发现了分布于双侧脑区的N400效应,与现有研究中论元类型和论元数目违反所导致的N400效应相类似。但与现有的动词-论元关系的ERP研究所不同的是:与典型的受事宾语结构相比,汉语施用结构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脑前部正波。这一波形在动词一论元关系加工研究中较为罕见,反映的是新提升论元与动词整合的困难以及汉语施用结构合格性检查的进行性特点,与汉语非受事论元认知研究中发现的转喻机制一致,反映了在汉语这种意合语言中语义(题元角色)在句法一语义界面中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持续脑前部正波 汉语施用结构 ERP 动词-论元关系 N400
  • 简介:汉语双宾句式在分类、结构层次和语义解读上均存在较大争议。根据汉语双宾句式动词的截取方式和截取顺序,本文指出汉语双宾句式可以分为“客体优先截取”、“受事优先截取”和“整体截取”三种双宾句式。这三种句式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事件结构类型,其中前两种为包含两个子事件的复杂事件,后一种为简单事件。

  • 标签: 截取 双宾句式 事件结构
  • 简介:在英语里有多少个汉语借词,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统计。至少在1997年出版的《牛津大词典增补本》(OxfordEnglishDictionaryAddi-tionsSeries)第三卷上,我又看到13个新增加的汉语借词(如果没有数错的话),第一次列入英国出版的词典中去,录此存照。在一本仅350

  • 标签: 探珠汉语 汉语借词 海探珠
  • 简介:汉语成语在翻译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汉语成语的本质属性、固有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其在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地保存原文中的异国情调,翻译中应该优先使用普通词语,并尽可能地少用成语。

  • 标签: 成语 翻译 内容 风格 异国情调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性文体'这个概念,并且尝试对当代英语和当代汉语的中性文体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作了初步界定,并指出现代散文、新闻特写和畅销书是中性文体的典型语篇表现形式。

  • 标签: 中性文体 历时界定 共时界定
  • 简介:本文讨论了汉语时政新词语的英译对应问题,提供了回译对应、等义对应、近义对应等可能封应的翻译方法,并讨论了冲突对应、假对应等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标签: 汉语时政新词语 翻译 对应
  • 简介:汉语自古以来就有利用词汇的重复达到声音和谐的特点。这些叠音词顺口入耳,易懂易记,生动有力,成为一种极赋生命力的汉语修辞手法。如勤勤恳恳,忠心耿耿为连叠音,而糊里糊涂,自作自受体现为单叠音,它们不仅强化了语意,而且增加了语言的音韵感染力。尽管叠音词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意译,换词等手

  • 标签: 叠音词 汉语 修辞手法 音韵特点 译文 翻译方法
  • 简介: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语调差别较大,大多数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特征干扰带来的大量的语言负迁移影响,给学习带来严重的阻碍。从语言迁移的视角对比研究英汉语调,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语言迁移 英汉语调 对比 英语语调教学实践
  • 简介:语言的功能之一是传递语义信息,而信息的传递会产生羡余。该研究以信息论与语言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语言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羡余信息进行了多维分析,认为羡余信息可以分为描述性信息社、社会性信息、表达性信息这三种羡余信息的不同配置产生了不同语言文本的交流特殊性。该研究对翻译、特殊语境下语言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英汉 语义 羡余 信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汉语“心”和英语“heart”的语义范畴的转移比较,揭示不同语言系统中人类相似的认知过程:人们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的隐喻化去理解抽象的情感、心理、思维等,语言原始形态在不断理解和认识世界中产生新的语义。

  • 标签: 隐喻 范畴转移 认知
  • 简介:本文调查中国学生在处理拒绝型言语行为所出现的文化迁移及其诱因。调查采用书面数据收集法分别对中英受试者的回答就语义结构的选择、语篇的长度及语义结构的内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文化迁移现象确实存在。另外,通过访谈发现,中国学生的传统社会心理意识、社会制度及政治因素、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导致文化迁移的诱因。

  • 标签: 拒绝 言语行为 文化迁移 诱因
  • 简介:本文根据行为主义语言迁移论与语言对比分析假设理论,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语音的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语音的差别类型,并根据差别类型调查分析了汉语语言迁移与英语语音难度的关系.

  • 标签: 英语 语音学 汉语 音素 行为主义语言迁移 类别类型
  • 简介:语言对比研究的关键是比较视角的确定,以英语和汉语为案例,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内涵以及对比研究方法论的特征,同时提出了一个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的新范畴:"语言文化"。

  • 标签: 语言 文化 语言文化 对比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