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引领学生感知汉字起源,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引导其善学、乐学汉字,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探寻的道路。

  • 标签: 汉字起源 善学 乐学 语文本真
  • 简介:水文起源及其与汉字的关系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294个水字与其相对应的汉字各历史阶段字形(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进行结构对比分析,并结合部分水字进行语义考察,初步认为水文创制年代最早应是在隶书之后,其文字字形一部分是借鉴汉字隶书以后的字形,另一部分则是水族先民因地制宜创造而来.

  • 标签: 水文 汉字 比较
  • 简介: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么?一种说法是儒家文化,或者说是稻米文化,或者说是重食的文化……我个人则愿意说,中国文化是汉字文化。

  • 标签: 汉字文化 中国文化 儒家文化
  • 简介:“子”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子”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上部是头,左右是两臂,两腿则是被裹在一起的样子,所以,古代“子”的本义就是“婴儿”。凡是由“子”组成的汉字,大部分都与小孩儿有关。比如.“孟”的金文,就像一个容器里有一个婴儿,表示给初生婴儿洗澡。所以“孟”的本义是“始”,引申为“长”,排行第一。古人称呼兄弟长幼,便以“孟、仲、叔、季”为序,“孟兄”就是长兄。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也可称作“孟”,如“孟春”就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一月。

  • 标签: 汉字 课堂 “子” 象形字 甲骨文 婴儿
  • 简介:真正意义上的佛陀形象,并非随着佛陀的灭度而产生,乃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酝酿准备阶段。印度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先后因为战争的争夺而活跃着多种文明--首先是作为古代印度十六列国之一,公元前六世纪为波斯帝国侵占,又于公元前326年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公元前305年孔雀王朝将其夺回并开始传播佛教。后于公元前190年又为巴特科里亚希腊人征服,此后争夺始终没有停止,饱受战乱之苦的犍陀罗地区也是各种古老文明的交汇、融合之地。

  • 标签: 起源 佛像 亚历山大大帝 古代印度 公元前 波斯帝国
  • 简介:文章从信息学的角度,讨论了汉字信息密度对汉字快速阅读、意象思维的加强之影响。力求从新的视角研究探索汉字的传播。

  • 标签: 汉字信息密度 快速阅读 意象思维
  • 简介:题目:下面算式中的“暑假真快乐”分别代表5个连续的整数,它们各是多少?暑+假+真+快+乐=100[分析与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整数;什么是连续的整数。像1、2、3、4、5……11、12、13、14、15……21、22、23、24、25……100、101、102、103、104、105……这些数都是整数;其中,三个以上按顺序连着的就是连续的整数,如:3、4、5是三个连续的整数;17、18、19、20、21是五个连续的整数。

  • 标签: 小学生 数学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汉字真是奇妙,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就连字中的一点也有它的故事。瞧,“鸟”字的点表示乌的眼睛,“乌鸦”全身是黑的,看不出眼睛,所以“鸟”字没有一点;“雨”字的点表示雨点撒落;“羊”字的点像两只羊角;“兔”字的点表示短短的兔尾巴……

  • 标签: 故事 汉字 “羊”字 “鸟” “雨” 眼睛
  • 简介: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非物质文化之一,们的是一种华夏精神,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精华。已成为我们骄傲的文明成果。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带给我探索汉字的历史和内涵,就如同重游故地,

  • 标签: 汉字 发展 文化 影响
  • 简介:今天晚上,妈妈给我的"读书量统计表"签字。我一看,发现妈妈写的"书"字的右上角少了一点。于是,我指着"书"字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能随便把‘书’字上的那一点省略掉呢?"妈妈不好意思地拿起笔……小朋友们,你们写"书"字的时候可不要犯和我妈妈一样的错误哦!"书"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标签: 演变 汉字 妈妈 统计表 读书量 小朋友
  • 简介:汉字作为韩国语言文字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其影响力不言自明。然而汉字被广泛地使用,同其自身的科学性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汉字的形态特点、语音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了汉字对韩国语汉字词的影响。进而阐明了汉字在韩国语中的重要性。

  • 标签: 汉字的特点 韩国语 汉字词
  • 简介:数学除了记数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形和形的相互关系,表示两个图形全等的“≌”就是其中一个符号.

  • 标签: 数学符号 起源 记数
  • 简介:由于中原地区缺少类似觯形陶器的发现,铜觯的起源问题一直无人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山东史前大汶口到龙山文化以及太湖地区夏商时期马桥文化陶觯的梳理,为铜觯朔源。认为铜觯直接起源于史前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觯,并在夏商时期的太湖地区马桥文化继续发展,直到最早铜觯在殷墟一期的出现。同时,以铜觯为主要例证,讨论陶器与铜器的相互关系。

  • 标签: 铜觯 起源 大汶口文化陶觯 山东龙山文化陶觯 马桥文化陶觯 关系
  • 简介:关于艺术起源存在比较权威的六种假说,然而这六种假说无一对艺术的真正起源给出明确的解答。这归因于六种学说均未对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科学的类别划分。在六种假说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关于艺术的分类方法——依据艺术源动力的不同,将艺术划分为两个大类,即表达艺术和美学艺术,可为进一步研究艺术的真正起源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艺术起源 假说 艺术源动力 表达艺术 美学艺术
  • 简介:关于戏曲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具影响力者乃歌舞说。然而,此说不实。本文以古汉字中“戏”“剧”二字为据,以训诂、考释之方法,对此问题重做解析,希冀能还戏曲起源之本来面目。

  • 标签: 戏曲起源 戏剧训诂 字义考释
  • 简介:分析《说文?叙》对"象"的阐释和运用,可挖掘出"客观物象——主观取象——汉字形象"这一早期汉字的生成机制。汉字形象要完成记录词义的功能,还要经历象中取意的转化。对汉字之"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生成机制和汉字记词功能的认识,也有助于加深对"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之"象"的理解。

  • 标签: 汉字 六书
  • 简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几千年绵延发展,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对东亚、东南亚文化圈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 标签: 汉字文化 传承文化 品味 中国文化 文字符号 中华民族
  • 简介:这年头出版的书,能让人拿在手中摩挲把玩的,越来越少,《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后文简称:《澄衷字课》)肯定算一本。此书为晚清刘树屏主编,1901年初版,是当年民国小学堂的通行教材。新版的《澄衷字课》影印线装,最大程度重现了原书的气息、风貌,实为出版者一大善举。

  • 标签: 汉字 出版者 学堂 简称 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