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间接复位技术相对于较早期的开放复位技术具有能够提高骨愈合率及减少骨的优势,我们对以间接复位治疗股骨干假周围骨折的结果进行了研究。方法:连续对50例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周围骨折(VancourvrB1型)进行治疗,根据病例记录包括切开复位、间接复位、外侧单钢板固定且不行同种异体或其他骨。4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时间短,对其余41例(平均年龄72岁)进行了平均24个月的随访,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骨折平均12周(7~23周)愈合,对位满意。1例有1根钢丝断裂,2例有1枚螺钉断裂,骨折最终愈合且无明显的内置物松动和对位不良。1例发生围手术期深部感染。41例中30例行走功能恢复到骨折前的状态。结论:结果证实间接复位骨膜外侧单钢板固定且不进行骨的方法对于稳定的股骨干髓内假周围骨折的疗效是应该肯定的。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假体周围 周围骨折 固定植
  • 简介:种植周围炎会造成种植周围骨组织丧失,甚至可能导致种植松动脱落,是种植失败的重要因素。其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不良修复设计、咬合创伤等,并受邻牙牙周和根尖周状况、手术技术及全身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从种植适应症的选择、种植手术、种植修复和术后维护4个方面就如何预防种植周围炎进行综述。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炎 预防
  • 简介:种植周围炎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常常导致支持骨组织的丧失。种植周围炎需要立即治疗,但是我们依然缺乏证据支持那些最有效的医疗介入方法。如果患者患有种植周围黏膜炎、手术禁忌证或者拒绝更为合适的治疗,这时就需要选择非手术牙周治疗。种植周围组织缺损状态决定了治疗的方法.也为相关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本文推荐的治疗方案都源于临床经验.能提供有利的指导。

  • 标签: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种植体周围炎 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证 炎性疾病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就髋关节假周围骨折治疗策略进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8例髋关节假周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温哥华分型包括A型、C型各4例、B型10例,并采取不同治疗策略,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A型患者4例仅接受单纯钢丝固定,其余10例B型和4例C型患者均接受了自体髂骨骨治疗;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其骨折端完全愈合,未出现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髋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螺钉稳定、钢板无折断,假部位稳定无松动。结论:髋关节假置换术(THA)后容易出现假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合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分型并制定相应治疗策略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温哥华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29、-3.097、-3.134,均P<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50±2.91)分和(86.67±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P< 0.001)。末次随访时,除1例骨折未愈合和1例再手术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为83.3%(10/12)。术后1例伤口浅表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而愈合;1例出现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予局部换药切口愈合。结论MIPO技术结合NCB.P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短髓内钉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按下植物凋落的暂停键,寻找植物的最美一刻。施一点儿咒语,将“最美”留在手边。

  • 标签: 暂停键 植物 图片 时间
  • 简介:扁桃周围脓肿(peritomillarabscess,PTA)是耳鼻咽喉科急性疾病之一。该病为急性扁桃炎的局部并发症,是严重的咽深部感染性疾病。国外报道每年大约有0.03‰人发病。扁桃周围感染可穿过其被膜侵入周围疏松结缔组织间隙;早期炎症浸润阶段为扁桃周围炎,以后被膜与咽上缩肌之间积脓,称扁桃周围脓肿。致病菌多为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或合并厌氧菌感染。我科共收治52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手术摘除 深部感染性疾病 耳鼻咽喉科 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周围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假周围骨折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骨折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股骨假周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均愈合,愈合率为100%,且骨折固定确切,未出现骨折片移位现象,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针对不同的股骨假周围骨折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关节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3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扁桃周围脓肿治疗方法。方法对3位慢性扁桃周围脓肿患者行扁桃切除术,扁桃周围组织严重粘连不易剥离,采用扁桃部分切除。结果3例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扁桃周围脓肿未再复发。结论扁桃周围脓肿应尽早切除扁桃,如果扁桃周围脓肿转为慢性,扁桃周围发生严重粘连不易剥离,切除扁桃上极能预防扁桃周围脓肿复发。

  • 标签: 扁桃体 慢性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切除
  • 简介:引言假周围感染一直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周围感染仍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左右5,60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

  • 标签: 假体周围感染 全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诊断 并发症
  • 作者: 曾文奕 杜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55,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55
  • 简介:摘要逆行性周炎(retrograde peri-implantitis,RPI)是一种较少见的种植修复治疗生物学并发症,近年有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RPI的特征为种植植入后尖端出现骨缺损,而冠方骨结合正常。由于RPI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指征,若种植修复治疗术后未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较易发生漏诊,继而延误治疗时机且影响远期疗效。RPI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邻牙根尖周病损、种植位点残留细菌及种植尖端污染等,治疗方法则根据病变来源和严重程度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关于RPI的诊断分类、病因病理以及预防治疗,为今后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植体周炎 根尖周病 诊断 分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骨融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螺钉无折断、松动,椎间骨融合良好,融合率为96.3%,无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根据JOA评分系统,优1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2.5%。讨论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骨融合术,可以充分减压并且保持脊柱稳定。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 目前,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随着种植材料和种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牙种植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骨支持种植牙冠承受咬合压力 ; 但种植如何在口腔内长期行使功能值得关注,其中种植周围病的发生是影响种植义齿远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种植周围病的研究进行一综述,详细对种植周围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种植医生预防种植周围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病 危险因素 牙种植体
  • 简介:甲硝唑灌洗治疗扁桃周围脓肿65例,则患者扁桃炎后细菌及炎症产物向扁桃周围间隙扩散致扁桃周围脓肿,穿刺灌洗扁桃脓肿  扁桃周围脓肿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

  • 标签: 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 治疗扁桃体
  • 简介:要想在美观区域内获得维妙维肖的种植修复,过度重建(overbuilding)缺牙部位组织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先天性的牙缺失,缺牙区可能发育不足。而拔牙和外伤可能引起牙槽嵴的缺损。过度重建的目的旨在为修复我行我素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从而使该区域可以被塑形为理想的牙龈外形。文中结合数例病例对在美观区域内保存及过度重建缺牙部位组织的外科和正畸方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美观区域 种植体 软组织处理
  • 作者: 李植 邢少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8-26
  • 出处:《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 机构:河北省深州市医院 河北 深州 053800
  • 简介:摘要: 目前,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随着种植材料和种植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牙种植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骨支持种植牙冠承受咬合压力 ; 但种植如何在口腔内长期行使功能值得关注,其中种植周围病的发生是影响种植义齿远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种植周围病的研究进行一综述,详细对种植周围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种植医生预防种植周围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种植体周围病 危险因素 牙种植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Rorabeck Ⅱ型股骨远端假周围骨折(PDF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3例伴严重骨质疏松(T值≤-2.5 SD)的初次TKA术后Rorabeck Ⅱ型PDF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65~85岁[(75.2±6.5)岁]。患者均行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骨术。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规范的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2个月[(43.2±19.9)个月]。手术时间为90~135 min[(103.8±1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150.0±45.6)ml]。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14.6±7.8)°、(90.4±8.0)°、(97.3±4.8)°、(98.1±6.3)°(P均<0.05)。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2.2)分、(84.6±2.9)分、(87.3±3.3)分(P均<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T值分别为(-3.8±0.6)SD、(-3.4±0.6)、(-2.9±0.6)SD(P均<0.05)。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行二次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骨术后骨折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口服利伐沙班片后均治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轻度屈伸受限,经股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及功能康复后改善。结论对于TKA术后RorabeckⅡ型PDFF,采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骨密度显著提高。

  • 标签: 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骨折固定术,内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行椎成形术后周围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因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而行椎成形术的患者149例(189椎),统计新发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和发生时间,分析初始骨折椎与新发骨折的解剖分布关系及性别、年龄、初始骨折数量、骨折程度、骨水泥用量、椎间盘水泥渗漏是否是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有13例(24椎)发生新发骨折,58.3%的新发骨折出现在PVP术后3个月内,9个新发骨折发生在相邻椎.初始骨折椎部位与新发骨折的解剖分布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初始存在多发的骨折椎,新发椎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RR=3.596,95%CI:1.84-7.04,P=0.000).性别、年龄、骨折程度、骨水泥量和椎间盘水泥渗漏不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PVP术后新发椎骨折发生率是8.7%,其中一半新发骨折位于相邻椎.初始存在多发的骨折椎是PVP后周围新发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