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在传统中医学属“黄疸”范畴。对于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以全身皮肤发黄、目 、小便为主症,《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 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五类。

  • 标签: 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黄疸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术或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我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18例因恶性梗阻黄疸接受PTCD或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的患者,对其行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管道护理、皮肤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 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CD或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好转,均带管出院。 结论 对因恶性梗阻黄疸行PTCD或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全面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带管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后期治疗的信心。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 胆道支架植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梗阻胆囊炎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梗阻胆囊炎患者100例为对象,按手术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比较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发生率为4.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性梗阻性胆囊炎 早期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观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手术期间对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所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内接诊的174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患者,实施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研究组)。结果:通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得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对照组则相对较差,P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应用腔内泌尿技术开展结石梗阻肾积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共计108位结石梗阻肾肌瘤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治疗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疗效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患者中,104位患者全部一次取净结实的方式,2位患者会放置J管进行引流,在稳定之后会开展碎石治疗并且进行取石治愈,2两位患者结石未取尽,两周之内应用体外震波碎石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治愈。结论:腔内泌尿技术在应用中对于结石梗阻患者而言,会使一次取净率得以提升,具有更为高效、安全且便捷的特点,其创伤较小,需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结石梗阻性肾积脓 腔内泌尿技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对Sprague-Dawley(SD)大鼠梗阻黄疸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SPF级,6~8周龄,200~300 g,分为5组:假手术组(单纯游离胆总管,不结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胆总管结扎(OJ)组(游离胆总管,并双重丝线结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OJ+3-甲基腺嘌呤(3-MA)组、OJ+雷帕霉素(Rapamycin)组和OJ+3-MA+VX-765组,每组7只。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自噬相关蛋白Atg5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水平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通路。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染色,OJ组自噬相关蛋白Atg5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增加[(5.0±1.0)比(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OJ组自噬活性增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p-65及炎症因子IL-18水平升高,同时内质网发生应激并诱导其相关凋亡。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与OJ组比较,OJ+3-MA组中Caspase-1/p-65蛋白水平及炎症因子IL-18水平增加,同时肝损伤加重;而应用自噬激动剂Rapamycin后,与OJ组比较,OJ+Rapamycin组中Caspase-1/p-65蛋白水平及炎症因子IL-18水平下降,同时肝损伤减轻。应用Caspase-1特异性阻断剂VX-765后,与OJ+3-MA组比较,OJ+3-MA+VX-765组中Caspase-1/p-65蛋白水平及炎症因子IL-18水平下降,同时肝损伤减轻。结论胆总管结扎后,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及激活自噬。活化的自噬减轻SD大鼠梗阻黄疸肝损伤,可能与抑制Caspase-1/p-65炎症通路相关。

  • 标签: 自噬 黄疸,阻塞性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估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有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提取。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利用RevMan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37例,对照组582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对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2(2.31~8.46)、11.62(5.22~25.84)、8.39(5.17~13.641)、8.07(1.86~34.98),“年龄≥60岁”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存在争议。结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和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对于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胆系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PTCD 术后胆系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择取2020年某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上尿路梗阻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患者各49例。A组患者予以经皮肾镜碎石手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雌激素受体β(ERβ)的Rsa I(rs1256049)和Alu I(rs4986938)位点基因多态与非梗阻无精子症(NOA)的相关。方法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关于ERβ与NOA的相关文献,其中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国内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利用STATA 12.0软件计算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其相关,并进行异质、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702例,对照组1 323例。对于Rsa I(rs1256049)基因位点,G vs. A(OR=0.580,95%CI:0.380~0.900)、GG vs. AG+AA(OR=0.560,95%CI:0.360~0.860)、GG vs. AG(OR=0.569,95%CI:0.374~0.894)三种模型结果均与NOA具有明显的相关(均P<0.05),提示G等位基因是NOA的保护因素,A等位基因可增加NOA风险,GG和GA基因型可降低NOA的风险。Alu I(rs4986938)基因多态与NOA均无相关(均P>0.05)。结论Rsa I(rs1256049)基因位点多态与NOA具有明显的相关,其中A等位基因可增加NOA风险,而Alu I(rs4986938)基因位点多态与NOA无相关

  • 标签: 无精子症 雌激素受体β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黄疸(MOJ)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模型预测。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三六三医院就诊的ERCP治疗的MOJ患者30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胰胆管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依据随访患者ERCP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47)和对照组(n=25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血小板数量、是否具有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结石数量、术中出血、胰腺癌、胆管癌、结石直径大、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手术预切开的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RCP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患者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小板数量、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结石数量、术中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有胰腺癌、胆管癌、结石直径大、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手术预切开的百分率分别为12.77%、17.02%、19.15%、51.06%、59.57%、14.89%,对照组的百分率分别为3.92%、5.10%、9.02%、19.22%、17.65%、5.8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术后是否出血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胰腺癌(OR=1.838,95%CI:1.524~4.613,P=0.041)、胆管癌(OR=2.548,95%CI:1.870~5.116,P=0.015)、结石嵌顿(OR=3.078,95%CI:2.374~6.012,P<0.001)、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1.140,95%CI:1.045~1.628,P<0.001)、手术预切开(OR=1.640,95%CI:1.321~1.928,P<0.001)是MOJ患者ERCP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的预测能力最大;结石嵌顿和胆管癌的预测能力次之,且相互间无太大差别;胰腺癌、结石直径、预切开对MOJ患者ERCP术后出血的预测能力较小。胰腺癌、胆管癌、结石直径大、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憩室、预切开的积分分别为42、63、28、65、76、34分,总分308分对应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为61.6%,总体而言,列线图预测效能良好。采用Harrell concordance index分析法和ROC曲线对模型区分度进行评价,C-index计算结果为0.826(95%CI:0.771~0.847),ROC曲线AUC为0.843(95%CI:0.801~0.884),ROC预测值和C-index计算结果较为接近,模型区分度应用于本次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Calibration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MOJ患者ERCP术后出血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结论ERCP对大多数MOJ患者安全可行,但对于患有胰腺癌、胆管癌、结石直径较大、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的患者,应谨慎操作,且要避免手术预切开的情况,以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另外,列线图模型预测MOJ患者ERCP术后出血的预测能力较强,临床研究中值得借鉴。

  • 标签: 黄疸,阻塞性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出血 恶性梗阻性黄疸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3种治疗方案对完全梗阻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结直肠梗阻、病理证实为腺癌、影像学评估可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者;排除多发结直肠癌、拒绝手术和合并腹膜炎或者肠梗阻支架置入前存在肠穿孔者。研究共纳入89例完全梗阻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30例)、支架-手术组(34例)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5例)。通过病理切片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评估并比较3组间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包括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癌结节、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肿瘤细胞比例等)及生物分子标志物(包括CD34、Ki67、Bcl-2、MMP-9、HiF-α)的差异。病理学评价根据标本内有无定性评价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和癌结节等病理特征。标本病理特征评价标准:根据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以及肿瘤细胞所占视野比例进行半定量的分级评估,分为:0级:标本内未见;1级:比例为0~25%;2级:比例为25%~50%;3级:比例为50%~75%;4级:比例为75%~100%。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标准:根据阳性免疫细胞所占视野范围及细胞免疫强度进行评估。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分为:0分:标本内未见;1分:比例为0~25%;2分:比例为25%~50%;3分:比例为50%~75%;4分:比例为75%~100%。将细胞免疫强度分为无(0分)、微弱(1分)、中等(2分)和强(3分)。再将两者相乘得到0~12的总分,综合评价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定义为:阴性(0级):0分;弱阳性(1级):1~3分;中等阳性(2级):4~6分;强阳性(3级):7~9分;极强阳性(4级):10~12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肿瘤T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切除的肿瘤标本异物巨细胞、炎浸润和黏液湖形成等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分别为56.6%(17/30)、44.1%(15/34)和20.0%(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28),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38);周围神经浸润率分别为55.3%(16/30)、41.2%(14/34)和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P=0.021),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周围神经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32);坏死分级分别为2(1,2)级、2(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090,P=0.00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急诊手术组比较,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坏死分级更高(均P<0.05);脓肿分级分别为2(1,2)级、3(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84,P=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急诊手术组的脓肿分级明显低于支架-手术组(P=0.037);纤维化分级分别为2(1,3)级、3(2,3)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78,P=0.00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纤维化均高于急诊手术组(均P<0.05);肿瘤细胞比例分级分别为4(3,4)级、4(3,4)级和3(2,4)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94,P=0.01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肿瘤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P=0.012);CD34分级分别为2(2,3)级、3(2,4)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786,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组CD34高于急诊手术组(P=0.005)。结论支架置入可能增加梗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风险。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治疗模式促进了肿瘤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减少了肿瘤细胞比例、脉管浸润和周围神经浸润,可能有助于改善支架置入后完全梗阻结直肠癌的局部肿瘤浸润及远处转移。

  • 标签: 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 肠梗阻支架 新辅助化疗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无精子症患者初次输精管道显微吻合术失败后再次显微重建手术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因初次显微镜下输精管道重建手术失败,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男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21例梗阻无精子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缓解或复通及妊娠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8例初次手术为输精管输精管吻合术,8例为输精管附睾吻合术,5例为交叉吻合术;2例因输精管结扎术后睾丸疼痛行手术治疗,19例因生育需求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探查发现14例原吻合口狭窄,6例吻合口有精子肉芽肿形成,1例术中证实为非梗阻无精子症。19例成功行单侧或双侧输精管道吻合术,1例患者因原术区粘连严重而未能行再次吻合,行睾丸取精术;1例术中证实为非梗阻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显微取精术。术后随访(30.2±18.4)个月,范围为3~58个月,2例失访。术后随访显示,输精管结扎后睾丸疼痛患者1例阴囊症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术后11例再通成功,4例自然妊娠,2例患者尚未复查精液。3例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1例使用新鲜精液精子,2例使用术中冻存睾丸精子)。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初次显微重建手术失败的梗阻无精子症患者,再次输精管道重建手术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术后复通率和自然妊娠率。

  • 标签: 梗阻性无精子症 再次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急性梗阻化脓胰管炎在临床上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梗阻化脓胰管炎,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假性囊肿感染的病例,分析了假性囊肿感染的原因,并探讨了内镜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的策略与挑战。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胰管炎 假性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石梗阻化脓肾盂肾炎治疗后肾功能的转归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102例结石梗阻化脓肾盂肾炎患者,对患者展开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转归以及影响因素。根据患者肾功能转归情况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肾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的肾功能转归情况,本次研究发现所选的102例患者中,肾功能良好组患者81例,肾功能恶化组患者21例。根据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慢性病、高尿酸血症以及肾周感染等方面存在数据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明,上述因素是肾功能转归的危险因素,OR>1。结论:结石梗阻化脓肾盂肾炎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转归情况相对良好,但是要警惕高龄、合并慢性病等因素对患者转归的影响,做好预防。

  • 标签: 结石梗阻性化脓性肾盂肾炎 临床治疗 肾功能 转归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祖国医学基础思想及网络药理学理性分析和探讨“大柴胡汤”治疗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大柴胡汤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过程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所获药物靶点标准化,通过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cards、Disgenet、OMIM、Drugbank数据库分别获取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靶点构成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获取大柴胡汤与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8.0中内置插件Biogenet构建PPI网络并获取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大柴胡汤治疗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苷、山柰酚、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为ESR1、FN1及MYC等。大柴胡汤治疗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主要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大柴胡汤治疗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以及梗阻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大柴胡汤 梗阻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微肾造瘘术治疗急性梗阻感染肾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急性梗阻感染肾积水患者60例,实验组24例患者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盂积水穿刺造瘘术,对照组36例患者应用传统多次扩张经皮肾造瘘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肾功能、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结果 两组间术前术后血清尿素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研究,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梗阻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6月份至次年6月份的被诊断为梗阻黄疸的收治入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这120例患者中,有108人是通过左肝内胆管外进行的,另外12人是通过右侧肝内胆管穿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除了一例穿刺失败以外,剩余患者全部穿刺成功,且成功率为99.2%。在这119例中,除了三例患者通过2次穿刺以外,剩余的116例均一次通过。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患者肝功的情况显著好于干预之前,且其结果正好在0.05范围内,因此具有统计价值。其中所有患者中,有4人在后期恢复过程中出现了胆汁混合血液,占整体的3.3%;2人存在腹部不适状况,占1.7%。结论:经过超声技术在其中的引导,来实施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一方面有效提升的该病的治疗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患者受最少的疼痛,且能够更快的恢复。因此在临床中可大力推广与尝试。

  • 标签: 超声引导 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梗阻性黄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加伽马刀治疗颅内肿瘤合并梗阻脑积水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01~2019.01期间治疗的15例颅内肿瘤合并梗阻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患者(n=8)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n=7)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伽马刀治疗,就相应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加伽马刀治疗颅内肿瘤合并梗阻脑积水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伽马刀 颅内肿瘤 梗阻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