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与辅助机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住的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抗炎、翻身、雾化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进行,观察组治疗同对照组,采用振动机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量,对比两组患者前后SaO2、PaO2、呼吸频率变化,对比护士的疲劳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量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O2、PaO2、呼吸频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SaO2、PaO2、呼吸频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且对照组护士的疲乏度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辅助机械具有振动频率高,力度均匀等优点,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叩击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SaO2、PaO2,与呼吸频率,而且不需要人工持续操作,降低了护士的疲乏度,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传统排痰 辅助机械排痰 危重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法对ICU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合并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振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前后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呼吸频率、咳痰或吸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SaO2、PaO2、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效果优于人工叩击,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 振动排痰 传统扣击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R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振动护理后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收治的150例R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应用振动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振动护理后排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后排量,观察组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血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ICU机械通气中加入振动护理能够有助于患者,改善肺通气,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RICU机械通气 排痰量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观察患者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肺部体征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仪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有效预防及减少肺部并发症,能够保证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有效呼吸功能,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争取最佳抢救时机。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机械振动排痰仪 排痰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术后应用时的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开胸术后患者269例。依据采用的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39例。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机械使用中的有效度、舒适度以及自我耐受度方面做一定的调查整理。结果使用机械法的观察组从量、效果、肺部感染相对优于对照组,针对不同的患者,震动频率要因人而异、缓慢增加,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患者疼痛感最为强烈,故在使用机械之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地进行沟通,做好相关镇痛治疗准备,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人工排痰 机械排痰 胸外科手术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运用振动法的效果。方法:110例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患者参与本组实验,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人工吸法、机械振动法,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研究组效果、血气指标、肺部感染、ICU时间、呼吸频率、撤机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运用机械振动法,效果理想。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外科 术后 ICU机械通气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法与拍背法在改善先心患儿术后肺不张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不张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接受拍背,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机器拍背,比较两组患儿的不同拍背方式改善术后肺不张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肺不张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2.50%)(P<0.05);观察组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机器可改善先心术后患儿肺不张效果,增加排量,改善患儿血氧饱和度,提升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拍背排痰 机械排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时的有效深度。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须行机械通气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2cm)和观察组(吸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2cm),比较两组患者吸前后生命体征、鸣音改善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如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下降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效果如吸间隔时间、日吸次数、鸣音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痂堵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时在吸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回提2cm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吸效果,改善部分生命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机械通气 吸痰 深度
  • 简介:由于咳嗽、咯痰常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睡眠,有些长期咳嗽患者常多处就医,花费数千医药费而久治不愈,究其原因,可能是诊断有误。因此,对于这些患者,首先是明确诊断,找出原因,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标签: 排痰 西药 医院就诊 医药费 咳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在ICU危重患者中排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随机选取了40例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应用振动,对照组采用手扣法对患者进行,在胸部听诊、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频率、咳痰或吸量的多少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胸部听诊、SpO2及PaO2、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振动机不论扣击或振动,还是二者结合,均可刺激患者咳嗽机制,与有效的体位相结合,取得满意的效果,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手扣法 ICU 危重患者 排痰
  • 简介:目的探讨HemaG型振动机对呼吸道疾病的效果及最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科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困难者10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0例,对照组528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应用HemaG型振动机协助,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结果两组效果及住院的天数比较有很高差异性(P〈0.001)。结论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困难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兼用HemaG型振动的效果比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效果著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振动排痰机 排痰效果 排痰法 护理效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后机械联合吸护理治疗1~6月婴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开展此项技术之前两年1~6月痊愈出院患儿的作为参照组;开展此项技术两年来1~6月痊愈出院患儿的数据作为治疗组,参照组仅给予雾化吸入和人工扣击拍背,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加用机械联合吸护理。结果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日、咳嗽减轻、液减少和喘息缓解时间上明显缩短。结论雾化后机械联合吸护理治疗1~6月婴儿肺炎的效果优于一般的雾化吸入,值得推广。

  • 标签: 雾化后 机械排痰 联合吸痰护理 1-6月婴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术后应用时的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开胸术后患者269例。依据采用的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39例。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机械使用中的有效度、舒适度以及自我耐受度方面做一定的调查整理。结果使用机械法的观察组从量、效果、肺部感染相对优于对照组,针对不同患者,震动频率要因人而异、缓慢增加,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患者疼痛感最为强烈,故在使用机械之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地进行沟通,做好相关镇痛治疗的准备,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人工排痰 机械排痰 胸外科手术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机械辅助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人工叩击,观察组39例,给予机械振动,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机械振动法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支气管肺炎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治疗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MV)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我院ICU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与2020年本院ICU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2019年科室采取常规的方法,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2020年则采用了联合的方法,包括湿化疗法、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纤支镜吸联合肺泡灌洗等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天数、ICU平均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机械通气天数、人工气道留置天数、ICU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部物理治疗 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 联合排痰 V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5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困难患者152例,采用入院先后次序依次将入选病例分为拍背组44例(Ⅰ组)、振动机组50例(Ⅱ组)、振动机联合拍背组58例(Ⅲ组),Ⅰ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同时行拍背,Ⅱ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PTJ-300A型振动,Ⅲ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应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比较三组患者的效果。结果Ⅲ组在呼吸道症状的改善、一周量、血氧饱和度方面疗效显著,与Ⅰ组、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COPD困难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有较好疗效,可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拍背排痰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实施振动以及人工叩击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重症肺炎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0例,参照组接受人工叩击方法,实验组接受振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量(第1d、第2d、第3d、第4d)、鸣音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量以及鸣音改善情况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实施振动的效果更好,相比于人工叩击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联合传统叩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90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传统扣背组。B组为振动组。C组为振动联合传统扣背组。治疗后观察三组每日量、动脉血气参数、使用呼吸机时间、培养、肺部胸片参数。结果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6.6%。A、B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机联合传统扣背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效排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护理人员疲劳,增加患者舒适。

  • 标签: 机械通气 COPD 振动排痰 传统扣背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