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VID-2019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替代创伤情况。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肺炎危重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人员轮休时候采用“替代创伤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例武汉支援者中,女性替代创伤程度高于男性;年龄在31岁以上的支援者替代创伤高于31岁以下支援者;有危重患者护理经历的护士替代创伤程度高于没有危重患者护理经验的支援护士并且与护理危重症患者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危重症护理人员、女性、已婚的护理人员替代创伤严重;在一线时间3周以上的支援护理人员比病情同等危重程度的护理人员的替代创伤严重。

  • 标签: COVID-2019 替代性创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过程中电能替代工程的有效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抑制环境污染,使各行各业发展实现更高程度的环保和可持续,进而为国家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 标签: 电网企业 电能替代 重要性分析
  • 简介:摘要: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具有更加便捷、安全和清洁的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的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等意义都很重大,不仅实现保护能源的目的,还能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电能自身的的优势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本文主要以电网企业开展电能替代的重要展开讨论,详细的介绍了电能替代的优势,并提出了支持电网企业开展电能替代的举措,进一步推动电能替代在电网企业的长远发展。

  • 标签: 电网企业 电能替代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TBI)是发生于头部的外伤,因脑组织的特殊生理功能,TBI的死亡率居全身其他部位外伤之首。因此,无论战时或平时对TBI的抢救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TBI后4种主要的难治并发症如低钠血症、硬膜下积液、间脑发作以及长期昏迷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以期通过立足于临床,将上述TBI难治并发症的治疗置于TBI患者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探索合理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颅脑创伤 并发症 低钠血症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矮小症患儿激素替代治疗中依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8年8—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4例激素替代治疗依从差矮小症患儿的14名家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影响患儿激素替代治疗依从的因素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为家长疾病应对失败、患儿出现心身问题、经济负担过重、人文关怀不足。结论矮小症患儿激素替代治疗的依从受自身主观和社会客观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给予重点关注并持续提供个性化延续护理,注重人文关怀以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激素替代治疗 矮小症 依从性 质性研究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有效。方法:选取2019年136例医院收治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共计68例)与对照组(采取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共计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急性肾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对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 CRRT)患者容量管理的现状。方法采用质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对8名具有CRRT治疗资质的基层医院护士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结果CRRT液体管理的主要指标为血压、心率;护士在进行容量管理时采用的方法不同;CRRT容量管理培训模式有待提高。结论基层医院护士CRRT容量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完善培训制度,增加培训形式,采用有循证学依据的CRRT容量状况评分表,危重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技术来提高CRRT容量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容量管理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创伤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最常见的创伤中枢神经损伤之一,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当常规T2WI发现脊髓异常信号时,提示损伤严重不可逆。目前,由传统的MRI技术发展出的纤维束成像等无创性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脊髓的形态和信号改变,还可以进行脊髓微观结构的研究,诊断优势在于多模态、精确、无创。现就无创MRI技术在创伤脊髓损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脊髓损伤以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慢性创伤脑病(CTE)是一种以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神经病理学疾病。目前公认的神经病理学标准仍只是初步的,一方面因为该标准基于数量有限的选定样本,另一方面目前很少有研究将CTE的病理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比较。此外,CTE被广泛认为是反复头部受击的结果,但一次中度或重度的颅脑创伤(TBI)也可诱发CTE。基于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CTE特点、研究历史以及TBI与CTE的相关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创伤性脑病 颅脑创伤 神经病理学
  • 简介:摘要创伤心搏骤停(TCA)的病死率极高,且与非创伤心搏骤停(NTCA)在复苏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标准复苏流程的同时快速处理各种可逆病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通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挤压综合征、颅脑损伤和脑疝这几个导致TCA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其管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TCA的预防提供可行的策略,为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降低TCA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 心搏骤停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过程中低体温的优化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措施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行CRRT治疗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重症患者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会因为CRRT设备以及环境、治疗持续时间、自身疾病等原因出现低体温现象,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寒颤发生率较低。结论优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行CRRT治疗的重症患者低体温现象,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温 寒颤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疾患,当并发脓毒症时,住院治疗时间延长,更易进展到慢性肾脏疾病,医疗费用和病死率急剧增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具有精确稳定控制容量,酸碱电解质平衡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重症监护病房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模式。本综述重点回顾CRRT在重症AKI和多器官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模式、滤器、抗凝、处方和达成剂量、血管通路、开始和停机时机及脓毒症/AKI清除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吸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昏迷是神经外科的诊治难点之一,其发病机制具有复杂、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领域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回顾了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特殊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先进的神经成像和电生理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以及治疗策略方面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并认为使用功能和结构损伤的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学评测,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可能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标签: 脑损伤 意识障碍 昏迷 植物状态
  • 简介:摘要创伤是中青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病因,创伤大出血及创伤凝血病(TIC)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死因,是潜在可预防和改善的。既往研究中TIC虽有诊断指标,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多种检测方法及其指标之间差异,导致其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诊断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不仅影响TIC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发现,也造成对TIC及时规范治疗的延迟。目前,TIC诊断与评估包括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测试、全血黏弹性试验等实验室检测,还包括预测评分等多种诊断策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围绕TIC的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TIC的标准化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出血性障碍 止血 血液凝固因子 全血黏弹性试验
  • 简介:【摘要】非创伤昏迷患者是急诊抢救的主要患者类型,昏迷发病机制与疾病因素有关,寻找昏迷病因较为困难,需要急救医生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并对患者昏迷状况进行准确判断,才能够帮助患者脱离昏迷状态,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临床研究中,对于非创伤昏迷患者发病机制、抢救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已经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对于临床非创伤昏迷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文章将从发病机制、抢救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成果综述,旨在促进临床急救水平提升。

  • 标签: 急诊抢救 昏迷患者 非创伤性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创伤脑梗死 46例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46例创伤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等,科学探究临床治疗方案,并加以实践 , 将其命名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 46 例 创伤脑梗死患儿行非手术治疗,将其命名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 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效果 、患儿家长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预后死亡率以及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结果满意度为 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P< 0.05。 结论:对于创伤脑梗死患儿来说,需实施尽早且有效的治疗,从而增强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预后评分,提升患儿家长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小儿 创伤性脑梗死 治疗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