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从语言变革开始的,正是五四白话运动导致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迅速成功并使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而确立下来。语言即思想、思维、文化和精神,五四白话运动中形成的国语即现代汉语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规定了现代文学的现代特征。中国新诗在五四白话运动中诞生,因此五四新诗运动又被称为白话诗运动。但是需要明确,“文学的国语”和“国语的文学”是互动的,五四白话运动需要通过新的文学载体来显示自身现代转型的实绩,其成果是通过新文学经典作品最终予以确立和固化的,因此新文学运动的深入又推动了五四白话运动。五四先驱者鼓动的新诗运动本身是五四白话运动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在多个层面上推动五四白话运动健康发展。

  • 标签: 五四时期 白话运动 新诗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 简介:新诗开创伊始即将民间性作为自己追求的一个目标,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又为其彻底走向民间提供了一个契机,这一时期启动的诗歌民间化运动最终促成了新诗创作民间化格局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空前灾难震撼了诗人们的心灵,他们暂时捐弃前嫌,拿起诗的武器,和全国人民一道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洪流之中。因为抗战的需要,民间化问题便再次被提到诗歌的议事日程。诗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间化道路,表现了对民间形式的热情认同与对民间营养的高度热情。外部形势与诗人内在的双重需求共同拉开了诗风转变的大幕。

  • 标签: 中国新诗 民间化 运动 论略 抗日战争 新诗创作
  • 简介:温流(1912—1937),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松口堡人。7岁随父往南洋婆罗州,在那里读过小学,一度做过打金工的学徒。14岁回到故乡,先在松口初级中学。后在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34年夏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

  • 标签: 新诗运动 拓荒者 华南地区 初级中学 中山大学 广州市
  • 简介:《诗镌》创刊于1926年4月1日,附《晨报副刊》,出版11期后,于1926年6月10日终刊。《诗镌》的出现,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必然结果,诗对自身形式合理继承和重构的结果。从1917年开始的现代新诗,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胡适为首的早期白话诗人,在旧的律诗日趋僵化的背景下,打破了旧律诗的一统天下,赢得了新诗的大

  • 标签: 诗镌 现代新诗 白话诗人 中国新诗 《晨报副刊》 中国现代诗歌
  • 简介:萤火虫给黑暗开出了罚单我仅凭罚出来的这点光线行走在一条山路上趁着光清理着故乡硬塞给我的在土窑烧制出的乡愁

  • 标签: 新诗 麦城 萤火虫 故乡 乡愁
  • 简介:1.隐喻、象征、通感这些都是修辞手法,说白了,只是语言的几根拐杖。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无需借助这些东西,可以走得更好、更稳、更轻松,不要这几根东西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回到语言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是对情感真相的揭露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诗歌语言的直接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会增加一些语言美感,但它同时会妨碍情感的直接性,在我看来,情感的优美大于字面的优美。

  • 标签: 诗歌语言 杂谈 新诗 修辞手法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 简介:在百余年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新诗人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为世人瞩目。而这种“群体性”与“引领性”态势,先声夺人的气势和敏于世变的气质,源于一种深刻的传统根源,是浙江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一种“内源性自觉”。南宋以降,中国的文化中心迁到了江南,一时间,浙江成为“财赋地”、“人文薮”。

  • 标签: “浙江潮” 新诗现代化 中国新诗 诗人 文化传统 文化中心
  • 简介:喜树再次经过栖息于山坡下的庭园发现它已被冠名喜树挂上了小木牌像是革命时期的犯人就要送去枪决

  • 标签: 新诗 于坚 革命时期
  •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的“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的束缚,用形式自由的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的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的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的“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的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的“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

  • 标签: 鉴赏 近体诗 古诗 古体诗 中学生 古代诗歌
  • 简介: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中国古典诗歌自四言而五言而七言,以至词、令、曲,像一条衍生不息的长河,一直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但是,到了明、清之际,它却逐渐进入回光返照的境地,甚至于走向末路,不但内容上陈陈相袭,而且在形式上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艺术方面的新的突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企望的幻影.

  • 标签: 新诗 格律 中学 语文 音乐美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诗早期的重要诗人和杰出的理论家,对新诗艺术上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朱先生的创作实践、寻求新诗的艺术之路、力促新诗的现代化、多元的审美认同等几个方面对朱先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朱先生的杰出诗作和杰出的新诗理论,将永远在新诗坛烨烨生辉.

  • 标签: 朱自清 新诗 现代化 审美认同
  • 简介:在中国新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声誉很高,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艺术特色很突出,是他的真挚感情的流露,有着活跃奔放的艺术风格,追求形式的灵活规律,有着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切关注.认真深入研究他的诗,对于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徐志摩 新诗 媚的美
  • 简介:从“辨明新诗与旧诗的性质”入手,探讨“新诗的前程”,是废名《谈新诗》的问题和方法。废名从“诗的感觉”入手,把新诗的源流上溯到晚唐的“温李”乃至六朝,为新诗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废名标举“诗的内容”,是希望打破对旧诗形式的迷恋,同时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正名。废名以“内容”为本体的诗学观,颠覆了传统诗学的形式本体观。废名的“散文的文字”、“诗的内容”的新诗观念,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势,他和朱自清所见略同,但早于朱自清。

  • 标签: 废名 谈新诗 诗的感觉 诗的内容 本体
  • 简介:青春是创作诗歌的黄金时光,写诗,合乎中学生的天性。当前,很多中学生对新诗有着一定的兴趣,但对新诗又缺少必要的了解,对新诗只能“爱”而远之。中学生对新诗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读不懂,读不出诗句的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二是不会写,写出来的就像分行的散文,没有余味。

  • 标签: 新诗 写作方法 中学生 言外之意 “爱”
  • 简介:现代新诗教学拾零○山东胜利油田一中王兆本高中6册语文课本(必修),共42个单元,现代新诗仅4首,加上两首外国诗歌,算1个单元。只教这几首诗就想读写过关,是极为困难的。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排除障碍,强化读写。首先,创设诱因。在高二上学期,我挤出5课时,...

  • 标签: 新诗教学 意象 胜利油田 写作训练 意境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