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发生胆红素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新生中选择100例胆红素患儿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100健康新生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收集和整理其各项基本资料,分析胆红素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早产、溶血为胆红素患儿发病危险因素的前3位,其余危险因素包括窒息、头颅血肿和遗传代谢病,母妊、窒息史、胎便排泄延迟、低蛋白血为早产儿发生胆红素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前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认新生胆红素的危险因素,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增加对该疾病的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 高胆红素血症 危险因素
  • 作者: 崔陈陈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东区,安徽合肥230000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在新生胆红素护理实践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所取得的价值。方法:对15例新生胆红素(2020年1月-2020年6月)患者予以选取,均施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效果、初次胎便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本组研究中护理总有效率为100%,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在新生胆红素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有利于缩短患儿病情指标恢复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精细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新生胆红素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新生胆红素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在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胆红素患儿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在胆红素新生中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2020.5-2021.2在院内治疗的胆红素新生选取80例入组,为患儿通过抽签法分配分组,探讨组、参比组均数相等,探讨组利用袋鼠式护理干预,参比组采取常规护理法,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及黄疸指数。结果:探讨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参比组对比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1d、2d,探讨组黄疸指数与参比组相似(P>0.05),日龄3d、4d、5d,探讨组黄疸指数相比参比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探讨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有利于促进胆红素新生黄疸快速消退,使患儿减轻疾病症状。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袋鼠式护理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预防新生胆红素的效果。方法:研究人员为我院新生科2021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新生患者共计55例,按照分组方式不同将新生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开塞露灌肠。分别对患者出生的30min、1d、2d使用开塞露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1次排胎粪时间,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胆红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开塞露灌肠的30min、1d、2d排胎粪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胆红素发生情况对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塞露灌肠对于预防新生胆红素的效果较好,患者排胎粪时间有明显的改善,且患者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使得儿科临床干预护理的有效开展。

  • 标签: 开塞露灌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预防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不明原因新生胆红素遗传因素及进行新生黄疸相关基因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7~9月广东地区出生的不明原因胆红素新生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基于目的基因捕获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4个新生黄疸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检测,对变异致病性进行解读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31例胆红素新生中,筛出阳性患儿139例(42.0%),包含5种疾病,Gilbert综合征65例(19.6%),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48例(14.5%),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18例(5.4%),Citrin缺乏4例(1.2%),Dubin-Johnson综合征4例(1.2%)。149例(45.0%)携带1个或多个基因变异位点,43例(13.0%)未检出有临床意义的变异位点。8个高频变异位点(携带率>1%)为UGT1A1基因c.211G>A和c.1091C>T位点、G6PD基因c.1466G>T和c.1478G>A位点、SLC10A1基因c.800C>T位点、SLC25A13基因c.852_855del TATG位点、HBB基因c.126_129delCTTT和c.316-197C>T位点。结论遗传因素是广东地区不明原因新生胆红素发病的重要因素,常见致病基因是UGT1A1基因、G6PD基因、SLC10A1基因和SLC25A13基因,且存在人群高频携带位点,对不明原因胆红素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婴儿,新生 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新生胆红素临床特征以及光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至我院接受新生胆红素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共60例,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所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共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光疗治疗手段,共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析新生胆红素临床特征。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其临床特征。结论:光疗对于治疗新生胆红素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新生胆红素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产妇及新生状态。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特征 光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胆红素冷光源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胆红素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冷光源蓝光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于患儿出生后3d开始观察记录奶摄入量、每日睡眠时间和NBNA评分,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整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新生胆红素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胆红素新生,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每组各25例。经护理相同时间后,调查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黄疸消退情况及家长对于此次护理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显著降低,黄疸消失时间更短,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胆红素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性护理支持的作用。方法 纳入64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胆红素患儿,开展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划分为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2例,行综合护理支持),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症状改善用时,住院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胆红素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102例新生胆红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日体质量增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胆红素患儿给予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胆红素快速消退,减轻患儿不适,利于患儿生长。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胆红素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结合新生抚触在新生胆红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科住院治疗的60例新生胆红素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结合新生抚触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红素新生接受集束化护理联合新生抚触模式干预,能大幅度改善黄疸指数,在短时间内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家长的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新生胆红素中运用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胆红素新生60例作为本文的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并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胆红素水平,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红素新生诊断联合使用听性脑干反应和新生行为神经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6-2022.4胆红素新生40例为常规组,研究组40例为健康新生,研究了解新生临床测评差异。结果:研究组新生听性脑干反应情况均比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行为神经评测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红素新生诊断中科学检查,联合使用听性脑干反应和新生行为神经评测获取更准确检查结果,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测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新生胆红素选择双面强光光疗对血清指标及胆红素含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2月作为纳入新生胆红素的时间,由我院提供病例,共109例,依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54例以单面光疗为主,试验组55例以双面强光光疗为主,两组进行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评比。结果: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降低,其中试验组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除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以外,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总光疗时间短,P<0.05。结论:双面强光光疗有利于降低新生胆红素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加快病情康复,具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胆红素 血清指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双面强光光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用于新生胆红素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科接诊新生胆红素患儿62名,随机分2组。试验组采取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黄疸消退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黄疸消退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组数据分别是(143.21±14.68)h、(5.39±0.97)h,和对照组数据(233.58±17.29)h、(7.91±1.25)h相比更短(P<0.05)。关于身高和体重: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胆红素用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效果显著,黄疸消退时间也更短。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影响 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 黄疸消退时间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帮助患儿早日身体恢复正常,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针对性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作进一步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胆红素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按接收治疗的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临床护理效果及针对性护理对新生胆红素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加快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对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有明显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家属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护性睡眠护理应用在新生胆红素的效果。方法:根据住院病历,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住院的60例胆红素新生。将这60例新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保护性睡眠护理)两个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新生的睡眠及哭闹时间、黄疸持续与消退时间、不良反应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查找异同点。结果:对照组新生其临床效果明显劣于观察组新生,哭闹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与消退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睡眠时间短于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性睡眠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新生胆红素,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保护性睡眠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