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胆红素的临床处理进行研究并分析风险要素。方法任意抽选收治的100名患病婴幼儿,接收时间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实行光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同时探讨该病风险要素。结果患儿经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含量降低,差异较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多要素易导致该病发生。结论多种要素可诱发该种疾病,为减少发生率,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妇的指导和护理工作。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处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发现新生胆红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胆红素新生作为观察组,在黄疸高峰期及消退期行NBNA测定,并与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黄疸消退后评分普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可影响新生的神经行为能力,NBNA能及早发现新生胆红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对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胆红素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新生胆红素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无论是在初排胎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还是在血脂胆红素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胆红素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优质护理,对于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减少抗生素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次均费用,探讨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 PCT ) 测定在新生胆红素诊治中指导作用。 方法 分析我院新生科住院的胆红素患儿 110 例,根据病因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结果 排外年龄因素后,新生胆红素感染组的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结论 血清 PCT 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新生胆红素病因学的诊断,为新生胆红素患儿早期杭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关键词 : 降钙素原 ( PCT ) ; 胆红素新生胆红素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的病因主要为感染、溶血、围产期因素、母乳性等。部分未结合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 核黄疽 ) ,严重者病死率,存活者多留有后遗。 因此, 积极寻找病因,尽快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疑对胆红素新生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检测降钙素原在区分新生胆红素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病因中的应用价值。 一、 资料和方法 ( 1 ) 一般资料 : 以 201 7 年 5 月 1 日 - 201 7 年 11 月 13 日 在我院新生科住院并诊断为新生胆红素新生 110 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日龄为 3 -28d , 其中男 6 1 例,女 49 例。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超敏 CRP 、血型、溶血检查以及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 感染组 4 9 例 , 非感染组 61 例。 诊断标准 : 新生胆红素符合下列诊断中至少 1 项 :(1) 出生后 24h 内出现的黄疽 ; (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1 μ mol/L ,早产儿 >257 μ mol/L ,或每日上升 >85 μ mol/L ; (3) 黄疽退而复现 ; (4) 黄疽持续时间长,足月儿 >2 周,早产儿 >4 周 ; (5) 血清结合胆红素 >34 μ mo1/L 。 三、 PCT检测 PCT 采用固相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利用双抗体夹自法半定量检测,试剂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结果 0 -0.5ng/mL 为阴性, > 0.5ng/mL 为阳性。 四、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结果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 2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五、 结果 PCT 检测结果 > O. 5 ng/ml 视为阳性,以第 1 次抽血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PCT 阳性率均 >50% ,无显著差异 (X 2 =4 8 .7 9 , P>0.0 5 见表 1 。以第 2 次抽血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 PCT 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有显著差异 (X 2 = 41.17 , P<0.0 5 ) 见表 2 。 表 1 、 第 1 次 PCT 检测结果比较 (ng/m ) 组别 例数 ≥0.5 < 0.5 阳性率( % ) 感染组 49 33 16 67.3 非感染组 61 32 21 52.5 (X 2 =4 8 .7 9 , P>0.05 ) 表 2 调整采血时问后 PCT 检测结果比较 (ng/m ) 组别 例数 ≥0.5 < 0.5 阳性率( % ) 感染组 49 33 16 67.3 非感染组 61 15 46 24.6 (X 2 = 41.17 , P<0.05 ) 六、 讨论 新生 胆红素临床发病率较高,产生原因较多并且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感染,多见于细菌感染,一方面可导致溶血,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 另一方面,感染可抑制肝酶活力,致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而致未结合胆红素。但新生 感染发病特点往往是临床表现不典型,某些症状和体征比较隐匿,且又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故除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外,早期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新生 胆红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甚为重要,以期达到更及时、合适和恰当的治疗。 血清降钙素原是第 11 号染色体上( 11P15 , 4 )单拷贝基因编码的,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都有一个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钙素前肽物质。由 116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 13ku 。在体内外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血清半衰期为 25 ~ 30h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 C 细胞可产生极少量的 PCT ,健康人群的血清 PCT 水平通常测不到(< 0 . 1ng/ml )。但在严重细菌感染特别是脓毒症时,除甲状腺外,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肺、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以及神经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分泌 PCT ,此时血清 PCT 水平会明显升高,且随感染进展或控制,将持续在高水平或逐渐下降。新生胆红素新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可超过 50% ,是一系列新生疾病的共同症状,感染因素是胆的主要病因,且感染可以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导致严重的后遗,感染患者 PCT 会升高,但一般感染时其升高不明显,通常在 2ng/ml 以下,而重症感染,如败血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脑膜脑炎时, PCT 升高显著,常大于 2ng/ml 。 说明 PCT 是敏感的细菌感染标志物,在细菌感染时血清 PCT 水平升高,特别是全身性重症细菌感染时升高尤为明显,可作为新生感染的检测指标,判定患儿是否存在感染,并鉴别细菌、非细菌感染,对于以黄疸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新生感染病人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止病情进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尤为重要。考虑到 PCT 在生后 72 小时内可有生理性升高,故本次纳入分析的胆病例均选择生后 72 小时以上的患者,通过对 110 例新生胆患儿进行分析, 49 例进行 PCT 检测,感染引起的胆占 67.3 % 。本研究结果显示,胆红素新生几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无论 PCT 阳性率还是 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提示检测血清 PCT 水平可作为鉴别新生 胆红素的发病是否与细菌感染有关甚或是新生 败血的一个表现的实验室依据,较常用的 CRP 可能更有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玲,任常军,王炳辉,等 . 降钙素原在新生 败血诊断中的价值 [J ] . 临 床儿科杂志, 2011.29(3):216-218. [2] 杨玲,黄革玲,李基明 . 降钙素原在小 细菌和病毒性肺炎的应用价值 [ J ] . 中外健康文摘, 2011.8(23):2 5 4-2 55 .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病理性黄疸以胆红素为主,治疗不及时将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造成新生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重者甚至死亡。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效果好,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胆红素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机制是胆红素分子能吸收光线包括蓝光、紫外线,其中波长为425-475nm的蓝光最易被胆红素吸收。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胆红素。本文就116例胆红素蓝光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基础上改良了新生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护理体会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2月的17例在我科行新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患儿分为对照组(8例)和观察组(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对两组患儿换血前、中、后胆红素值、平均换血时间、换血前、中、后T、HR、R变化、堵管、重新置管平均数降低、并发的发生进行观察。结论在新生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过程中,改良换血护理血液循环系统稳定、安全,操作简便,无并发,缓解患儿痛苦。

  • 标签: 循证改良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胆红素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研究,为新生胆红素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治疗经验和理论支持。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诊治的220名胆红素新生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为辅助治疗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新生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采用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新生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另外,新生胆红素的危险因素与胎龄、感染、围产期等因素有关。结论新生胆红素的发生与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早产)、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时期(围产期)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中对该种疾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病症对新生造成的伤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处理 危险因素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胆红素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90例新生胆红素患儿,随机分成2组。持续蓝光照射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间歇蓝光照射组则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效果。结果间歇蓝光照射组疗效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的时间、黄染消失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情况、不良反应优于持续蓝光照射组,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胆红素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缩短治疗的时间,促使症状消失,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红素新生接受蓝光治疗对于红臀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中的320例胆红素新生进行研究,其中160例新生接受蓝光治疗,视作观察组,另外160例新生未接受任何治疗,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红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臀发生率为15%,高于对照组2.5%(χ2=15.6556,P<0.05);观察组红臀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50.00%、37.50%、12.50%,对照组为75.00%、25.00%、0.00%(t=0.8615、0.2333、0.5600,P=0.3533、0.6291、0.4543)。结论胆红素新生接受蓝光治疗会增加红臀发生率,临床必须注重做好相应干预,最大程度控制红臀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 治疗 红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度新生胆红素在经过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新生科收治的重度新生胆红素1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光疗照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进行强蓝光光疗照射方式进行治疗。考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新生治疗后胆红素的含量变化以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治疗后,检测的甲状腺功能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新生胆红素在进行强光光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除,效果明显,并且在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而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是具有简单、实用、安全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新生胆红素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新生98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对比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分别为(4.3±1.1)d、(51.7±11.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新生胆红素中应用可降低新生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胆红素患儿给予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胆红素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科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46例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B组46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不同时间段A组患儿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6.52%,B组为28.26%,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对新生胆红素患儿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胆红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我院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胆红素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初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胆红素的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和胎便初排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新生胆红素患者22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胆红素浓度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为(26.3±1.51)h,对照组的黄疸消退时间为(75.5±10.5)h,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新生胆红素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胆红素的浓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妈咪爱、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胆红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确诊的新生胆红素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0例(妈咪爱、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和对照组60例(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胆红素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妈咪爱、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胆红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 妈咪爱 茵栀黄 蓝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新生胆红素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胆红素新生参与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后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胆红素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可有效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酪酸梭菌活菌散 胆红素水平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新生胆红素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 将 100 例胆红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53 例)和对照组( 4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 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明显变化(

  • 标签: 蓝光照射 依从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胆红素新生蓝光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106例新生胆红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经皮胆红素、摄奶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3d后经皮胆红素及1d后摄奶量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5d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新生胆红素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分解,恢复食欲,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治疗 心理护理 儿科